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左)中含有干酪乳杆菌(右)(来源:Pixabay、SciencePhotoLibrary)种植体植入人体后,会引起初步炎症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巨噬细胞会聚集在种植体表面。巨噬细胞的活动对于调节炎症反应和组织再生具有重要作用,它们能够分泌成骨因子,如抑癌蛋白M(oncostatinM,OSM)。成骨因子能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成骨分化,促进骨组织生成、种植体骨结合。而多糖(如脂多糖)能够激活巨噬细胞表面的相关受体(Toll-likereceptor,TLR),使巨噬细胞产生成骨因子。细菌附着在物体表面,进行繁殖、分化和分泌胞外基质,形成有组织的膜状聚集体,称为“菌膜”(biofilm)。菌膜主要由细菌和其周围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polymericsubstance,EPS)基质组成,而干酪乳杆菌的细胞壁和EPS中都含有脂多糖。研究人员设想,可以在种植体表面覆盖一层干酪乳杆菌菌膜进行改良,种植体植入人体后,种植体表面菌膜中含有的多糖就可以刺激聚集在种植体周围的巨噬细胞,产生成骨因子,促进骨融合。图
主要实验设想(来源:ScienceAdvances)在种植体表面覆盖一层干酪乳杆菌菌膜,在安全无害的同时,还具有抗耐药性致病菌和促进骨结合的功能。这正是改良种植体、解决手术难题的可能方案。“镀”上一层安全菌膜研究人员用碱热处理的钛(AHT-Ti)种植体作为培养基质,在其表面培养干酪乳杆菌(培养时长为3天),使种植体表面覆盖干酪乳杆菌菌膜。碱热处理的作用是使钛种植体表面生物活性增加,有利于生物细胞的黏附和增殖,促进菌膜的形成和种植体骨结合,即“活化”。他们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解决活细菌进入血液导致败血症的风险?他们对覆盖菌膜的种植体进行了短时间紫外线辐射灭活,在杀死细菌的同时,也保留了菌膜中的活性物质。对灭活后的菌膜进行活性检验染色(活菌呈绿色,死菌呈红色),染色后的菌膜呈现红色荧光(如下图C),说明菌膜中的细菌被成功灭活。通过这种方式,研究人员成功得到了覆盖干酪乳杆菌菌膜的活化钛种植体(L.casei-AHT-Ti)。图
L.casei-AHT-Ti表面的益生菌菌膜(来源:ScienceAdvances)那么,菌膜是否像设想的一样具备抗致病菌的性能?研究人员选用目前临床手术中常见的广谱耐药性致病菌——耐甲氧西林的金*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了测试。实验用未活化的钛种植体(Ti)、碱热处理活化的钛种植体(AHT-Ti)作为改良钛种植体L.casei-AHT-Ti的两个对照组。在三组种植体上分别接种MRSA进行培养,每2个小时测量一次菌液的光密度(OD),共培养12小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OD曲线(如下图E)。图
抗MRSA性能测试(来源:ScienceAdvances)其中,OD数值越大,菌液中细菌浓度越高,说明MRSA增殖越活跃,种植体样本的抗致病菌性能越差。从OD曲线图中可以看出,L.casei-AHT-Ti的OD值明显低于两个对照组,说明L.casei-AHT-Ti对MRSA有抑制能力。在后续的涂布平板实验中,L.casei-AHT-Ti的抗MRSA的效率达到了惊人的99.98%。“唤醒”巨噬细胞、“推进”成骨分化为验证L.casei-AHT-Ti是否有激活巨噬细胞(Macrophage)的性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多项实验。研究人员首先对三组种植体样本表面的巨噬细胞进行DAPI(呈蓝色)和FITC-phalloidin(呈红色)染色,以观察种植体表面分布的巨噬细胞的形态和生存能力(如下图A、B)。结果显示,巨噬细胞的形态和生存能力正常,L.casei-AHT-Ti对巨噬细胞没有*性。之后,研究人员用RT-PCR分别检测了三组种植体样本表面巨噬细胞的成骨因子OSM、促炎症因子TNF-α、抑炎症因子IL-10的表达量(如下图C、D、E)。OSM、TNF-α、IL-10能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和成骨细胞的骨性分化。可以发现,L.casei-AHT-Ti表面巨噬细胞表达OSM、TNF-α、IL-10相比对照组都有明显增多。由此可以推测,L.casei-AHT-Ti可能具有激活巨噬细胞分泌成骨过程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图
激活巨噬细胞性能测试(来源:ScienceAdvances)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L.casei-AHT-Ti表面巨噬细胞的多个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如下图B、C),其中包括能与菌膜中的多糖结合激活巨噬细胞的脂多糖受体CD14,与巨噬细胞生产OSM相关的COX2、PGE2、EPR,以及调控炎症反应的IL-1b、IL-6、TNF-α、IL-10。据此,研究人员提出了L.casei-AHT-Ti激活巨噬细胞、促进骨生成的完整过程(下图D):干酪乳杆菌菌膜与巨噬细胞接触,菌膜中的脂多糖与巨噬细胞膜上的CD14结合,激活TLR,促使巨噬细胞产生促炎症因子IL-1b、IL-6、TNF-α和生产OSM相关的COX2、PGE2、EPR,促进初步炎症反应和成骨因子OSM的生成,刺激成骨细胞分化。图
促使巨噬细胞产生骨诱导细胞因子(来源:ScienceAdvances)成骨因子的分泌量增加后,能否成功诱导间充质干细胞骨性分化?为了验证这一点,研究人员用三组样本的巨噬细胞培养溶液分别对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孵育,成功证明了L.casei-AHT-Ti能够在体外实验条件下增加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具备应用于骨外科手术的潜力但是,要想证明L.casei-AHT-Ti有应用于手术的潜力,仅有体外实验作为支持是不够的。于是,研究人员用大鼠进行了每组样本量为3的体内实验,他们给胫骨骨折的大鼠分别植入了3种种植体,并添加了一组在术中在种植处添加MRSA的实验,以检验大鼠体内条件下不同种植体的骨结合和抗致病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体内条件下,L.casei-AHT-Ti也展现出比两组对照种植体更优的性能。在添加MRSA的术后12小时进行的涂布平板实验中,L.casei-AHT-Ti相比于Ti的抗MRSA效率为98.1%;根据无菌条件术后4周进行的三维显微CT计算骨体积分数(BV/TV),以及根据VG固定染色计算骨面积比率(bonearearatio),L.casei-AHT-Ti的数值都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组。这些结果证明,L.casei-AHT-Ti在体内实验条件下具有抵抗致病菌感染和促进骨生成、骨结合的性能。以上结果表明,L.casei-AHT-Ti在体外和大鼠体内都具有抗耐药性致病菌MRSA和激活巨噬细胞、促进成骨分化和骨结合的作用。用干酪乳杆菌菌膜改良钛种植体的成功尝试,为骨外科手术提供了一条安全性高、富有潜力的新思路。你是否看好酸奶益生菌这样“硬核”的打开方式呢?论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