必修2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回归教材高频考点理解熟读背诵版
1S型肺炎链球菌的特征: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有致病性,可使人和小鼠患肺炎,小鼠并发败血症死亡。
2R型肺炎链球菌的特征:无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无致病性。
3荚膜是指:某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包围的一层胶状物质。
4R型肺炎链球菌无致病性的原因是:无荚膜,感染人体或动物体后,容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并杀灭。
5S型肺炎链球菌有致病性的原因是:有荚膜,可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生活并繁殖。
6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第四组实验的结果是:小鼠死亡,小鼠尸体中分离出的有致病性的S型活细菌,其后代也是有致病性的S型细菌。由此格里菲思推断: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或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7艾弗里团队的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8得到蛋白质含有35S或DNA含有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方法是: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
9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10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S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的原因是:硫仅存在于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中,磷几乎都存在于T2噬菌体的DNA中。
12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结果是:用35S标记的一组侵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用32P标记的一组侵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在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实验结论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DNA进入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胞外。因此子代T2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DNA才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1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14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则”的典例是: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
15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则”的典例是: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FeCl3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
九江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