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葡菌败血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执业医师笔试必考知识点总结下
TUhjnbcbe - 2021/8/14 17:02:00

必考知识点

笔试倒计时41天

61.中*性菌痢:福氏最常见,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夏秋季节。潜伏期1~2天,起病急,高热,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

62.结核杆菌:需氧,革兰阳性,抗酸染色呈红色,人型。初次感染后4~8周结核菌素试验阳性。PPD0.1ml(5个结核菌素单位)于左前臂掌侧面中下1/3处注射,48~72h观察硬结直径。<5mm(-),5~9mm(+),10~19mm(++),≥20mm(+++),有水肿、破溃、淋巴管炎、双圈反应(++++)。年长儿无症状阳性→曾感染。

63.原发性肺结核:小儿最常见结核病。有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X片哑铃状双极影。过敏状态有眼疱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多发性一过性关节炎。

64.结核性脑膜炎:小儿最严重结核病。脑神经损害:面(最常见)、舌下、动眼、外展。早期:性格改变,头痛。中期:脑膜刺激征,脑神经受损。晚期:昏迷,惊厥频繁。

65.儿童脑脊液正常值:压力:0.69~1.96kPa。细胞数:(0~10)×10^6/L。蛋白质:0.2~0.4g/L。糖:2.8~4.5mmol/L。氯化物:~mmol/L。

化脓性脑膜炎:米汤样,压力上升,蛋白质上升,糖下降,氯化物下降,WBC>×10^6/L,多为中性粒。

结核性脑膜炎:毛玻璃样,压力上升,蛋白质上升(1~3)g/L,糖下降,氯化物↓↓,WBC(50~)×10^6/L,多为淋巴。

病*性脑膜炎:压力上升,蛋白质上升<1g/L,糖、氯化物正常,WBC上升,多为淋巴。

66.母乳喂养肠道优势菌群:乳酸杆菌。

67.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喷射性呕吐,不含胆汁,胃蠕动波,右上腹肿块(特有体征)。

68.先天性巨结肠:胎便排出延缓、顽固性便秘和腹胀,生后2~3天可低位肠梗阻,直肠指检恶臭。

69.腹泻病: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好发于6个月~2岁。易感因素: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肠道负担重,胃酸偏低,IgM、IgA、SIgA较低,防御功能较差,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人工喂养感染率高。

70.急性腹泻<2周,迁延性2周~2个月,慢性>2个月。轻型:饮食、肠道外感染,无脱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全身症状;重型:肠道内感染,有脱水、代酸低钾低钙低镁、全身症状。

71.轮状病*肠炎:秋冬季,6~24个月,前驱发热、上感,先吐后泻,蛋花汤样便。

72.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黏冻状脓血便,腥臭味,有里急后重,严重中*症状。

73.金*色葡萄球菌肠炎:多继发于使用大量抗生素后。

74.生理性腹泻:常有湿疹,食欲好。

75.轻度脱水:失水量30~50ml/kg,占3~5%,精神稍差,皮肤稍干燥,前囟眼窝稍凹陷,哭时有泪,尿量稍减少。

中度脱水:失水量50~ml/kg,占5~10%,精神萎靡,皮肤苍白干燥弹性差,前囟眼窝明显凹陷,尿量明显减少。

重度脱水:失水量~ml/kg,>10%,极度萎靡,皮肤极度干燥发灰有花纹,弹性极差,前囟眼窝深度凹陷,眼睑不能闭合,哭时无泪,四肢厥冷。

76.等渗性脱水:血钠~mmol/L。低渗性脱水:血钠<mmol/L。高渗性脱水:血钠>mmol/L。

77.预防脱水、轻中度:口服补液盐ORS。轻度50~80ml/kg,中度80~ml/kg,8~12h补完。

78.第一天补液=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快速判断范围:轻度:90~ml/kg,中度:~ml/kg,重度:~ml/kg。

重度脱水伴明显周围循环障碍首先快速扩容:20ml/kg等渗液,30~60min补完。

累计损失量:轻度:30~50ml/kg,中度:50~ml/kg,重度:~ml/kg。8~10ml/(kg·h),8~12h补完。

生理需要量:体重≤10kg:ml/kg。11~20kg:+(体重-10)×50ml/kg。>20kg:1+(体重-20)×20ml/kg。

生理需要量+继续损失量:5ml/(kg·h),12~16h补完。

第二天及以后补液=生理需要量+继续损失量。

79.扩容:等张2:1=2份0.9%NaCl+1份1.4%NaHCO3或1.87%乳酸钠。

低渗:2/3张4:3:2=4份0.9%NaCl+3份5%或10%GS+2份1.4%NaHCO3或1.87%乳酸钠。

等渗:1/2张2:3:1=2份0.9%NaCl+3份5%或10%GS+1份1.4%NaHCO3或1.87%乳酸钠。

高渗:1/3张1:2=1份0.9%NaCl+2份5%或10%GS。

80.婴儿咽鼓管宽直短,水平位,故鼻咽炎易致中耳炎。

81.婴幼儿左支细长、右支短粗,呼吸道黏膜缺少SIgA,易感染,胸廓呈桶状,肋骨水平位。

8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最多,鼻病*、呼吸道合胞病*等。

83.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A组病*,夏秋季,疱疹→周围红晕→小溃疡。

咽结合膜热:腺病*3、7型,春夏季,发热、咽炎、结膜炎。

84.咳嗽变异型哮喘:夜间或清晨发作,痰少,抗生素无效,支气管舒张剂诊断性治疗可使咳嗽缓解诊断。

85.婴幼儿哮喘最基本治疗:局部糖皮质。长期控制、最有效:吸入型糖皮质。急性发作首选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若β2激或茶碱类无效用全身性糖皮质静脉给药。

86.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最常见。急性<1个月,迁延性1~3个月,慢性>3个月。

87.支气管肺炎:小儿最常见肺炎,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发病前上感,发热,咳嗽,气促,全身症状,呼吸增快(鼻翼扇动、三凹征),发绀,肺部固定性中细湿啰音(支气管炎干湿啰音不固定)。

88.肺炎可合并心衰、中*性脑病。中*性肠麻痹时腹胀。最常见紊乱:混合性酸中*。金葡菌最易并发脓胸(浊音)、脓气胸(突发呼困加重,积液上方鼓音)、肺大泡。

89.肺炎链球菌:青霉素,阿莫西林。金葡菌:苯唑西林。衣原体、支原体:红霉素。病*:利巴韦林。

90.普通细菌性肺炎:疗程体温正常后5~7天,症状体征消失后3天停药。

金葡菌肺炎:体温正常后2~3周停药,总疗程≥6周。

91.鼻前庭导管给氧:氧流量0.5~1L/min,氧浓度≤40%。

面罩给氧:氧流量2~4L/min,氧浓度50~60%。

92.糖皮质指征:严重喘憋或呼衰,全身中*症状明显,合并感染中*性休克,脑水肿。

肺炎合并心衰:吸氧,镇静,强心(地高辛)利尿扩血管(酚妥拉明)。

93.呼吸道合胞病*肺炎:发绀、鼻翼扇动、三凹征,中细湿啰音,X片小点片状、斑片状阴影、肺气肿。

腺病*肺炎:发热2~3周频繁咳嗽、阵发性喘憋、嗜睡,X片大小不等片状阴影或融合成大病灶。

94.胎儿营养和气体通过脐血管和胎盘与母体弥散方式交换,只有体循环没有肺循环,混合血(肝纯动脉血),静脉导管、卵圆孔、动脉导管是特殊通道,脑、心、肝、上肢血氧含量较下半身高,右心室更大容量负荷。

95.脐静脉→肝圆韧带,脐动脉→膀胱脐韧带。动静脉内径比:新生儿1:1,成人1:2。年龄增长心率减慢。

96.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

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艾森格曼综合征。

97.房缺:右房、右室增大,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无震颤,P2亢进、固定分裂。

98.室缺:左室、右室增大,胸骨左缘3~4肋间全收缩期粗糙杂音,有震颤,P2亢进。肺动脉压迫喉返致声嘶。

99.动脉导管未闭:左房、左室增大,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连续性机械样杂音,有震颤,P2亢进。肺动脉高压,血氧含量>右室,右室亦增大,主动脉弓增大。

.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胸骨左缘第2~4肋间Ⅱ~Ⅲ级粗糙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响度取决于肺动脉狭窄程度),一般无震颤,P2减低。临表:青紫(最早,与肺狭程度有关,见于唇、甲床、球结膜),蹲踞,杵状指(趾),阵发性呼困。

.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肺淤血多,肺野充血,有肺门舞蹈征,肺动脉段凸出。

.婴儿年龄越小肾脏相对越重位置越低,膀胱位置高,输尿管长而弯、易受压和扭曲。

.生后24h内排尿,48h为1~3ml/(kg·h),婴儿~ml/d,幼儿~ml/d,学龄前~ml/d,学龄~1ml/d。

无尿:新生儿<0.5ml/(kg·h),以后<50ml/d。

少尿:新生儿<1.0ml/(kg·h),婴幼儿<ml/d,学龄前<ml/d,学龄<ml/d。

.尿蛋白≤mg/(m2·24h)为阴性,>mg/d或4mg/(m2·h)或mg/L为阳性。

正常:红细胞<3个/HP,白细胞<5个/HP,偶见管型。12h尿红细胞<50万、白细胞<万,管型<0个。

.急性肾小球肾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前驱感染:咽炎6~12天(平均10天),皮肤感染14~28天(平均20天)。典型表现:非凹陷性水肿(眼睑及颜面开始)、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尿量减少。严重表现:2周内严重循环充血(首选呋塞米)、高血压脑病(首选硝普钠)、急性肾功能不全(首选血液透析)。

.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50mg/(kg·d),低蛋白血症<30g/L,高脂血症,明显凹陷性水肿(最早最常见,眼睑开始)。前二必备。

.肾静脉血栓形成:突发腰痛,出现血尿或血尿加重、少尿甚至肾衰。

下肢动脉血栓形成:下肢疼痛,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单纯型肾病:三高一低。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

.胚胎3周:卵*囊造血,6周后减退。

胚胎6~8周:肝脏造血,6个月后减退。

胚胎8周:脾脏造血,5个月后减退。

胚胎16周:骨髓造血,生后2~5周成唯一造血场所。

.生理性贫血:生后2~3个月。

.白细胞8岁达成人水平。

.贫血:血红蛋白新生儿<g/L,1~4个月<90g/L,4~6个月<g/L。

低限值:6个月~6岁:g/L,6~14岁:g/L。

新生儿:轻度~g/L;中度~90g/L;重度~60g/L;极重度<60g/L。

婴幼儿:轻度~90g/L;中度~60g/L;重度~30g/L;极重度<30g/L。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好发于6个月~2岁。病因:婴幼儿铁摄入不足,男性痔出血,女性月经过多。临表:皮肤苍白,肝脾肿大(年龄越小越明显),食欲减退,异食癖,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减退,心率加快,免疫功能下降,常合并感染。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大细胞性,好发于6个月~2岁。临表:虚胖,毛发纤细稀疏*色,皮肤蜡*色,肝脾肿大,精神神经症状(严重者不规则性震颤、手足无意识运动、共济失调、踝阵挛、Babinski+),消化系统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舌炎)。

.原始反射:吸吮,吞咽,觅食,握持,拥抱。

.热性惊厥:多在6个月~3岁,有家族史,诱因:上呼吸道感染。一般首选静注地西泮。新生儿惊厥首选苯巴比妥。

.单纯性:全身性,短暂,5~15min,1次热程仅1~2次,复发≤4次,多发生在热性疾病体温骤升时,呈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时间短恢复快,发作后一切恢复如常,50%患儿今后发热时易再发,直至学龄期。

.化脓性脑膜炎:多<5岁。新生儿、<2个月:大肠杆菌;2个月~12岁:脑膜炎球菌;>12岁:肺炎链球菌。

.硬脑膜下积液:最常见并发症,致病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体温退而复升,症状好转后出现意识障碍、惊厥、前囟隆起、颅内高压。首选头颅透光试验,硬膜下穿刺确诊。

.先天性甲减:散发性(甲状腺不发育、发育不全或异位最主要,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TSH、TRH缺乏,甲状腺或靶器官反应低下,母亲因素),地方性(饮食缺碘)。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百通世纪丨执业/助理医师学习资料,阅读原文或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执业医师笔试必考知识点总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