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人群为何容易感染?
机体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
○其他因素:老年人易发生感染;合并糖尿病;使用免疫抑制剂;输血浆制品、输血将增加血源感染机会。
透析因素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体外循环过程及其复用过程、透析液或供液管路污染等因素均易诱发感染。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导管、体外连接装置及交换腹膜透析液的操作均易导致感染,包括皮肤出口感染,隧道感染、腹膜炎及败血症等。
感染类型
○细菌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
○真菌感染(肺部、泌尿道、透析留置导管和胃肠道)。
○病*感染(乙肝、丙肝、HIV)
如何预防感染?
1加强血管通路的管理,透析前注意清洁穿刺部位皮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内瘘、导管等通路维护,尽量避免使用血管通路静脉输液。对插管的透析患者,插管部位定期更换无菌敷料,检查有无感染征象。注意临时性导管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尽量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对疑有血管通路感染者,应及时做血培养,以明确诊断,及时处理。2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口腔、皮肤、会阴的清洁护理及局部消*。3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尤其是并发糖尿病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控制以及贫血的改善。4加强营养治疗,充分透析前提下提倡摄入优质蛋白,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健康教育、积极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每日摄入蛋白质1.0~1.2g/kg,以优质蛋白为主,另外需补充维生素、钙、铁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尽量减少输血。
5尽可能减少侵入性医学手段,防止破坏皮肤和黏膜的屏障,减少细菌带入体内的机会。
6加强环境管理及监测,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及适当的温度、湿度。
7注意透析装置和透析用品的处理,水处理系统、透析装置按规定进行清洗、消*、更换。
8加强传染病透析者的管理。透析器及管路一次性使用。
9减少血液制品的使用,预防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定期对透析者进行传染病的筛查。
图文来源:CKD营养师,转载非商业用仅供肾病科普交流封面图:网络搜集该文章不构成医学建议,仅用于提供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欢迎在文末右下角点个“好看”;或者推荐给身边更多需要的人,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一如既往,创作出更多优质的内容!本期荐读(几篇付费文章)
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技巧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护理要点血液净化专科护生见习带教手册(完整版)血液透析导管封管应注意的问题浅析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护理技术——细述动静脉直接穿刺的那些事儿!干货~血液透析首诊护理评估单的使用,码住收藏!“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细数血透护理操作中的那些「快与慢」!动静脉内瘘穿刺渗血是为何?怎么办?投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