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葡菌败血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凝血与血栓新DIC诊断标准中纤维蛋白
TUhjnbcbe - 2021/4/15 18:50:00

作者

三重大学大学院医学系研究科

检验医学讲座教授和田英夫

关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标准

常见的有厚生省DIC诊断标准(以下简称JMHLW标准),国际血栓止血学会DIC诊断标准(以下简称ISTH标准),日本救急医学会急性期DIC诊断标准(以下简称JAAM标准)等。但是,ISTH标准灵敏度较差,JAAM标准无法适用于所有的基础疾病,JMHLW标准没有采用分子标志物,存在着按照各种诊断标准做出的诊断不同的问题。年日本血栓止血学会提出新的DIC诊断标准(以下检测JSTH标准),改善了以往诊断标准中存在的问题点,其最大特点是根据病态分别评分,以及追加了新的分子标志物。本篇主要概述了日本JSTH的新DIC诊断标准,并与其他诊断标准进行了比较。详细解读了日本三重大学大学院的和田英夫先生就JSTH诊断标准中关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以下简称FDP)和D-二聚体(以下简称DD)的临床评价数据。

DIC诊断标准概要

DIC是伴随出血症状和脏器症状的血栓与出血相呼应的一种状态。病态方面分为4种:

①白血病、外伤等以出血为主体的病态,

②主要以败血症等脏器损伤为主体的病态,

③从前两种变为大出血型的病态,

④虽没有临床症状但检查结果异常的DIC。

根据ISTH定义,DIC以广义的血管内凝固亢进为特征,在微小血管种形成血栓,重病时会引起脏器损伤。大血管中的心肌梗塞或深部静脉血栓可以通过影像学进行诊断,但微小血管中的血栓、DIC或血栓性微小血管障碍症(TMA)等病态中仅靠影像学诊断困难。因此血液检测变得非常重要,靠单一指标是诊断DIC十分有限,需要依靠多个指标综合评分进行诊断。现有各种DIC诊断标准(表1),在这些诊断指标中能够提示微小血栓的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JSTH标准和JMHLW标准中以FDP为主,ISTH标准中以DD为主。因此可以说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DIC诊断必须的标志物。

JMHLW标准

(非造血系统肿瘤)

ISTH

JAAM

基础疾病

临床症状

出血·脏器症状各1分

目前可忽略

SIRS项目3项以上阳性1分

血小板计数(/μL)

8-12万:1分,

5-8万:2分,

<5万:3分

5-10万:1分

<5万:2分

8-12万or减少30%:1分

8万or减少50%:3分

纤维蛋白相关标志物

FDP(μg/mL)

10-20:1分,

20-40:2分,

>40:3分

FDP、DD、SF

中等程度增加:2分

显著增加:3分

FDP(μg/mL):

10-25:1分,

>25:3分

纤维蛋白原(mg/dL)

-:1分,

<:2分

<:1分

-

PT

PT比值

1.25-1.67:1分

>1.67:2分

延长3-6秒:1分

延长6秒以上:2分

PT比值≥1.2:1分

诊断

DIC≥7分?

≥5分

≥4分

表1:JMHLW,ISTH,JAAMDIC诊断标准的比较

01

日本血栓与止血学会(JSTH)DIC诊断标准

年日本血栓止血学会发布了DIC诊断标准。图1是JSTHDIC诊断标准的计算法则。

图1:JSTHDIC诊断标准的计算法则

JSTH诊断标准的特征是按照造血障碍性、基本型和感染症型3种分别诊断。在此基础上,加上血小板计数、FDP、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比、AT、TAT、SF或F1+2的分数,如果有肝衰竭则减3分后算出得分。造血障碍性则不考虑血小板的分数,感染症则不考虑纤维蛋白原的分数。造血障碍型总分4分,基本型总分6分,感染症型总分5分以上则诊断为DIC(表2所示)。

造血障碍型

基本型

感染症型

一般止血检查(GCT)

血小板计数(×/μL)

-

大于12:0分,24h内减少30%以上:1分,8~12:1分,24h内减少30%以上:2分,5~8:2分,24h内减少30%以上:3分≤5:3分

FDP(μg/mL)

<10:0分,10~20:1分,

20~40:2分,≥40:3分

纤维蛋白原(mg/dL)

>:0分,~:1分,≤:2分

-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1.25:0分,1.25~1.67:1分,≥1.67:2分,

抗凝与纤溶分子标志物

AT(%)

>70:0分,≤70:1分

TAT,SF或F1+2

基准范围上限的2倍不到:0分,2倍以上:1分

肝衰竭

无:0分,有:-3分

DIC诊断

4分以上

6分以上

5分以上

表2:日本血栓止血学会DIC诊断标准

02

JSTHDIC诊断标准中纤维蛋白相关标志物的诊断价值

(1)JSTH-DIC诊断标准中关于FDP的临床评价数据

该临床评价以感染症患者为对象,统计了DIC组(初次诊断为DIC),Pre-DIC组(开始非DIC但1周以内诊断为DIC的),Non-DIC组(全过程中未诊断为DIC)。按照JMHLW标准统计:DIC组有84例,Pre-DIC组有19例,Non-DIC组有例;按照JSTH标准统计:DIC组有例,Pre-DIC组有11例,Non-DIC组有例。依照JSTH标准下的Pre-DIC的病例按照JSTH标准被诊断为DIC,JSTH标准下的Non-DIC也比JMHLW标准减少数例(表3)。

感染症

JMHLW标准

JSTH标准

DIC

84

Pre-DIC

19

11

Non-DIC

表3:JMHLW标准和JSTH标准的DIC诊断病例数

对JMHLW标准下各FDP的值作图后发现,平均值分别为37.9μg/mL(DIC组),18.7μg/mL(Pre-DIC组),13.0μg/mL(Non-DIC组),DIC组相比Non-DIC和Pre-DIC组有显著升高(图2)。同样根据JSTH标准下各诊断组的FDP值作图,Pre-DIC和Non-DIC无显著差异(图3)。

图2:JMHLW标准下DIC,Pre-DIC及非DIC的FDP值

图3:JSTH标准下DIC,Pre-DIC及非DIC的FDP值

主要因为本来是Pre-DIC的病例被诊断为DIC导致的。比较JHMLW标准和JSTH标准下的3组数据,JSTH标准中FDP的中央值略低一些(表4)。

JMHLW标准

JSTH标准

DIC

37.9μg/mL

(22.4-66.2μg/mL)

32.7μg/mL

(18.7-61.2μg/mL)

Pre-DIC

18.7μg/mL

(16.3-46.9μg/mL)

16.6μg/mL

(15.9-47.4μg/mL)

Non-DIC

13.0μg/mL

(9.0-29.9μg/mL)

12.5μg/mL

(8.8-29.5μg/mL)

表4:JMHLW标准和JSTH标准的DIC,Pre-DIC及非DIC的FDP值

选取名病例,将FDP的测定值分为10~20μg/mL,20~30μg/mL,30~40μg/mL,>40μg/mL这四个区间进行了评价。根据JMHLW标准,JSTH标准,ISTH标准,JAAM标准DIC的诊断率如下(见表5)。DIC诊断率50%以上的患者其FDP值,按照JMHLW标准为40μg/mL以上,按照JSTH标准为20μg/mL,因此JSTH标准能够更加早期地诊断出DIC。ISTH标准下无论采用哪个FDP值DIC诊断率都到不了50%以上,灵敏度十分有限。JAAM标准下,FDP高于20μg/Ml时DIC诊断率为70%,但是FDP高于30μg/mL时诊断率高达95%,意味着仅FDP增高就会被诊断为DIC,存在部分过度诊断的问题。在JSTH标准下,FDP高于30μg/mL,死亡率则超过30%,非常危险。因此,FDP诊断DIC的建议cut-off值设在20μg/mL,预后cut-off值设在30μg/mL是较为合理的。(以上结果由日本积水诊断公司提供的Nanopia?P-FDP试剂检测统计得出)

FDP

(μg/mL)

<10

10~20

20~30

30~40

≥40

病例数

52

50

29

26

74

JMHLW(%)

9.6

20.0

37.9

42.3

52.7

JSTH(%)

17.3

28.0

51.7

61.5

67.6

ISTH(%)

3.8

18.0

24.0

34.6

37.8

JAAM(%)

25.0

36.0

69.0

96.2

95.0

死亡率(%)

15.4

22.0

20.7

30.8

32.4

表5:不同浓度下的FDP和DIC诊断率(%)及死亡率(%)

(2)JSTH-DIC诊断标准中关于DD的临床评价数据

以上病例按照DD检测结果同样也分为DIC组,Pre-DIC组和Non-DIC组。JMHLW标准下DD值在三组中也有显著差异(图4)。JSTH标准下DIC组和Non-DIC组有明显差异(图5)。

图4:JMHLW标准下DIC、Pre-DIC、非DIC中的DD值

图5:JSTH标准下JMHLW标准下DIC、Pre-DIC、非DIC中的DD值

再看DD的平均值,JSTH标准下DIC组和Pre-DIC组也比JMHLW标准低,灵敏度有所改善,这是因为诊断标准里加入了其他的分子标志物(表6)。

JMHLW标准

JSTH标准

DIC

16.8μg/mL

(8.9-28.2μg/mL)

14.9μg/mL

(8.5-26.4μg/mL)

Pre-DIC

10.0μg/mL

(6.7-20.8μg/mL)

8.6μg/mL

(5.2-20.8μg/mL)

Non-DIC

5.3μg/mL

(3.4-13.1μg/mL)

5.3μg/mL

(3.0-13.1μg/mL)

表6:JMHLW标准和JSTH标准下的DIC,Pre-DIC,Non-DIC的DD值

将DD值按照<1μg/mL,1~4μg/mL,4~7μg/mL,7~13μg/mL,13~20μg/mL,>20μg/mL进行分组统计,JMHLW标准和JSTH标准下DD高于7μg/mL时DIC诊断率为50%。但是ISTH标准下DD值没有达到50%以上DIC的诊断率。JAAM标准下DD值高于7μg/mL时DIC的诊断率为65%,高于13μg/mL时DIC的诊断率为95%,也存在部分过度诊断的问题。死亡率方面,DD值高于20μg/mL时,死亡率高达36.5%,因此当DD值大于20μg/mL时,患者死亡率增高,需要引起注意(表7)。

D-Dimer

(μg/mL)

<1

1≤

<4

4≤

<7

7≤

<13

13≤

<20

20≤

病例数

4

43

42

49

40

52

JMHLW(%)

25.0

9.3

19.0

55.1

37.5

55.8

JSTH(%)

25.0

16.3

28.6

55.1

50.0

78.8

ISTH(%)

0

16.3

16.7

24.5

27.5

42.3

JAAM(%)

50.0

20.9

35.7

65.3

95.0

94.2

死亡率(%)

50.0

11.6

19.0

24.5

25.0

36.5

表7:不同浓度下DD值和DIC的频率(%)及死亡率(%)

因此,DD诊断DIC的建议cut-off值设为7μg/mL,预后cut-off值设在20μg/mL是较为合理的。(以上结果由日本积水诊断公司提供的Nanopia?P-FDP试剂检测统计得出)

03

其他新分子标志物对DIC诊断标准的价值评价

以感染症性DIC患者为对象,一般止凝血检测项目,即GlobalCoagulationTest(以下简称GCT),加上血小板计数(以下简称PLT)、抗凝血酶(以下简称AT)、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以下简称SF)、凝血酶和抗凝血酶复合物(以下简称TAT)检测后进行了ROC分析(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简称ROC曲线)。从AreaUnerCurve(以下简称AUC)判断,GCT追加单一项目的情况下,如果追加检测SF/TAT时,AUC最高(红线框内*1)。GCT和血小板,再追加一个项目的情况下,SF/TAT的AUC比AT更高,诊断率上升(*线框内*2)。结果显示追加SF/TAT项目检测后诊断效率显著上升(表8)。

表8:感染症性DIC中的ROC分析

[1]KeiSuzuki,HideoWadaetal.AreevaluationoftheD-dimercut-offvalueformakingadiagnosisusingtheISTHovert-DICdiagnosticcriteria.inpress使用了JSTHDIC诊断标准的KeyWord

如果您觉得我们发布的信息对您及您的朋友有帮助,

1
查看完整版本: 凝血与血栓新DIC诊断标准中纤维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