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来自李艳老师的文章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尿*症患者赖以生存的主要治疗方式。血液净化中心不同于其他科室的工作性质,具有专业技术性强,风险高等特点。治疗过程中存在各种不安全因素,如管理不到位,可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加强安全隐患因素的管理是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风险,可以杜绝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确保血液透析护理安全。不安全因素及管理措施
出血1、动静脉管路与透析器及穿刺针连接不紧密、管路分支与机器连接不紧密、穿刺针固定不妥引起针头滑脱、回血时错拔静脉针、穿刺部位渗血、穿刺失败引起巨大血肿、透析器漏血等,如果没有发现就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失血,致使患者在数分钟内休克,甚至死亡。2、管理对策:①透析前做好管路的检查工作,包括检查泵管和动静脉壶是否完好、管道各分支夹子有无夹紧、管路与透析器的螺纹口是否连接紧密;②穿刺针及管道应妥善固定,神志不清或不合作者可用约束带固定双手腕,防止针头滑出。血液透析过程中,经常检查穿刺部位有无渗血;③上机时,动静脉端管路与穿刺针切忌接错,如因流量需要将动脉管路接于静脉端穿刺针时,应做好交接班工作;④加强血液透析中的巡视工作,观察患者的面色、生命体征的变化,仔细聆听患者的主诉,不放过任何疑点。空气栓塞
1、空气进入血液引起空气栓塞是严重的致命并发症。达5ml空气进入体入可引起死亡。常见原因:①静脉管路内空气未排尽;泵管方向装反,导致动脉管路内的空气进入体内;②血泵前动脉管路破损或动脉管路与穿刺针连接不紧密;③预冲管道后或进行输液后未及时关闭输液处夹子及输液器上的调节器,使空气进入血路管;④空气监护装置失灵或忘记打开;⑤回血时注意力不集中,当血液末端到达静脉滤网时未及时关泵,致使空气进入体内。
2、管理对策:
①立即夹住回路血管,关泵,使患者取头低左侧卧位,并轻拍背部,鼓励患者咳嗽,给予大流量吸氧或激素治疗。严重者可以进行右心房穿刺或送高压氧舱治疗;
②上机前应仔细检查管路是否完好,安装是否正确,连接是否紧密、各分支是否夹紧、机器报警系统是否完好;
③回血时注意力要集中,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及时关泵。给予患者静脉补液时应密切注意,及时关闭输液夹。
发热
防止致热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致热原反应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呕叫、背痛等。
产生热原反应的原因有:
①水处理系统消*不充分;
②反复动静脉穿刺或深静脉置管时消*不严、不彻底,并发医源性感染;③室内空气质量不符合要求。
管理对策:
①血液透析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血液净化中心,操作者进人要更换拖鞋,衣帽整齐,戴口罩,室内每日早晚用消*液湿式擦拭,每天紫外线照射2h,每周空气消*1次;
②每次透析完成后透析机应用化学消*剂消*、也可进行热消*处理,用于血液透析的消*液以及与血液透析接触的容器、物品等器材均应定期更换、严格消*;
③血液透析护理的操作中内屡管的穿刺是一项损伤性操作,它将16号的穿刺针直接穿入血管,将血引出体外,但要求血流量充足,每分钟血流量起码达到ml以上。尽可能要做到一针见血,方能保证内屡管寿命的持久性,如果患者血管条件不好给穿刺带来困难,容易造成血肿,影响内屡管寿命。对于临时性和长期性血管通路的护理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否则极易造成败血症的发生。
结果
通过以上的管理措施,全体工作人员提高对错误、事故的防范意识,使日常预防对策彻底地具体化。透析前做好透析器及管道的各项准备工作,透析中提高观察病情能力和急救处理能力,透析后病室做好终末消*处理,避免各种透析风险的发生,保证了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护理安全管理的理念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随着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全,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依靠透析维持生命的患者越来越多,对血液透析的护理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根木利益,也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保障。只有护理安全,才能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