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啃自己指甲,这毛病有个学名叫咬甲癖,还有很多人撕自己的皮肤,这叫撕皮癖。有不少人既啃指甲又撕皮,便是俩癖都有。
撕皮知多少?
相对于啃指甲,撕皮的比例低很多,包括挤痘痘的行为。美国曾经搞了一次相关的电话采访,发现16.6%的人撕皮到了能够出现组织损伤的地步,但其中只有1.4%的人符合撕皮癖的诊断标准。还有一项对于非残疾成年人的调查发现63%的人撕过皮,但符合撕皮癖的只有5.4%,另外一项调查得出撕皮癖的人群比例也是5.4%,对大学生的调查是4%,皮肤科患者中撕皮癖的比例为2%。因此认为人群的撕皮癖的比例为1.4-5.4%,但这个数据只能供参考。
撕皮癖患者女多于男,有一定的一遗传因素,也就是说部分撕皮者的父母或直系亲属也撕皮。有些人撕皮是从青春期挤痘痘开始,但痘痘消失后撕皮的毛病留下来了。患湿疹、角化病、银屑病等会诱发撕皮。婚姻出问题、亲友去世、意外怀孕等压力事件和撕皮癖的发生有关联。和啃指甲都是从儿童期开始的不同,儿童和成人都可能开始撕皮,儿童期之外,30到45岁是另外一个高峰。47.5%的撕皮癖是从10岁以下开始的。
撕皮癖并发精神症状很普遍,38.3%合并揪发症,38%合并药物滥用,31.7-58.1%合并抑郁症,23-56%合并焦虑症,16.7-68%合并强迫症。
说了半天,撕皮癖到底是怎么个情形?
何为撕皮癖?
撕皮癖发生在当存在着紧张、焦虑、压力时,人会出现强迫性的冲动,去撕、挤、划身体的某个表皮或者区域,通常是存在皮肤缺陷的部位。
撕皮癖患者撕的最常见的地方是脸,其他常见的地方胳膊、大腿、后背、脖子、牙龈、肩膀、头皮、胸、腹部、手指及周围表皮、脚趾及周围表皮。患者会集中在一个部分撕,但撕了一阵就会转移部位,因为被撕的部位的皮肤要花时间愈合。
有人每天撕几次,每次时间很短,另外一些人每天撕一次,一撕就几个小时。大多数人是用手指撕,极少数人用工具,比如针和镊子。
撕皮导致的并发症有感染、组织损伤和败血症。撕皮导致的损伤会严重到需要皮肤移植,严重撕皮会导致皮肤脓肿。甚至出现生命危险。比如有一位女性把鼻子扣出一个洞,只能靠手术修复。还有一位48岁的女性狂撕脖子的皮肤,结果把颈动脉撕破了。
真的猛士,唯有撕皮。
撕皮的另外一类并发症是因为长时间专心致志地撕皮,维持一个姿势撕了半天皮,不仅有皮肤损伤、疤痕、毁容,还会导致颈部和背部疼痛。
撕皮的心理影响也很严重,会导致患者不幸福、负罪感、困窘、耻辱感等,增加自我伤害的风险就不必说了,12%的患者有自杀念头,11.5%的患者有自杀企图,15%的患者接受心理治疗。
听着恐怖,也不必太害怕,有很多人撕皮只是神经性的轻微的习惯。只有很严重的撕皮才算撕皮癖,从现有的流行病学数据来看,撕过皮的人里面有不到十分之一是撕皮癖,但撕皮绝对不是一个好习惯。
是否到了撕皮癖的程度,首先要看每天是否花不短的时间撕皮,其次是否撕到留了疤了,之三是本人是否因为常常撕皮而不舒服,最后是否因为撕皮影响社交和日常生活了。
为什么爱撕皮?
这篇说的撕皮,是撕自己的皮,不是泼妇打架时撕别人的皮。
撕皮可以开始在任何年纪,一种情况是出疹、皮肤感染或受轻伤之后,从撕疤开始,痒痒也会导致撕皮;另一种情况是因为压力而引起的。
关于撕皮的原因,有几种理论,涉及生理和环境因素。
撕皮怎么治?
治疗分疗法和药物。
疗法一是习惯逆转训练,找到其他能够替代撕皮的事;二是刺激控制,改变环境,比如戴手套和沾创可贴,可以预防撕皮的冲动,不要照镜子,免得看到脸上的痘痘就开撕了。还可以穿保护性的衣服。
药物用SSRIs(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比如百忧解(Prozac),但美国FDA并没有批准这个用途。
撕皮癖治疗的问题在于只有少数患者寻求治疗,因此如果觉得自己撕皮较严重,就应该寻求治疗。
相关阅读
啃指甲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年龄越大,身体上的各种疾病就越多?
看美女能长寿吗?
为什么有人无法忍受刀子刮玻璃的声音?
“不老药”是怎么回事?
体内有湿气吗?
京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