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葡菌败血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湖南省遗传学会科普10ldquo柳叶
TUhjnbcbe - 2021/1/12 17:59:00
白癜风治疗专家         http://www.tlmymy.com/

“柳叶第一刀”

几千年来,鼠疫在地球上肆意横行,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所到之处,几乎都是摧枯拉朽如入无人之境,天地悠悠,红尘滚滚,潇洒走一回。但唯独是19世纪末的那一回,它从东北犯我中华,短短67天就让它有来无回。这次抗击鼠疫的成功,在人类历史上可谓是千年等一回,等一回啊!因为这次鼠疫碰到了华人科学家伍连德。

伍连德,驰名世界的“鼠疫斗士”,连续五次成功抗击鼠疫,年他将有关鼠疫抗击的工作发表在《柳叶刀》上,成为是第一个在《柳叶刀》发表论文的华人科学家,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提名,也是第一个被诺贝尔理学医学奖提名的华人科学家。此外,他医院的创办者,中华医学会创始人,医院的发起者,而且还是中国口罩的最早设计者。伍连德博士,抗击疫情,力挽狂澜,出将入相,横刀立马,可谓国士无双。

年,10月26日,末代清朝满洲里发现病患皮肤出血,死后身体紫黑,27日鼠疫攻克哈尔滨,30日长春告急,11月2日,沈阳沦陷,兵锋直指紫禁城,震惊朝野。11月15日,拥有人的哈尔滨傅家甸,感染鼠疫者已经上万,哀鸿遍野,疫水横流,人人自危。那时间,日俄两国,伺机而动,借抗击疫情为由,大兵压境。眼瞅着傅家甸即刻成为*城,时局动荡,内忧外患。外务部右臣,年仅33岁的施肇基,临危受命。施肇基堪称末世学霸,中国首位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在处理年伊藤博文案件中因才智过人,而声名鹊起。施肇基前往东北主持抗疫大局。没想到,他遍访名医,却屡遭拒绝,此时施博士想起了5年前结实的好友,比自己小两岁伍连德博士,于是力荐伍连德,合力抗疫。

如果说施肇基是学霸,那么伍连德就是学仙,24岁的他,就拿到了剑桥大学的医学学士,文学学士,外科学硕士,文学硕士和医学博士等五个学位。伍连德师出名门,曾师从年诺贝尔奖得主梅契尼科夫,可谓是根正苗红,只是此时的他,还尚未建功立业,暂时湮没寡闻。当伍连德进入哈尔滨,感染鼠疫而亡者已经超过人,而那时的末代清*府,已是百孔千疮,医生没有素养,医院缺少病房,药品没有储备,朝廷没有money,自己无权无势,名不见经传。

当时*府邀请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法国人梅斯尼坐镇,俄国派来是鼎鼎大名的医学专家伊沙恩斯基,日本则委任北里柴三郎的学生前往抗疫。北里柴三郎是前面我们提到的提出科赫法则的德国微生物学家,微生物之父,科赫的得意门生。在科赫法则的引领下,年,北里柴三郎声称在老鼠身上找到了鼠疫杆菌,从而锁定了鼠疫的病原体,因此誉满全球(后来证明是法国生物学家耶尔森最先发现鼠疫杆菌)。三郎以鼠疫鼻祖自居,只要谈到鼠疫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他三郎家的。而当时的伍连德,在业界可以说只是平头百姓,赤脚医生,面临着疫情蔓延,同胞们的痛不欲生,夹杂着国仇家恨,这场抗疫注定会令人血脉喷张,荡气回肠。

但是三郎家的孩子,似乎这次并不给力,因为他们看上去只会捉东北老鼠,企图在老鼠身上找到鼠疫杆菌,但他们并没有成功,于是三郎家并不承认这场瘟疫是鼠疫。但是伍博士从尸检的结果中却发现了鼠疫杆菌,无可辩驳的证明这就是鼠疫。伍博士完全不理解,三郎家的同学们在天寒地冻的东北的冬天,为何乐此不疲,锲而不舍的在老鼠身上使劲。诚然,老鼠不会感染鼠疫杆菌,它们只是鼠疫杆菌的搬运工,但是在这滴水成冰的日子里,是什么精神让小老鼠们矗立在凛冽的寒风萧飒之中,传播疫情呢?即使是鼠疫的传播媒介,老鼠身上的跳蚤,在这北风瑟瑟之下也跳不动吧。那么按照以往生搬硬套的灭鼠控疫策略,恐怕是要徒劳无功了,这出门的老鼠,天都可以让它冻成冰棍,还用得着人来灭吗?于是伍连德博士断言,老鼠不是传染源,传播途径也另有蹊跷。

土拨鼠

他注意到当时东北的俄国人钟爱于用紫貂皮毛制备服饰御寒,而人多貂少,一皮难求,于是皮毛相近的土拨鼠也就成为的替代品,当时土拨鼠皮毛已经在市场上泛滥成灾。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伍连德瞬间将这看似无关的事件关联在了一起,他断言土拨鼠也是鼠疫杆菌的自然宿主,借助于显微镜事情很快得到证实。因此紫貂皮毛在市场上的流通就是在传播鼠疫,商人嗜利,除了两条腿的人,问世间还会有哪种生灵在冰天雪地之下执着于做鼠疫杆菌的帮运工呢?这一切解释变得十分合理。于是伍博士,顺藤摸瓜,确定了本次疫情的根源是满洲里捉土拨鼠的窝棚。

毫无疑问,控制紫貂皮毛买卖,即可有效的切断鼠疫传播。但这一观点,日俄法专家们不屑一顾。因为斩断貂皮买卖后,疫情也未见明显好转,这是何故?伍连德敏锐的意识到,除非鼠疫可以人传人,不需要其他生物中介,通过飞沫就可以在人群中直接传播。这种看似离经叛道的观点,可惹毛了三郎家的学生。十多年来,鼠疫只有可能从老鼠传到人身上,人传人简直是无稽之谈。但伍博士,专业功底深厚,鞭辟入里,老鼠咬人以及老鼠身上的跳蚤咬人,当然可以传播鼠疫,但是咬伤皮肤之后,鼠疫杆菌就有可能移行深入体内,首先引起淋巴节肿大,这就是当下流行的淋巴腺鼠疫,也叫做腺鼠疫,而如果鼠疫杆菌继续移行,沿着淋巴管入血液,就有可能造成脓*症,即引发败血症鼠疫。而如果移行至肺部,就能引发肺部感染,而肺部感染随着病人的喷出的飞沫,就可以直接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这就是伍连德提出的肺鼠疫。

肺鼠疫?没听祖师爷说过,三郎家的孩子们闻所未闻。多么漂亮的解释呀!但三郎的学生墨守成规,对于肺鼠疫的提法嗤之以鼻,最后还甚至恶言相向。真是雨心碎,风流泪,心湖的水,我的泪,我恨不得和你化作一团火焰。伍博士,自认无法说服这一群被僵尸吃了脑子的人们。但是合理性预示着真实性,执迷不悟的人总会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代价。

事情的转机,来源那位名声显赫的首席教授梅斯尼,他当然不相信有肺鼠疫一说,于是他在救治病人时,没带口罩,7日之内,他因感染鼠疫,吐血身亡。按照咱中国《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上天降灾,瘟疫横行,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没不下数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门逐户,无一保全”。中国人都知道,鼠疫死人多,死得快,下一个中招的不定是谁?当下东北疫情,竟然让全副武装的首席专家未能保全自己,达官贵族们个个都不淡定了,身世显赫有个毛用?还不都是鼠疫的菜,看来还是伍连德靠谱。于是这群菜鸟们,终于开始把伍连德奉为上宾。伍博士这才掌控抗疫的大权,亮出了自己封藏已久的“柳叶刀”,接下来的这一波操作,上马管兵,下马管民,横刀立马,一气呵成。

他下令傅家甸分区而治,训练医生,排查监控,动用*队隔离疫区,严禁毛皮商人进入;为了控制传染源,他建议焚烧病人尸体,这种想法在当时入土为安的观念当中简直大逆不道,但是当时到处都是刨不出坑的冻土,如果不处理尸体,只能横尸街头,在施肇基巧舌如簧的斡旋之下,求得圣旨,奉旨烧尸,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千人火葬。为了保护无辜百姓,伍连德还亲手设计的价格低廉的口罩,这伍氏口罩成为了中国制造的最早口罩。经过伍连德一系列雷霆手段,刀光剑影,年3月1日那一天,哈尔滨内感染鼠疫和死于鼠疫人数,降至为零,离伍连德进入哈尔滨仅仅67天。这与历史上横行几个世纪,导致几千万人感染的,波及全球的鼠疫比起来,简直堪称神迹。千年等待一个伍连德,千年等一回。

总结一下,伍连德抗击疫情这一波神操作: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于是这一波操作写进了初中的教科书,妇孺皆知。而以史为鉴,放眼当下的新冠,从动物传人,到人传人,从封锁隔离,到自我防控,依旧不曾脱离这伍氏柳叶三刀。

若问为何叫做《柳叶刀》,因为西方医学古籍中有一种传统疗法,名为放血疗法,放血需要用尖刀隔断经脉,古时的医者,不愿意沾染血腥,于是请人捉刀,捉刀者选中了理发师,理发师手中的刀,刀柄有柳叶状的花纹,得名为“柳叶刀”。于是我们至今在理发店的门前,依旧会看到一个发光的转筒,里面有转动的花纹。年《柳叶刀》杂志医院在中国设立威克利—伍连德奖(Wakley-WuLienTehPrize),以聆听中国医者的声音,中国医者将把自己在临床工作、职业生涯、医患故事的人文沉思,写给世界。

中国医者,非比寻常,仁心仁术,悬壶济世。古语言: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宋代,有一少年,询问算命先生,问自己长大后能否当上宰相?算命先生戏言,丞相可能不是一个毛头小子相当就能当。于是少年再问,自己长大后能否当医生。算命先生不解,问为何少年会将宰相和医生相提并论。这位少年语出惊人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算命先生肃然起敬,敢问少年姓名,少年回答,我叫范仲淹。中国医者,在世界杏林,更多了一份济世情怀,所以新冠来袭,他们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于是数以万计的医生成为了逆行者奔赴武汉。谨以此文致敬我们英雄的医护人员。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你们负重前行。

湖南省遗传学会是由湖南省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及中学从事遗传学教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遗传学工作者自愿组成的非盈利性学术社会组织。学会由我国著名的人类遗传学家夏家辉院士领*,现任理事长是中南大学教授、南华大学校长张灼华教授。科普人范雄伟系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此次《伤不起的新冠》科普系列的意义在于,给中小学生和家长,传播正确的有关新冠病*的知识,为我们理性的科学的疫情防控,献出绵薄之力。湖南省遗传学会网站: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南省遗传学会科普10ldquo柳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