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接收邮箱
qq.co来源:护士网
导语
菌血症合并感染性休克,一例严重感染病人的护理手记患者,男65岁,食管癌术后4年余,恶心、呕吐半月余。患者4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阻挡感,伴上腹部疼痛不适,行胃镜检查提示食管癌,病理细胞学提示:鳞癌。-01-02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不详。-06-07始给予奥沙利铂+替加氟方案化疗6周期。后定期复查,病情稳定。约半月前患者出现进食后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脐周疼痛,有腹泻,曾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遂收入院。入院后给与营养支持、抑酸护胃等对症治疗。同时完善血常规+CRP,肝功,肾功,电解质等检查。
入院后第三天,患者出现寒颤,高热,体温为39℃。血压/mmHg,心率次/分。通知医师,遵医嘱立即留取血培养。
血培养步骤
1.患者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操作区域;
2.七步洗手法洗手;
3.消*肘静脉穿刺部位皮肤及周围,选择静脉和穿刺点,用75%乙醇从中心点向外消*皮肤,再用碘酊按同样的方法消*,待干后用乙醇棉球擦去碘迹,再用双针采血系统直接穿刺肘静脉;
4.去除培养瓶上的封盖瓶帽,用75%酒精棉球用机械力摩擦消*培养瓶橡皮盖,待干;
5.抽血抽血量成人:8-10ml血液。
采血完毕立即送检。同时遵医嘱给予消炎痛栓1支肛塞,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通知病重,上心电监护。
血培养送检后12小时,细菌室电话通知危急值,患者左侧厌氧瓶报阳,G-杆菌;12.5小时左侧需氧瓶报阳,G-杆菌。
入院第4天,患者再次出现寒颤,高热,体温39.5℃,炎症指标较前上涨,血压90/70mmHg,心率次/分,尿量减少,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发花,伴有散在皮下瘀斑。考虑感染控制不佳,请ICU会诊,考虑存在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建议加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感染。同时给与补液、去甲肾上腺素稳定血压。血培养30小时:右侧厌氧瓶及需氧瓶ESBL+大肠杆菌。
入院第7天。患者体温最高38℃,血压/90mmHg,心率次/分,尿量增多。症状较前好转。
入院第10天,炎症指标较较前好转,体温36.5℃,心率80次/分,血压/80mmHg。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数日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患者炎症指标变化图
案例分析
1.菌血症是怎么发生的:一方面,患者在基础病为食管肿瘤,免疫力低下,需要使用的中心导管或PICC导管输注静脉营养及其他血管刺激性药物,很容易出现细菌入血,导致严重的菌血症;另一方面,患者最近有腹泻病史,胃肠道屏障功能受损,不除外细菌由胃肠道内侵入体内。
2.为什么早期使用抗生素效果不好: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属于二代青霉素类抗生素,它对于大多数G-杆菌,G+阳性球菌有效。该药物含有β-内酰胺结构,可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导致细菌细胞壁合成障碍,失去完整的细胞壁细菌即会死亡。而该病人感染的致病菌为ESBL+的大肠杆菌,其可以产生β-内酰胺酶,使该药的活性成分失活从而产生耐药。而ESBL+细菌的首选药物为碳青霉烯类,即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3.病人为什么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患者存在菌血症,细菌在体内的大量扩增,随血流播散,可导致机体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短时间内机体可产生大量的白介素1,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白三烯等,一方面可导致血管扩张,另一方面可导致血管渗透性增加,血管内液体进入组织间隙,这两方面都可以使血容量不足,导致血压下降。低血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升高,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心率增快。
4.患者皮肤黏膜湿冷,尿量减少是怎么回事:患者由于严重感染出现了感染性休克,末梢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大量的代谢产物蓄积在末梢组织,引起皮肤黏膜湿冷。尿量减少的原因:①.血容量减少,肾动脉供血不足,尿液生产不足。②.RAAS系统激活,肾动脉及肾内血管收缩,进一步加重肾缺血,尿量减少。③体内抗利尿激素生成增加,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经验分享
感染性休克护理措施:
1.监测脉搏,血压,呼吸和体温,脉搏快而弱,血压不稳定,脉压差小,早期若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脉搏细弱,均为病情恶化的表现,根据病情每10~20分钟测一次脉搏和血压,每2~4小时测量肛温一次,体温低于正常时要注意保温,高热的患者要给予降温;
2.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意识和表情反映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灌注量,若原来烦躁的患者突然嗜睡或已经清醒的患者又突然烦躁,多提示病情恶化;
3.注意患者的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面色苍白,甲床清紫,肢体发凉出冷汗,都是微循环障碍休克严重的表现,若全身皮肤出现花纹,一般提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尿量是作为休克演变及扩容治疗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应保证尿量在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5毫升,否则的话,有可能提示肾功能不全。如果持续尿量减少,需要考虑行血液透析或者血液滤过治疗。
血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
1.留取血培养过程中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首先是进行彻底的手卫生,可选择七步洗手法。操作前要将穿刺点进行完全的消*,可以使用酒精+碘酊消*。一般选择三步法:①75%乙醇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干30s以上。②1%-2%碘酊作用30s或1%碘伏作用60s,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消*区域直径达3cm以上。③75%乙醇擦拭碘酊或碘伏消*过的区域进行脱碘对碘过敏的患者,在第一步基础上再用用75%乙醇消*60s,待酒精挥发干燥后采血。
2.同时抽几个项目的血标本时,注入容器的顺序是先注入血培养瓶;同时做需氧和厌氧培养时,先将标本注入厌氧瓶,再注入需氧瓶。
3.在标本量少的情况下,应首先满足需氧瓶用量;己采集的血培养标本必须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放置室温,勿放冰箱保存。
参考文献:
[1]潘宠信.血流感染及血培养的临床意义[J].保健文汇,,(10):63.
[2]刘英其,李春梅,叶晓燕,等.血流感染脓*症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动态变化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分析[J].医院感染学杂志,,28(10):-.
[3]曾木好,何靖敏,胡玉燕,等.CRRT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钾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8(31):17.
[4]李欣,董新华.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菌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2(28):-.
平台所有转载文章均为传递更多专业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及时与我联系!商务合作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