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岛屿读书》11月10日起每周四,今日头条12:00、江苏卫视21:20重磅推出。
节目邀请了余华、西川、苏童和房琪四位嘉宾,嘉宾阵容堪称“豪华”。这是一档文化读书类的纪实节目,是综艺节目当中有文化厚度的节目。
因为题材和内容的稀缺,这档节目开播预告一出来就备受观众们的期待。
好,今天我们就打开《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卷:岛上相遇记。
先来说说四位嘉宾。
余华。
很多人认识余华老师是从《活着》开始的。
余华老师这样说:我认识的汉字不多,所以《活着》只有12万字。成为作家实属被逼无奈,当牙医5年,拔完1万颗牙齿,实在忍受不了枯燥的上班族生活,弃医从文。
第一天去文化馆上班,特地迟到了半小时,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到的,而以前上班的卫生院已经大排长队。这下是来对地方了。
当年,没考上大学的余华老师,一心想进文化馆工作,为了有自己的作品,他找来一本《人民文学》跟着学习写作。连标点符号也跟着学。
在作品里寻找文学大家,从川端康成到马尔克斯,一边看一边写,写一篇投稿一篇。他终于收到第一封约稿信是在五年多后,然后就接着收到第二封、第封,一直到N多封。
一位青年作家诞生,他用笔锋辛辣锐利的作品,敲开了中国当代文坛的大门。
年,23岁的余华老师应《人民文学》编辑周雁如邀请,从浙江到北京改稿,在北京玩了一个月,游遍了所有景点,走进还有报销费用的一笔“巨款”,也就只有八九十元。
能写作真好,会写作意味着自由,可以睡懒觉,同时还能富有。
从《星星》到《十八岁出门远行》,余华老师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本人的评价,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反驳)。
《我在岛屿读书》里,余华老师讲到鲁迅。
35岁那年,因为影视作品拍摄的缘故才找来《狂人日记》重读,也就在这时,他才被鲁迅的文学造诣所折服,也才读懂了鲁迅。
略带“匪气”的余华很真实,众多读者也正因些特质而追捧着余华老师。
苏童。
苏童老师,大家很熟悉的一位现代文学家,他的很多书籍都改编成电影。、
比如章子怡主演的《茉莉花开》,原著名叫《妇女生活》,还有张艺谋导演巩丽主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原著小说叫《妻妾成群》。
苏童老师年出生于苏州,年患上了严重的肾炎和并发性败血症,只能休学在家。病魔的痛苦拉近了他与死亡的距离,这种生命的脆弱和不确定性都能在他的作品中体验得到。
发表过长篇小说《米》《菩萨蛮》《蛇为什么会飞》《黄雀记》等,其中《黄雀记》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苏童老师表示自己喜欢阅读是因为自己的记忆比别人多,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比别人丰富一点,甚至可能更深刻。
读不同作者的书能给我们不同的感受,鼓励大家多读经典。
读书,是你在生活奔忙时,留给自己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点空间。
阅读是让你认识这个世界的窗口,它能给你能量,塑造起你的精神世界,读书的意义就在于此。
西川。
年出生于江苏徐州的诗人西川老师,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和翻译家。
西川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曾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在节目中,他走进岛屿图书馆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整理书架上的书籍,多年的职业习惯,使得西川老师对书的摆放顺序有着执念。
西川老师的代表作有《虚构的家谱》《大意如此》《西川的诗》《深浅》《水渍》等。他荣获了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
诗人气质明显,出口成诗。
西川老师对对唐诗和唐代诗人有着深厚的情感,他的长篇随笔《唐诗的读法》不是对唐诗的全面论述,而是针对当代唐诗阅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给出看法。
西川老师的研究方法是回到唐代,置身于唐代的社会生活方式、唐人的写作现场,看看唐人是怎样写诗的,是否如我们这样写。
还有,为什么好诗人集中在唐代,诗人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西川老师在这本书里引发人们的思考,引领人们走入更广阔的唐诗世界。
坐在海边,西川老师静静地听余华老师、苏童老师,还有房琪说阅读心得。
房琪。
年出生,认识她是她的毕业演说:
人生最遗憾的是,从来都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永不妥协,是年轻生命的独有财富。他们可以活成另一种人,不必按照过来人的经验重蹈覆辙,拒绝命运的安排,才是自己的生活,无论结果是不是头破血流。
能与三位文学大咖同节目座谈,这位90后姑娘活出了让所有人羡慕的精彩。
作为这期节目的主持人,她第一个抵达岛屿书店。三位老师分别到达后,他们坐在风景优美的海边,聊阅读,谈文学。
她回忆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和大多数少女喜欢的无异,阅读,打开了她的新视角,她从书中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我们生活在短平快的时代,刷短视频是能捕捉到碎片化的知识点,但这远远无法与一本书的价值相提并论。
读书,是沉浸式的一种感受,读经典名作,是精神的洗礼,它能焕发你对生命的尊重。
推荐这档节目,每周四浙江卫视更新,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的意义非凡,带你走进作家,有机会与你喜欢的作家心灵交流。
爱上阅读,你需要这位引领者。
多读好书,你需要这位好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