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实验医学科杨丽华袁余
主述患者,男,41岁,右下肢骨折术后1年多,右小腿伤口反复间断肿痛、流脓年。
1
现病史
患者年前,右小腿上段无明显诱因出现红肿疼痛,皮肤破溃,伤口长度约cm,于骨科门诊就诊,予伤口换药,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约0天,伤口红肿消退,愈合。1年前,上述部位再次出现红肿疼痛,无皮肤破溃,口服阿莫西林15天后好转。年10月,患者该部位又出现红肿疼痛、破溃流脓,再次于门诊换药、口服头孢克洛治疗,伤口未见最终愈合。年4月,患者因右小腿红肿、疼痛、破溃流脓收入我院骨科治疗。
既往史:患者1年前行右下肢骨折手术治疗,余无特殊。有输血史。
一般检查
查体T:36.3℃,P:85次/分,R:19次/分,BP:/80mmHg。右下肢畸形,其余未见异常。
专科检查右足下垂内翻畸形,右小腿上段内侧可见约3cm伤口,钢板局部外露,伤口周围皮肤红肿、局部触痛、有少量渗出物。
影像学检查右胫腓骨正侧位X线片:右胫骨上段可见内固定钢板螺钉在位,未见断裂,右胫骨近端可见三角形低密度灶,周围可见硬化,右胫骨中上段骨质密度增高,原骨折线已消失。
实验室一般检查CRP:10.80mg/L↑(<5);
血沉:46.0mm/h↑(<1);
小便常规,大便隐血,凝血,血常规,生化,输血前全套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3
初步诊断及治疗
初步诊断右小腿感染慢性骨髓炎钢板外露;右腓总神经损伤(马蹄足畸形);右股骨干、右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性愈合);右踝关节僵直;右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治疗情况艾利克冲洗伤口,口服利福平,克林霉素常规抗感染治疗。
行右小腿伤口扩创、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筋膜瓣成形术。对术中钉孔部刮除物行细菌涂片镜检及培养。术后继续口服利福平,克林霉素抗感染、预防血栓治疗。
4
微生物学检查
4月日伤口分泌物涂片镜检及培养:革兰染色未查见细菌,分泌物培养无细菌生长。
4月8日术中钉孔部刮取物送检细菌培养:4月30日,5%CO环境35℃孵育,培养基生长细小、针尖样、无溶血菌落,继续孵育。5月1日,培养基菌落为白色、凸起、干燥、无溶血。如下图:
5
鉴定过程
4月8日
送术中钉孔部刮取物细菌培养。
4月30日
5%CO环境35℃孵育,菌落细小、针尖样、无溶血。布鲁克质谱鉴定为:金*色葡萄球菌(分值.44);革兰染色:G+C。因菌落不典型、针尖样大小,继续孵育。检验医学网
5月日
5%CO环境35℃继续孵育,菌落白色、凸起、干燥、无溶血。革兰染色:G+C。二次质谱:金*色葡萄球菌(分值.30)。血浆凝固酶(玻片法、试管法)均阳性,原始平板分纯。
原始平板,5%CO环境35℃孵育4天:
原始平板革兰染色:检验医学网
5月4日
原始平板菌落分纯后按一般阳性球菌采用梅里埃VITEK-CompactGP鉴定卡及GP67药敏卡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
5月5日
VITEK-Compact无鉴定结果,药敏仅有苯唑西林≦0.5,S;替加环素≦0.1,S,其他药敏均未出结果,后加做K-B法药敏。
5月6日
二代分纯菌落经质谱鉴定为:金*色葡萄球菌,分值.30。报告鉴定结果:金*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其余均敏感。
第二代CO环境35℃孵育4h:
第二代CO环境35℃孵育48h:
6
进一步认识该菌
第三代4h培养后,出现β溶血现象,再次上机(梅里埃VIT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