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指由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有别于由于风湿热、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所致的非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但感染可发生在室间隔缺损部位、腱索和心壁内膜。而动静脉瘘、动脉瘘(如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狭窄处的感染虽属于动脉内膜炎,但临床与病理均类似于感染性心内膜炎。
1.病原体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败血症或脓*血症,并侵袭心内膜。2.心瓣膜异常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寄居繁殖。3.防御机制的抑制肿瘤患者使用细胞*性药物和器官移植患者用免疫抑制剂。临床经过与病原微生物有关,病原微生物包括各种细菌、真菌等。传统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其临床经过及病理变化均有所不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被累心内膜常有溃疡形成,故又称为溃疡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细菌、真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直接侵袭心内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并在心脏瓣膜或心内膜表面形成赘生物。采访中,两位专家都说,感染性心内膜炎虽不是常见疾病,但在临床中也不少见。另外,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症状不典型,仅有发烧寒颤的症状,很容易被误诊。医院,每年能接诊到30多位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多数患者都是起病于一些日常生活中非常小的事情,却造成了让人痛心的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有两个最主要病因,第一,有基础心脏疾病,年轻人有先天性心脏病如卵圆孔未闭或瓣膜病变等,老年人有心脏瓣膜退行性改变等,这几类人群更容易得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二,存在细菌等感染的条件,比如有外伤,或口腔牙周脓肿、牙龈炎等,有菌血症的风险。”
那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好防护?专家说:任何身体屏障被破坏都要重视,比如拔牙后,可以适当使用抗生素;皮肤受伤后,要及时清创,伤口较大时也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等抗感染。“另外,主动维护身体免疫功能,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也是很有必要的防御手段。本平台所转载的内容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及原版权所有者。如原作者及原版权所有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平台予以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