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年新春佳节越来越近了,年味还是那样稀稀拉拉,心境还是如往常一样平静得很。傍晚下班独自骑车回家,路过城中村和社区,但见几个小孩在燃放单个的鞭炮,“叭”地一声惊了我一跳,看来禁止燃放烟花炮竹仍然禁不了这些顽皮的小孩。然而,我从心里笑了,年味似乎不期涌上心头,久远的记忆象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在脑海里展现出来。
时光拉回到四十年前,要过年了,寒假也不期而至。再不用清晨即起,打猪草,扒柴火,日头升上树梢的时候才背起书包去上学。过年的时节,父母照例早早地起来,而我们这些孩子父母也照例也不忍心叫我们起床,终于如愿以偿地美美地睡上懒觉。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寒假作业,更不用温书,小伙伴们就吵吵闹闹地玩在一起。特别有意思的就是“打板”,这个游戏是用两张书纸结成一个一个的板,用一个拍打在地上,将地上对方那个打得翻转来就算赢,而对方那个板就是赢者的战利品。还有一种玩法,就是在地上划上一个圈,将对方的板打出线外即可获得战利品。有一个伙伴,比我大一点点,老是穿着一件油光发亮的棉衣,打板的时候用棉衣起风,每次打板都能赢。那时候兴得合伙打板,我老是与他合伙,赢来的板用畚萁装了两畚萁。可惜的是小学毕业前那年寒假,他患败血症死掉了,那时我害怕了好一阵子,也伤心了好一阵子。
那时过年玩的最有趣的游戏就是放鞭炮了。小孩子放鞭炮不是一串一串地放,而是把那爷爷奶奶给我们短短一挂只有二十来个一串鞭炮全部拆开来,变成了一个个的了。村头的大路上村里的老*牛屙了一堆堆牛屎,我们就把那一个个的鞭炮插进牛屎堆里,只露出引线,点燃后,小伙伴们就往死里跑,只听得“叭”的一声,牛屎四射,小伙伴们开心地笑了。那时的农村十分贫穷,正月接客的鞭炮那么一串也就一二十个,几秒钟“叭叭叭”就完了,然而主人和客人都会呵呵地笑。但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放的那挂鞭炮尽管长得多,也就那么三、四百个的样子。但接上门客,就是第一次来家里那种客人,鞭炮的数量也可享受这种待遇。
傍晚吃年夜饭的时候,千家万户都放起了鞭炮,那就是响声不绝的海洋,整个村子的上空会升起一阵氤氲,到处弥漫着硝烟的味道。那个时候闻到这种味道有种甜丝丝的感觉,开心和兴奋占据着我那幼小的心灵。正月初一我照例起得很早,一大早就等在爷爷奶奶住房外,打着等爷爷奶奶起床后放鞭炮的幌子,实际上是等着爷爷奶奶那二、三毛钱的红包。现在二、三毛掉在地上,就是小孩子也不屑一顾,那时候二、三毛钱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却是笔巨额财富。
那时候过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写对联了。我满爷爷的毛笔字写得很好,在周围几十个村都很有名。我小时候从启蒙的时候开始,在写字上就养成了好的习惯,铅笔字、钢笔字都写得方方正正,有板有眼,看见满爷爷写毛笔字,心里就痒痒的,暗暗发誓长大后也要象满爷爷一样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大致在腊月二十八九,选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满爷爷搬出一张方桌,用那种弯如明月的弯刀开始裁红纸。裁好红纸后再折成方格,然后满爷爷提起毛笔沾上浓墨,就笔走龙蛇,写出来的字就好象注入了灵性一样,活灵活现起来。我帮满爷爷扯着红纸,心里羡慕极了。心里在想,我要是能写得这么好的毛笔字,那该是多美!读到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爷爷给我买来纸、毛笔和一瓶小墨汁,我也颤悠悠地学起了毛笔字。一眨眼四十年过去了,从自己乱写到学柳体、颜体、欧体,再到宋四大家,到现在学王羲之,从楷书到行书,一样也没学好。断断续续地写了四十年,可因为年轻的时候忙于学业,大学毕业后又忙于工作,对于书法丢了又捡起来,捡起来又丢了,反正如今过了知天使的年龄,书法也是马马虎虎,上不得台面。尽管是这样,每年春节的时候,我都要写一幅对联贴一门楣上,左看右看,还是有一股成就感。过年的时候,春联一贴上,整个年味就上来了。
今年冷成这样,竟然没下雪。可我小时候下雪与过年那可是孪生兄弟。几乎每年过年的时候都要下雪,到下雪的时候,那就感觉到快要过年了。特别是大年夜,大雪下起来煞是好看。漫山遍野,雪花裏着雪粒,不管不顾地飘飘洒洒,下成一个银装素裏的世界。没风的时候,雪踏着不紧不慢的节奏,几乎是静悄悄地下着,要是没听见屋顶的瓦背在“沙沙”作响,一家子围着火盆吃年夜饭,还不知道下雪呢。大风起兮雪飞扬,放眼向天穹中望去,只见远处的天穹是灰白的颜色,只是灯火的陪衬下,才看见洁白的雪花飞扬。下了雪,年味才浓厚,不下雪的年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似的。现在过年下了雪,那才是奇迹呢。
过年能吃上好的,那才是过年的重头戏。那年头连米饭都吃不上,大多是半年米饭半年红薯,更不用说好的菜肴了。快过年的时候,在一碗大萝卜丝里放上二三两肉,那就是美味佳肴了。但到吃年夜饭的时候,起码有鸡肉、猪肉、鱼肉,可以放开吃。小时候的心性,即便有好吃的,也不会吃得很多,玩的心劲占了上风。现在生活好了,大鱼大肉不敢多吃了,可那个时候走亲戚,第一个菜大多是干萝卜丝炒*花菜,要不就是红薯粉条和*花菜,要不就是糯米粑粑。第一个菜往往油水足好吃,一年到头难见到油水充足的菜肴,一个个放开肚皮穷吃饿吃,一般吃到五个菜的时候,小孩子都吃饱了,出去玩了,剩下的是大人在慢慢喝酒吃接下来的五个菜。在酒桌上,大人你敬我,我敬你,新年发财、新年开心等等的祝福话语一大堆,酒喝了一壶又一壶,少有不酩酊大醉的。
小时候,父亲带我们走亲戚,遇上一相熟年长者,打一拱手,言道:“给您老拜年,身体健康,高福高寿!”遇上一相熟平辈人,打一拱手,言道:“少礼了!”意思是没到你家里给你拜年,缺少礼仪了。中国乃是礼仪之邦,过年时讲礼仪更甚。只是相传到我们现在,拱手为礼基本上没有了,多是握手为礼,相互问候,祝福话语争先恐后,真是礼多人不怪!现在利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