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SGPT)】、碱性磷酸酶、胆红素、总蛋白和白蛋白。给予维生素K和新鲜冷冻血浆(见IV.A)
2.消化性溃疡:胃内急性应急性溃疡与败血症、头部创伤、多发性创伤、烧伤、低氧血症或酸中*有关。慢性消化性溃疡可见于任何年龄小儿,但5岁以下少见。儿童期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
a.诊断和评估:在低年龄小儿,疼痛常无明确定位,可无进食诱发或缓解疼痛的典型表现,常见夜间因腹痛而醒。10岁以上儿童则多具有成人溃疡病的典型症状。多数慢性原发性十二指肠溃疡患儿有幽门螺杆菌性胃窦胃炎。只有行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并取活检,才能确定是否存在溃疡、及溃疡是否由幽门螺杆菌引起。
b.处理:大量出血患儿,要经鼻放置胃管,及早请消化科医生会诊。为确定诊断,需行内窥镜检查,但需在血容量已补足、患儿稳定、已经洗胃清除了胃内血液及抗酸剂后进行。有活动性出血病人,钡剂造影用处有限。难治性出血的治疗包括静脉给予血管加压素、前列腺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动脉血管造影及栓塞和手术治疗。所幸的是极少需使用这些方法。
3.食管炎:由胃食管返流引起的消化性食管炎是儿童期食管炎的常见原因,其它原因包括食管动力异常伴酸清除障碍(常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摄入腐蚀性物质、感染(巨细胞病*、疱疹病*、念珠菌)、化疗和放疗。
a.诊断和评估:食管炎可伴呕血或缺铁性贫血,但严重出血少见。年长儿可诉咽下困难,伴上腹或胸骨后烧灼样疼痛;3岁以下小儿则可表现呕吐、烦躁或异常体位。症状常于进食时或进食后及平卧位加重。相关的问题包括生长发育落后、贫血、肺部疾病和食管狭窄。诊断依靠内窥镜检查、活检和食道刷。
b.处理:可予抗酸剂或H2受体阻滞剂以缓解症状,并请患儿到消化科门诊进行评估。
4.胃炎:急性“应激性”胃炎与败血症、头部创伤、烧伤、低氧血症和酸中*有关。使用水杨酸盐和非甾体类抗炎药、铁剂、饮酒、肠道病*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嗜酸细胞性胃肠病、克隆氏病和过敏性紫癜也可引起胃炎。内窥镜检查及活检常具诊断意义。内窥镜检查确定诊断前,可予抗酸剂和H2受体阻滞剂。
5.机械性损伤:胃的腐蚀性病变和Mallory-Weiss综合征常由剧烈呕吐引起,是儿童期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诊断需行内窥镜检查。
B 下消化道出血
1.麦克尔憩室:见本章2。
2.肠套叠:见本章2。
3.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常见于8—18岁,也可见于低年龄小儿,但2岁以下罕见。
a.诊断和评估:典型症状包括生长迟缓、腹痛、体重下降、发热和腹泻,大便中可有血液。便血的轻重差异极大,可从仅在显微镜检查时发现,到可引起休克的严重出血。其它并发症包括中*性巨结肠(肠鸣音减少、低血容量、结肠扩张)、脓肿(克隆氏病)、肠梗阻、肠穿孔和败血症。
b.处理:怀疑为炎症性肠病时,取血查全血细胞计数、血沉和血清白蛋白定量,确定大便培养阴性后,请患儿到消化科就诊。麻醉性镇痛药、止泻药和钡剂可引起中*性巨结肠,应避免应用。
4.息肉:多数儿童期的息肉属青少年型,为良性病变,但也可发生多发性息肉综合征,或为癌前病变。
a.诊断和评估:息肉通常表现为无痛性的大便带血丝或大便时排出新鲜血凝块,严重出血少见。直肠指检多不能触及息肉。诊断依靠纤维结肠镜行息肉切除。除非是累及小肠的少见综合征,一般不需行钡剂造影。
b.处理:请患儿到消化科行内窥镜检查和息肉切除术。
5.肛裂:在婴儿和低年龄小儿,肛裂是大便表面带有血丝最常见的原因。
a.诊断和评估:便秘常可通过询问病史、腹部检查和直肠指检做出诊断。肛裂在用手分开臀部,使肛门外翻时最易发现,多位于后部6点钟位置。由于肛门括约肌常出现痉挛,影响检查,故常需予较好的镇静后才能发现肛裂。慢性肛裂也可见于克隆氏病。
b.处理:如不予治疗,患儿可因惧怕排便而持续便秘,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慢性肛裂。坐浴可缓解症状,使大便软化的药物如矿物油或磺琥辛酯钠也可能有帮助(见17.4)。上述方法治疗6周无效时,应在镇静下仔细检查以确定诊断。镇静下行扩肛术常有治疗作用。极少需手术治疗。克隆氏病引起的肛裂应避免手术治疗。
6.牛奶/豆奶引起的结肠炎:牛奶中的蛋白质可引起小肠炎和结肠炎。约50%此类病例同时有大豆蛋白不耐受。
a.诊断和评估:患儿可有腹泻和血性大便,如长期小量便血(仅在镜检时发现便血),可有缺铁性贫血。蛋白质丢失性肠病可导致低蛋白血症。
b.处理:必须除外其它原因、尤其是感染引起的小肠结肠炎。患儿应换用不含有害抗原的配方奶,如有缺铁性贫血,应予补充铁剂(见第20章)
7.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NEC常见于早产儿,但也可见于有败血症、酸中*和低氧血症的足月儿。
a.诊断和评估:一般说来,NEC多发生于生后4周内,表现烦躁、纳奶差、腹泻、血性大便、腹胀和失动力性肠梗阻。严重者可出现呼吸暂停、休克、血小板减少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拍卧位和立位腹部X-线片,注意有无肠壁积气、气腹和门脉积气。取血查全血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PT、PTT和血培养,并测定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尿素氮和血糖。电解质、全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应每6小时复查一次。
b.处理:保持气道通畅,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如患儿有感染性或低血容量性休克,用新鲜冷冻血浆每次5—10ml/kg进行液体复苏,至患儿稳定。持续或短间歇进行鼻胃管吸引,禁食,并给予静脉营养。采取病原学检查标本(脑脊液、血、尿和大便)后,静脉给予万古霉素45mg/(kg·d),q8h和头孢氨噻肟mg/(kg·d),q8h。请外科医生会诊,并将患儿转至ICU。
VI病人安置:即使仅有轻微呕血或便血也应将患儿收住院。严重的胃肠道出血患者应收入ICU病房。
VII要点
A大量胃肠道出血时,最早的体征常常是静息时心率增快。
B处理严重胃肠道出血时,最常见的错误是不能适当的补充血容量。应迅速建立两条较粗的静脉通道,分次给予晶体或胶体液,至患儿稳定。
C确定是否确实发生了胃肠道出血。对所有可疑的大便在床旁行大便潜血检查。如没有大便,需行直肠指检以获取大便。
D牛奶/豆奶性小肠结肠炎几乎均发生于1岁以下小儿,2岁以上罕见。
E贾第鞭毛虫不引起胃肠道出血。
F钡剂造影在活动性消化道出血病人极少有诊断意义。上或下消化道纤维内窥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且可用于治疗。
G麻醉性镇痛剂、止泻剂和钡剂造影可诱发中*性巨结肠,在腹泻病人应避免使用。
参考文献:
HassallE,DimmickJE.UniquefeaturesofH.pyloridiseaseinchildren.DigDisSci;36:.
HassallE,BarclayG,AmentME.Colonoscopyinchildren.Pediatrics;73:.
HassallE,IsraelD.Portalhypertensioninchildren.In:HyamsJ,WyllieR.eds.Pediatricgastrointestinaldisease:pathophysiology,diagnosisandmanagement.Philadelphia:WBSaunders,,-.
HyamsJS,LeichtnerAM,SchwartzAN.Diagnosisandmanagementofgastro-intestinalhemorrhage.JPediatr;:1.
参考文献(略)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