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26日是我国第十四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疟疾日宣传主题是:“防止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卫生健康行*和疾控中心人员防止疟疾输人再传播关键知识点
——问答篇
1.我国(省)已经消除疟疾了,为什么还要开展疟疾防治工作,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
答:(1)目前,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和大西洋岛国等地区仍有疟疾流行;(2)我国(省)虽然已消除疟疾,但传疟媒介按蚊依然存在,人群普遍易感;(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口加速流动,前往非洲和东南亚等地返回的人员可能携带疟原虫,可经当地媒介引起再传播。
2.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关键是什么?
答:(1)有一个完善的疟疾监测和快速反应系统;(2)卫生从业人员掌握疟疾临床症状、传播途径和流行病学基础知识,保持对境外回归发热病人可能感染疟疾的警觉性;(3)卫生*策能够保持疟疾实验诊断和治疗的可及性。确保疟疾监测系统灵敏、反应快速和处置及时恰当。
3.在规划当地的疟疾监测、快速反应和疟疾病例救治体系时,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1)当地疟疾媒介和引起疟疾再传播的可能性大小;(2)到境外流行区人员数量,感染疟疾可能性大小;(3)历史上疟疾流行情况;(4)交通条件,从发病时到能开展疟疾实验诊断医疗机构的时间;(5)社会经济发展和病人的医疗费用支付能力;(6)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疟疾实验检测能力和财*支持防止疟疾再传播的能力。
4.为维持当地疟疾病原学检测能力和临床医生的疟疾诊治能力,需要每年进行培训吗?为什么?
答:需要,因为消除疟疾后,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经验积累受限,可能导致对输入性病例延误或错误诊断,严重时甚至发生病人死亡或者续发传播。只有通过反复培训才能保持当地疟疾病原学检测能力和诊治能力。
5.为什么“1-3-7工作规范能够有效防止输入疟疾再传播?
答:“1-3-7”工作规范指在发疟疾病例后1天内报告、报告后3天内完成个案流调和实验室确诊、7天内完成疫点处置.因为疟原虫在媒介按蚊体内完成发育至具有传染性的时间,即使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气温26℃左右,相对湿度70%左右下也需8-10天。因此,如果输入性疟疾能按“1-3-7”工作规范,及时发现报告、治疗、调查和处理,就能有效清除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防止输入再传播。
6.为什么消除疟疾后,每年还需要开展疟疾传播媒介的监测?
答:传疟媒介分布资料是疟疾输入再传播风险评估的基础数据和重要支撑,也是疫点处置时是否需要媒介控制措施的重要判断依据,所以消除疟疾后每年还应坚持开展传疟媒介监测;动态掌握当地的传疟媒介消长规律。
疟疾诊治知识要点——临床医生篇
1.疟疾诊断要点
(1)在疟疾流行季节,有流行区居住史或旅行史,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时,应想到疟疾感染的可能性。
(2)有疟疾既往史的病人,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时,应考虑再燃或复发的可能。
(3)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发作和在间歇期症状消失脾脏肿大体征是疟疾临床诊断的有力依据。
2.疟疾诊断注意事项
(1)医务人员在诊治发热病人,特别是境外归国人员,不仅要考虑新冠肺炎,还要重点考虑疟疾。疟疾的诊断依据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三个方面,典型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发冷、间歌性发热和出汗。
(2)凶险型疟疾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有:持续性高热、抽搐昏迷、*疸、肾功能衰竭、严重腹痛等。
(3)疟疾是一种急性发热性虫媒传染病,通常在被疟原虫感染的蚊子叮咬后10至15天出现,最初的症状发热、头痛和发冷可能比较轻微,如果在24小时内得不到有效治疗,恶性疟可能发展为重症疟疾,并导致死亡。
(4)婴儿、5岁以下儿童、孕妇、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以及免疫力低下的移徒者、流动人口和旅行者感染疟疾和患重症疟疾的风险比其他人群高得多,在疟疾流行地区人们可能产生部分免疫力,导致出现无症状感染者。
3.重症疟疾治疗原则
(1)坚持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并重的原则,病因治疗(抗疟治疗)应选用速效、低*抗疟药,迅速杀灭疟原虫;对症治疗即针对各种症状和并发症开展治疗。
(2)必要的支持疗法:保持酸碱平衡和改善微循环。
4.处理重症恶性疟病人的常见错误诊断方面:
(1)未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
(2)对疾病严重性缺乏正确判断。
(3)厚血涂片制作和染色失败。
(4)漏诊相关的并发症如细菌感染惊厥及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败血症等。
治疗方面:(1)护理监护措施不当。(2)忽视低血糖。(3)对严重程度判断失误。(4)水电解质补充失误。(5)抗疟药治疗措施不当,主要是药物选择/给药剂量不足。(6)诊断/治疗误,特别是未能及时启动抗疟治疗。(7)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性肺水肿漏诊或延误。(8)透析治疗延误。
5.疟族治疗注意事项
(1)凶险型疟疾的治疗:首选青蒿琥酯注射剂或咯萘啶注射剂静脉给药,或蒿甲醚注射剂肌肉注射;病人好转后加服1疗程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药物(ACT)。
(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疟疾患者,不应使用含伯氨喹啉的疟疾药物治疗。
(3)孕早期的治疗用药。恶性疟:磷酸哌喹,重症患者选用青蒿琥酯静脉给药;非恶性疟:氯喹(哌喹),不应使用伯氨喹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