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将以虚拟会议形式举办,召开时间为年6月4日至6月8日。年ASCO年会当中,卡瑞利珠单抗一共入选38项研究(3项Oral、14项E-poster、21项Onlineabstract),横跨乳腺癌、消化道肿瘤、肺癌、胰腺癌等11个癌种,展现出强劲实力。将部分摘要的详细内容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
1
乳腺癌
摘要号:一项前瞻性、单臂、2期(FUTURE-C-plus研究):famitinib(法米替尼)联合camrelizumab(卡瑞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免疫调节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
背景
camrelizumab(抗PD-1抗体)和白蛋白紫杉醇(nab-P)在免疫调节(IM)亚型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在之前的伞状试验(FUTURE)中的经治患者观察到的客观缓解率(ORR)为52.6%。鉴于抗血管生成剂可增强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反应,因此我们评估了新型三联疗法组合famitinib(靶向VEGFR-2,PDGFR和c-kit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camrelizumab+nab-P在进展型免疫调节亚型TNBC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在这项前瞻性,单臂2期研究中,入组条件为年龄在18-70岁,患有未经手术治疗的IM亚型,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TNBC。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将IM亚型定义为CD8+。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了camrelizumab(mgiv,d1,15,q4w),nab-P(mg/m2iv,d1、8、15,q4w)和famitinib(20mgpoqd,d1-28,q4w)。继续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患者退出治疗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性作用。在没有不可忍受的*性的情况下,nab-P应至少使用6个周期。主要终点是根据RECISTv1.1的ORR。我们使用含有个基因的基因组进行靶向测序,探索了预测性生物标志物。
结果
从年10月到年10月,共招募了48位患者。在意向性治疗人群(ITT)中的48名患者中的39名(81.3%;95%CI:70.2%-92.3%)和46名患者中的39名(84.8%;95%CI:74.4%-95.2%)达到了客观缓解。中位反应时间为1.8个月(95%CI:1.8-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0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持续反应数据尚不成熟。30名患者(62.5%)仍在接受研究治疗中。9个月的PFS率为60.2%(95%CI:43.2%-77.3%)。3级或4级不良事件分别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3.3%),贫血(10.4%),高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10.4%),血小板减少(8.3%),高血压(4.2%),甲状腺功能减退(4.2%),蛋白尿(2.1%),败血症(2.1%)和免疫性心肌炎(2.1%)。导致停止使用任何药物的不良事件发生在6.3%的患者中。两名患者发生了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与治疗有关的死亡事件未报道。生物标志物分析表明,GSK3A可能具有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潜力。
结论
famitinib添加在camrelizumab+白蛋白紫杉醇的方案作为IM亚型晚期TNBC患者的一线治疗,*性可控,且显示出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正在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FUTURE-SUPER(NCT)的结果值得期待。(临床试验信息:NCT)
2
食管癌
摘要号:ESCORT-1st研究: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临床试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与化疗治疗未经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ESCC)患者
背景
目前标准的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的一线治疗是双重化疗,预后仍然很差。卡瑞利珠单抗(Camrelizumab)是一种人源化抗D-1单克隆抗体,在先前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ESCC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Huangetal。柳叶刀Oncol)。免疫治疗可能与化疗有协同作用,但对ESCC缺乏临床证据。在此,我们报告了第3-1期研究的结果,该研究评估了Camrelizumab联合化疗与化疗对未经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符合条件的患者按1:1随机分为Camrelizumabmg组和安慰剂组,两组均联合紫杉醇(mg/m)和顺铂(75mg/m)6个疗程,均给予Q3W静脉注射。根据RECISTv1.1每6周评估一次肿瘤反应。联合主要终点:在所有随机患者中评估OS和独立审查委员会(IRC)评估的PFS疗效,在所有治疗患者中评估安全性。预先指定的中期OS和最终PFS分析的数据截止日期为年10月30日。
结果
自年12月3日至年5月12日,共随机抽取例患者。例接受Camrelizumab联合化疗,例接受安慰剂化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0.8个月,Camrelizumab联合化疗较安慰剂联合化疗显著改善OS,中位生存期(mOS)分别为15.3个月[95%CI12.8-17.3]vs12.0个月[11.0-13.3]:HR0.70[95%Cl,0.56-0.88]:单侧P=0.)。Camrelizumab加化疗也优于PFS(每RC)和安慰剂加化疗,中位PFS为6.9个月[95%CI,5.8-7.4]vs5.6个月[95%CI,5.5-5.7];HR,0.56[95%CI,0.46-0.68];单侧P0.)。Camrelizumab化疗组每位研究者的ORR为72.1%,安慰剂化疗组为62.1%,DOR中位数为7.0个月vs4.6个月。两组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可比性(63.4%vs67.7%),最常见的反应为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39.9%vs43.4%)。两组当中严重的治疗相关AE发生率,分别为30.2%和23.2%,治疗相关死亡发生率分别为3.0%和3.7%。
结论
与安慰剂加化疗相比,在化疗中加入Camrelizumab可提供更好的OS和PFS,安全性可控。Camrelizumab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有可能成为晚期或转移性ESCC患者的新标准一线治疗。基于这项试验,我们正在提交NDA以寻求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camrelizumab联合化疗治疗未经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ESCC适应症。
3
肾癌/尿路上皮癌
摘要号:卡瑞利珠单抗联合famitinib(法米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或不能切除的尿路上皮癌:II期试验的最新结果
背景
考虑到PD-1阻断和血管生成抑制的协同效应,我们进行了一项开放的、多中心的II期研究,用抗PD-1抗体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法米替尼(针对VEGFR-2、PDGFR、c-kit和FGFR的TKI)治疗经过严格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RCC)和不能切除的尿路上皮癌(UC)。
方法
采用自适应两阶段设计,肾癌组和尿路上皮癌组各22例,在第1期,如果22例患者有≥7例应答,则在第2期增加到33例,法米替尼20mg口服,每日1次,联合卡瑞利珠单抗mg静脉滴注,q3w。主要终点是每次RECISTv1.1评估的ORR。第一阶段的初步数据已在ASCO年年会上报告(编号)。在每个队列中,超过7名患者在第一阶段有CR/PR;第二阶段的入组已经完成,这里的数据是首次报道。
结果
从年1月23日至年12月14日,入选74例患者(38例晚期肾细胞癌和36例不能切除的尿路上皮癌)。在肾癌队列中,65.8%的患者曾接受≥1次VEGFR受体抑制剂治疗。在尿路上皮癌队列中,均为接受含铂化疗后进展或复发的患者。截至年1月10日,肾细胞癌队列从登记到数据截止的中位数时间为18.8月(8.5-22.7),尿路上皮癌队列的中位数时间为7.0月(0.9-23.6)。在肾癌队列中,ORR为63.2%(95%CI,46.0~78.2;24例PR),DCR为89.5%(95%CI,75.9~95.8),中位DOR未达到(2~19+月),mPFS未达到,12个月OS率为88.0%。大多数患者(92.1%)靶病变缩小,与基线相比,靶病变缩小的中位数为47%。未治疗组和治疗前的ORR分别为84.6%(95%CI,57.8~97.3;11/13)和52.0%(95%CI,31.3~72.2;13/25),DCR分别为%(95%CI,77.2~.0)和84.0%(95%CI,65.3~93.6),mPFS分别为未达标和13.4月(95%CI:4.1~21.0)。在33例进行基线后疗效评价的尿路上皮癌患者中,ORR为33.3%(95%CI,19.8~50.4;1例CR,10例PR),DCR为60.6%(95%CI,43.7~75.3),中位DOR未达(1.0+,16.7+月),mPFS为6.4月(95%CI,2.1~11.8),mOS未到达。膀胱癌的ORR(43.8%,7/16)高于上尿路癌(25.0%,4/16)。74例患者中97.3%发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63.5%的患者出现3~4级TRAE,主要为高血压(23.4%)、血小板减少(21.3%)、蛋白尿(17.0%)、贫血(14.9%)和掌跖红斑感觉异常综合征(14.9%)。1例死于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法米替尼对晚期肾癌和尿路上皮癌患者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且没有新的安全性问题。此外,在接受重度治疗的肾癌患者中观察到了有希望的ORR和持久的DOR。在当前条件下,这些结果支持进一步研究。临床试验信息:NCT。
4
鼻咽癌
摘要号:卡瑞利珠单抗与安慰剂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鼻咽癌的随机、双盲、III期临床研究
背景
鼻咽癌是中国高发的头颈部肿瘤,既往的I期临床试验研究表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GP)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鼻咽癌(R/M·NPC)的显示了良好的抗癌活性。中国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口头报告R/M·NPC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卡瑞利珠单抗+GP有望成为R/MNPC一线治疗的标准。
方法
.11至.11,共纳入28个中心、例既往未经治疗的R/M·NPC患者,患者随机(1:1)分配接受卡瑞利珠单抗(mg,d1)+GP方案(吉西他滨0mg/㎡,d1、d8+顺铂80mg/㎡,d1)或安慰剂+相同的GP方案治疗,每3周重复一次,最多6个周期,后续卡瑞利珠单抗或安慰剂维持治疗。
结果
中位随访15.6个月,中位PFS卡瑞利珠单抗组为10.8个月(95%CI8.5-13.6),安慰剂组为6.9个月(95%CI5.9-7.9;HR0.51[95%CI0.37-0.69];单侧P0.)。ORR在卡瑞利珠单抗组为88.1%(95%CI81.3-93.0),安慰剂组为80.6%(95%CI72.7-87.1),而中位DOR在卡瑞利珠单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9.9个月(95%CI7.7-12.5)和5.7个月(95%CI5.2-6.9;HR0.48[95%CI0.34-0.68])。卡瑞利珠单抗DCR为96.3%(95%CI91.5-98.8),安慰剂组为94.6%(95%CI89.1-97.8)。18个月的PFS在卡瑞利珠单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34.8%(95%CI25.7-44.1)和12.7%(95%CI6.8-20.5)。同时可以观察到卡瑞利珠单抗组相比安慰剂组OS获益(中位数未达到22.6个月;HR0.67[95%CI0.41-1.11])。卡瑞利珠单抗组中93%的受试者和安慰剂组90%的受试者发生了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但最常见的3级TRAEs并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GP化疗方案一线治疗R/MNPC显著延长了PFS,安全性可控。此数据表明卡瑞利珠单抗+GP可能是R/MNPC一线治疗的标准。
5
口腔癌
摘要号:局部晚期、可切除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患者使用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诱导治疗:一项单臂试验(Icemelting试验)
背景
在局部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LAOSCC)患者中,对诱导治疗的主要病理反应(MPR)可转化为生存期的改善。对于LAOSCC,联合使用抗PD-1和抗VEGFR药物等无化疗药物的诱导治疗尚未有深入研究。
方法
一项前瞻性单臂试验(NCT)已进行,以评估抗PD-1和抗VEGFR方案对临床分期为III期和IVA期LAOSCC患者的的诱导治疗的价值。患者分别在第1,15,29天接受了三个周期的静脉注射卡瑞利珠单抗(PD-1抗体,mg);每天口服阿帕替尼(抗VEGFR抑制剂,mg),第1天开始,在手术前第5天结束。根治性手术计划在第42天-第d45天进行。根据临床和病理分期,计划在术后1.5个月内进行术后放疗。主要终点是MPR和安全性;通过HE染色鉴定出的残留存活肿瘤的百分比评估原发性肿瘤的治疗反应,并将存活肿瘤细胞不超过10%的肿瘤视为MPR。该研究已得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结果
从年4月至年12月,有21名患者参加了该试验,其中一名患者在治疗开始时退出了试验。诱导治疗耐受性良好,无3-4级*性或诱导治疗相关的AE。一名患者由于无法解释的cTnI升高而需要手术延迟7天。一名患者由于2级血小板减少症而使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推迟14天。一名患者因2级高胆红素血症而停药阿帕替尼21天。诱导治疗未影响随后的标准治疗。MPR率为40%(8/20),其中包括5%(1/20)pCR。诱导治疗反应的放射学评估显示3PR,10SD,5PD和2NA。在诱导治疗的病理和放射学评估之间发现弱相关性。对19例活检组织PD-L1表达的联合阳性评分(CPS)进行了评估;CPS≥20的所有4例患者均达到MPR,1≤CPS20的11例患者中有3例达到MPR,CPS1的4例患者中有1例达到MPR。
结论
使用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的无化疗诱导治疗方案对LAOSCC患者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使用抗PD1和抗VEGFR方案的MPR率远高于LAOSCC中的传统诱导化疗方案。
6
黑色素瘤
摘要号:阿帕替尼联合抗程序性细胞死亡-1的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4单克隆抗体camrelizumab治疗转移性肢端黑色素瘤患者
背景
转移性肢端黑色素瘤患者对抗PD-1单药治疗反应差。阿帕替尼(Apatinib)是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是一种抗血管生成药物,与PD-1拮抗剂联合应用显示出协同治疗作用。我们进行了这项单中心、开放标签阶段试验,以评估camrelizumab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初治肢端黑色素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符合条件的受试者为经组织学证实为不能切除或远端转移性肢端黑色素瘤的成人患者(年龄18-75岁)。排除标准包括未知的原发性黑色素瘤、脑转移疾病或既往使用抗PD-1单抗。入组患者采用camrelizumab单抗mg静脉滴注,每2周1次,联合阿帕替尼mg口服,每日1次。根据RECIST1.1标准,主要终点是ORR,次要终点是安全性和RFS。
结果
年4月至年1月入选患者30例。基本特征:平均年龄56.7岁,33.3%LDH升高。肿瘤负荷中位数为45mm(10~)。基因突变:NRAS4、cKit3、BRAF2。截至年1月,共评估27例,其中CR2例,PR4例,肿瘤缩小63%。ORR和DCR分别为22.2%和77.8%。中位随访时间8.3个月,中位PFS为8.0个月(95%CI,3.68,10.19),1年持久有效率为83.3%,仍未达到有效时间。单因素分析显示高LDH水平与PFS呈负相关。基线肿瘤活检的全部外显子数据显示,高拷贝数变异(CNV)和高突变负荷(TMB)与疗效呈正相关,4例MDC1基因突变患者肿瘤全部缩小,2例PR。96.7%患者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其中手足综合征占40%,蛋白尿占40%,肝功能不全占36.7%,甲状腺功能减退占30%。3~4级TRAE占33.3%。与AE相关的永久性停用发生率仅为13.3%。6例因新冠肺炎疫情延误治疗。在联合用药中没有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性和可疑的意外不良反应。
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camrelizumab单抗治疗初治转移性肢端黑色素瘤患者可耐受,显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改善PFS。生存情况仍在随访中。临床试验信息:NCT。
参考资料
(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1.LiChen,etal.Combinationoffamitinibwithcamrelizumabplusnab-paclitaxelasfirst-linetreatmentforpatientswithimmunomodulatoryadvanced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FUTURE-C-PLUS):Aprospective,single-arm,phase2stud.ASCO.abs.
2.ThierryAndre,etal,ESCORT-1st:A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phase3trialofcamrelizumabpluschemotherapyversuschemotherapyinpatientswithuntreatedadvancedormetastaticesopha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ESCC).ASCO.abs
3.Yuan-YuanQu,etal.Camrelizumabplusfamitinibforadvancedrenalcellcarcinomaorunresectableurothelialcarcinoma:UpdatedresultsfromaphaseIItrial.ASCO.Abs.
4.ZhangL,etal.Camrelizumabversusplace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