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血小板是通过离心从全血中提取出来的血小板浓缩液,含有高浓度的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目前的浓缩血小板及衍生制品在临床应用最为常见的形式为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其他的有浓缩血小板、血小板凝胶(PG)、富血小板凝胶(platelet-richgel,PRG)、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富含生长因子血浆、浓缩生长因子以及血小板裂解液等。又可根据是否含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分为几种浓缩血小板亚型,如高浓度白细胞-PRP和高浓度白细胞-PRF,低浓度白细胞-PRP和低浓度白细胞-PRF以及纯的PRP和PRF。也有人根据是否激活血小板、是否含有血小板外膜进行浓缩血小板制品分类。甚至将浓缩血小板制品制备成血小板来源的细胞外囊泡或PRP衍生的外泌体。总之,可将所有这些制品统称为浓缩血小板衍生物或浓缩血小板制品,这类制品能促进创面愈合[3]。近年来浓缩血小板制品被应用于很多医学领域,显示出极好的修复与再生效果
急性创面
专家建议1:急性创面应用浓缩血小板制品有助于加速修复,缩短愈合时间,减轻创面疼痛。
专家建议2:急性创面应用浓缩血小板制品有一定降低创面感染率的作用,可减少换药次数。
专家建议3:微创、激光治疗后辅助应用浓缩血小板制品可加速组织修复,减轻红斑,对提高愈合质量有一定帮助。
慢性创面专家建议1:应用浓缩血小板制品对于慢性创面(血管性溃疡、压疮等)而言是一种安全的疗法,其对慢性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和再上皮化有一定促进作用,优于传统常规的创面治疗。
专家建议2:浓缩血小板制品在慢性创面中使用3周以后才开始发挥作用,但长期使用有增加创面污染的可能性。
专家建议3:应根据每例患者皮肤溃疡病因认真考虑PRP的选择。
静脉性溃疡(VU)专家建议1:浓缩血小板治疗VU相对便宜和安全,适合在初级卫生机构开展。
专家建议2:浓缩血小板局部外用与创周注射治疗均有助于改善VU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疼痛。
专家建议3:对浓缩血小板成分、活化状态和应用方式的细化可能为未来VU临床疗效和潜在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增加价值。
专家建议4:浓缩血小板对菌群多样性影响是否有助于VU愈合尚有待更多的证据。自体PRP治疗VU证据的总体质量仍然较低。进一步设计良好的临床研究,获得令人信服自体PRP改善VU的愈合的证据仍有待加强。
压疮
专家建议1:对于压疮,浓缩血小板可加快愈合速度,使溃疡的表面积、直径和周长明显缩小,且成本较低。
专家建议2:浓缩血小板可减少压疮的"生物学环境"中细菌的定植,也许未来可发展成为预防和治疗压疮的有效手段。
其他类型的慢性创面专家建议1:浓缩血小板制品治疗神经营养性溃疡、放射性溃疡等难愈创面具有安全、简便、有效等特点,值得推荐。
专家建议2:一些手术后容易发生创面不愈、窦道形成或外科创面感染发生等并发症时,浓缩血小板制品是一项很好的治疗选择。
专家建议3:从患者依从性、安全性,成本/效益比角度出发,浓缩血小板治疗技术可以作为很多慢性创面修复的直接或辅助方式。
移植区与供区专家建议1:在皮瓣(片)受区应用浓缩血小板及相关衍生物可促进皮瓣(片)成活。
专家建议2:浓缩血小板及相关衍生制品有助于皮瓣(片)移植中继发供区创面的修复,特别是在供皮区使用该制品能提高修复质量,值得推广。
愈合质量(各类瘢痕)
专家建议1:浓缩血小板是多种有创和微创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方式,对改善修复质量、减轻治疗过程不良反应(红斑、疼痛、水肿等)、提高预后效果有积极作用。
专家建议2:浓缩血小板对萎缩性瘢痕的治疗效果可靠;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具有减轻瘢痕和疼痛等作用,但仍有待进一步的大样本RCT支持。
浓缩血小板制品在创面治疗中的使用方法1 知情同意由于细胞生物治疗的标准化较难控制,尤其是一些患者的全身状况受限,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专家建议: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多种结局,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全身状态的控制纠正患者的低蛋白,使白蛋白水平30g/L、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计数×/L、血糖11mmol/L,纠正低氧血症、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维持正常的甲状腺素水平。专家建议在全身机体状况可耐受情况下采集血液。
3 局部病因的去除(1)去除坏死组织、改善组织低灌注(踝肱指数尽量维持在0.9~1.3,血管腔狭窄超过75%的浓缩血小板治疗无效);采用手术、超声刀等方式对创面进行彻底清创。感染较严重的创面清创后可配合负压吸引、创面冲洗灌注,待创面感染控制后再应用浓缩血小板。(2)感染控制。慢性创面常见致病菌中,一定条件下,浓缩血小板对以下几种可能有抑制能力:金*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PRP可导致以下细菌增殖: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真菌;另尚缺乏浓缩血小板用于其他致病菌的相关研究。因此,本共识特别强调:在应用浓缩血小板前应最大限度地控制创面感染状态,建议对每例慢性创面患者常规行创面分泌物微生物培养,在应用浓缩血小板制品治疗时,选用敏感抗生素行系统治疗,有助于创面修复。
4 应用的时机、方式与频率专家建议1:创面使用浓缩血小板治疗必须在严格清创基础上,控制创基微生物的负荷量与渗出。
专家建议2:浓缩血小板的剂型可以是液体、凝胶、冻干粉,其中冻干粉具有一定保存价值;治疗创面的方式包括局部外用、直接注射,或联合使用,甚至作为生物支架。
专家建议3:浓缩血小板可以与众多手术(皮片移植或皮瓣转移)或非手术创面治疗(负压创面治疗、光照治疗、功能性敷料等)手段结合使用。
专家建议4:创面治疗时至少保证1~2周应用1次;若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可依据情况多次使用。每次应用3~5d,3次或4次为1个疗程。
有学者通过检索各个数据库,对纳入研究的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荟萃分析,经筛选最终纳入11篇文献,分析的结局指标包括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细菌阳性率[70]。建议必须经过清创、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渗液不多,没有大面积骨骼及肌腱外露,且有少量肉芽组织生长的创面方考虑使用浓缩血小板治疗。PRP用于创面治疗时可采用创面边缘注射、创面直接涂抹(或使用喷枪喷洒、填塞)或者两者联用。同时,PRP制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材料,可制成固体和半固体形式,价格低廉,可作为现成的非冷藏制品[23]。使用以血浆为基础的生物材料对缓解急性和晚期皮肤损伤具有一定效果[71]。
另外,浓缩血小板可以与脂肪移植、负压创面灌注、功能性敷料等创面治疗技术联合使用。一项有关脂肪移植联合PRP用于创面治疗的系统性回顾分析,共从数据库中筛选出篇文章,纳入1项RCT和2项病例系列案例,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与标准的创面管理方法相比,脂肪移植和PRP结合可以获得更好的创面愈合效果,且愈合时间缩短;但该结论证据非常有限,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其对创面的疗效[72]。一项针对自体PRG联合持续负压引流治疗DFU的数据分析显示,在进行研究选择、数据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后,两者联合使用在疗效和安全性、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患者住院时间和不良事件方面有益[73]。Elsaid等[74]的RCT结果显示,与常规生理盐水敷料相比,PRP凝胶敷料能够有效缩小慢性DFU面积,显著缩短愈合时间,值得推荐。
5 采血量专家建议:一般创面采血量不低于50mL,以保证治疗区域的治疗需求。特别是老年患者或一些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应考虑血小板自身的质量和活化状态,进行适当调整
6 制备的质量控制专家建议:浓缩血小板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成本效益好的治疗方式,但需要优秀的制备技术和专业知识。
创面修复对于PRP的浓度要求较高,目前建议采用二次梯度离心法制备。离心速率、离心力与时间尚无统一标准,当前各项研究报道的离心时间为5~15min,而离心速率差异较大难以评价。血小板浓度与采血量和离心力的增加呈正相关。旋转参数、添加剂以及其他因素都可能影响整体疗效,未来的研究应该尝试细致地描述和记录他们的方案,以期收集到足够的数据,以形成基于循证医学的金标准方案[77]。专家建议浓缩后的血小板浓度在×/L以上。专业的制备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是浓缩血小板治疗创面效果的保障[56]。
Amable等[78]研究了相对离心力、温度和时间的变化,以优化血小板分离条件,建议血小板活化前后PRP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定量可作为标准化治疗的指标。血液中细胞成分的分离可通过差速离心来实现,但要考虑离心转子的半径[79]。研究提示,PRP商业套盒治疗更方便、有效,但较人工制备费用高。总体上,本共识建议,PRP治疗慢性创面能节约成本。医院和专业机构运用,PRP商业套盒可用于初级保健机构,方便、快捷[41]。
7 疗效的记录与判断浓缩血小板治疗是否有效的判断建议在应用3周后确定。术前、术后要留取影像学资料,以备在后续进行判断。效果确实不够明显者,应立刻采取其他有效方式。对每例患者留取文字、影像资料,以备所需。
禁用或慎用1 绝对禁忌证血小板功能障碍综合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血液动力失稳、败血症、局部感染、不愿意接受风险的患者。
2 相对禁忌证(1)应用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布洛芬等,药物停药未超过48h。(2)1个月内患处曾注射皮质激素。(3)全身皮质激素治疗停药未超过2周。(4)吸烟、酗酒。(5)近2周有发热等现象。(6)恶性肿瘤,尤其是造血系统或骨骼系统。(7)血红蛋白g/L,血小板计数×/L。(8)踝肱指数≥0.8且≤1.5。
其他注意事项1 安全须知自体浓缩血小板制品的最大优点是来自自身,安全性高[80]。目前,自体浓缩血小板在皮肤的应用是安全的。但限于方法上的局限性,专家建议未来的研究在评估PR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设计更具说服力的RCT[81]。
临床使用浓缩血小板制品应注意以下几点:(1)血液制品应用的防护。在抽血、制备、转运和应用的操作过程,包括后续的护理进程中采取全面性防护措施。(2)避免环境温度、高速离心力等因素对血小板的破坏,进而对其活性产生影响。(3)预防感染。PRP具有一定抗菌性,但局部外用、注射前应进行标准、严格的皮肤消*和清创处理。
2 浓缩血小板治疗资格认证浓缩血小板治疗应该由具有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临床医师完成。成功并安全地应用PRP治疗,需要医师对创面的分类、诊断、标准疗法、疗效、风险、禁忌证及准备方法等有全面的认识,并能在合适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患者应用该疗法。
3 其他略专家学者对PRP的研究意见医院骨科
邢飞,段鑫,陈家磊,刘明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是从自体外周血中提取的一种富含血小板血浆蛋白的浓缩物,其中含有多种血液源性生长因子与细胞因子。PRP作为一种自体血液制品,其中多种不同的生长因子与细胞因子可以通过激活相关信号通路修复多种组织。随着对PRP研究的深入,目前PRP开始逐渐被应用于肩袖损伤、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膝关节损伤、臀肌肌腱病、跟腱病、足底跖筋膜炎等软组织损伤当中,具备低免疫原性、提取分离过程简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来源:华西医学年9月第34卷第9期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医院
刘中阳,王文波肩袖损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0岁时约有25%的人出现全层的肩袖损伤,而80岁以上的人超过50%。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是治疗肩袖损伤的新的观点和方向,然而临床应用PRP治疗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实际上,许多基础和临床研究都证明PRP有促进腱细胞分化和增值的作用,能够改善肩袖损伤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关节运动功能。来源: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年4月第41卷第2期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
PRP安全性评价:1.PRP制备环节的安全性。PRP来源于自体全血,仅经过短时间的体外离心处理后就应用于体内,不存在免疫排斥或疾病传播的风险,安全性良好。2.骨及软组织损伤,骨感染领域应用的安全性。将PRP在术中植入骨缺损、软组织缺损以及创面治疗时,无不良反应。3.运动损伤领域应用的安全性。PRP注射治疗肌腱韧带损伤等引起的不良反应均不具有特异性,与对照组相比,PRP引起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4.关节外科领域应用的安全性。PRP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时,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注射局部和关节出现轻或中度疼痛和肿胀,患者一般能耐受,无需特殊处理。一般1~3d症状自然消失。来源: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年10月第12卷第5期医院骨关节科,广州医院骨科,上海交通医院骨科
邢丹,余楠生,张长青1.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关节腔注射PRP可以缓解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率。2.针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注射PRP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如感染、局部红肿疼痛等。3.关节腔注射PRP更适用于年轻、严重程度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4.为提高疗效,多次注射PRP可能更好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若多次注射PRP,建议注射的间隔时间不少于1周,注射次数不少于2次。来源: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年8月第12卷第4期新疆医院骨四科
张旭,周瑜博,孙国梁,陈平波慢性骨与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腱、肌肉、韧带和骨的损伤。由于目前标准治疗的效果欠佳,临床医师一直在寻找一种效果更明显的治疗方式。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是由体外周血经多次离心后所得的活化后的PRP释放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具有修复软骨病变、调控炎性反应等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进行,PRP在骨与软组织损伤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效果较确切,目前已用于多种骨与软组织损伤的替代疗法。相比较其他治疗方法,PRP治疗效果明显,为数量巨大的因骨与软组织损伤或退变而遭受慢性疼痛折磨的患者提供了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治疗选择。来源:新疆中医药年第37卷第4期,平台仅做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声明:
阅读是一种智慧,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如果您有所收获,请分享给更多朋友!传递能量分享智慧欢迎转载!更多精彩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