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葡菌败血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探秘抗生素
TUhjnbcbe - 2021/8/9 14:13: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index.html

历史长河中,人类与细菌亦敌亦友,抗生素的发明,让人类傲视感染,但得意欢呼战胜“敌菌”的霎那间,却因其滥用,使“敌菌”进化耐药,并误伤益生“友菌”。外患内忧,失控失衡,人类不得不仓促迎战超级“敌菌”,避免残害“友菌”。

抗生素问世以来,曾经大大降低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由此,成为人类对抗感染的法宝。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已有十余类抗生素先后上市,超过种被应用于临床。抗生素的发现是20世纪最辉煌的医药成就。人类挥舞着抗生素这个得心应手的武器,却未曾料到隐患已经埋下。

在漫长岁月中,人类与微生物共同进化,亦敌亦友。有些微生物的基因甚至融入了人类的基因组,这些“外来基因”占到了人类DNA的0.7%。人体内的细胞90%是微生物,只有10%是自身细胞。每个人身上的微生物数量超过90万亿,其中绝大多数是人体的朋友,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产生人体必需维生素,还帮助我们调节免疫系统、抵御有害微生物的侵害。这种人体有益菌群受到抗生素影响而长期改变,甚至会增加我们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滥用抗生素会使肥胖、1型糖尿病、炎症性肠病、过敏和哮喘发病率显著增加,在一些人群甚至增长两倍多。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在很多国家被常规给予1/3~1/2的孕产妇。

采访高福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

“其实抗生素呢就是一种微生物为了自己的生存生产一种去抗其他微生物的这么一种物质,这就是抗生素。我们一直提倡不要滥用抗生素,就是说当你需要的时候呢还是必须有的,但是如果说不是特别必须呢鼓励大家还是不要用抗生素。”

采访*怡教授(医院感控科主任):

“那么所谓的滥用就是原来不该用的地方用了,或者原来只该用一个药的用了两三个药,或者原来疗程到了就应该停的,你无限期的用下去。(或者)该足量疗程的时候不足,这个时候再出现的感染反倒出现了耐药菌感染。”

年弗莱明在诺贝尔获奖演讲中就预言了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他说:“在不久的将来,青霉素就将在世界普及。缺乏药品知识的患者很容易会减少剂量,不足以杀灭体内所有的细菌,从而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这种情况不幸被弗莱明言中。

8年1月,医院接待了一名前来求医的60岁印度裔男子。医生很快就做出了诊断,尿路感染——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吃上抗生素一周左右就能好。然而,让医生们所料未及的是,他们用遍了手头所有的抗生素,病人的感染丝毫未见好转。取来病人的尿样培养后,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肺炎克雷伯氏菌,这株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这就是令全世界风声鹤唳的超级耐药菌初次登场,并通过细菌体内携带遗传物质的载体——质粒,传播耐药性。英国的沃尔什教授在《抗菌物和化学疗法》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超级耐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文章,在论文结尾处,沃尔什教授警告说:“在一个抗生素处方滥发的国家(印度),人们必须警惕这种质粒的快速传播。”

事实很快印证了沃尔什教授的预言。短短一年,超级耐药菌便漂洋过海、四面开花,出现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巴西、希腊等国家,甚至连中国香港也传来了魅影曾经现身的医疗记录。

抗生素滥用导致的后果触目惊心,虽然新的耐药细菌产生只要短短的2年,但是,人类为了寻找治病救人的抗感染良方,却在漫长的黑暗时代摸索了几个世纪。

在细菌独步天下的黑暗时代,一个微不足道的伤口,足以导致一次致命的感染;一口不洁净的水井,足以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瘟疫。人们对这些致病的细菌,几乎一无所知。

年12月5日,距离圣诞节还有20天,音乐史上伟大的天才音乐家莫扎特被病魔击倒,留下尚未完成的《安*曲》撒手人间。那个冬天的维也纳城,许多年轻男子死于与浮肿相关的疾病,莫扎特也不例外。在官方登记簿上,死亡原因写着“发烧和皮疹”。莫扎特到底患有什么疾病?死亡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9年,美国《内科学年鉴》刊发了荷兰、奥地利与英国学者的研究报告,人们才得知一个惊人的结论:莫扎特可能死于链球菌感染引发的肾衰竭。

大自然用隐晦的方式向人类提示着她的秘密。无数探索者夜以继日地研究,希望能找到征服感染的方法。

在华夏大地上很早就已经开始用麦曲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而近年的研究证明“曲”可能就是繁殖在酸败麦子上的“红米霉”,说明中国古人早已用微生物及其产物治疗疾病。

在人类和致病微生物的角力中,中国宋朝时发明的人痘,在预防疾病的疫苗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把天花病人愈后的痂皮被磨成粉,用一根银管吹入被接种者的鼻子,这种简便宜行的方法,开创了世界主动免疫的先河。数百年后的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发明了牛痘,得益于疫苗,人类第一次消灭了一种传染病——天花。年,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第一次针对一种细菌发明了疫苗,这就是减*霍乱疫苗,此后,炭疽疫苗、伤寒疫苗等相继问世。

尽管疫苗已问世,但直到20世纪,基于列文虎克、科赫和巴斯德的伟大成就,人们才认识到感染的元凶是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细菌、病*、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微生物家族成员众多,几乎占据了世界的各个角落,而其中传播力极强的致病微生物对人类来说不啻于一场灾难。

可怕的疾病终于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形成了世界大流行。直到德国科学家保罗?埃尔利希(PaulEhrlich)实验到第种化合物,这才发现了对梅*螺旋体具有极强杀伤作用的化合物砷凡纳明,这种药物后来在市场上被称为洒尔佛散(Salvarsan),简称。

令人遗憾的是,只对螺旋体起作用,至于其他微生物,人们只能另想办法。20年后,机会终于再次降临。

年9月28日一个普通的星期五。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一直在研究威胁人类健康的葡萄球菌,就在这个早上,在查看因放暑假而放置在一旁的培养皿时,他无意中发现,一只未经刷洗的培养皿中长出了霉菌。使弗莱明感到惊讶的是,霉菌的周围似乎有一个禁区,原本生长在周围的葡萄球菌落发生了部分溶解。

于是他将霉菌分泌的液体收集起来,稀释不同倍数,放到金葡菌的培养皿中。这种“霉菌液”稀释至倍以上的时候,仍可以将金葡菌全部消灭。而这个霉菌就是青霉菌。

弗莱明的“青霉素”,后来成为了人类战胜病菌最神奇的武器。年,弗莱明将他的重大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在《英国实验病理学期刊》上。遗憾的是,青霉素并没有引起科学家们的兴趣,因为那时,整个医学界正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秘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