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由炭疽杆菌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病,7至9月份为多发季节。
炭疽杆菌有两种生活形态,一种是芽孢体,一种是繁殖体。
芽孢体为细菌的休眠形态。当外界环境条件恶劣,比如干燥缺水、营养缺乏、温度过高或过低、酸度或碱性过大等,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时,细菌就会变成芽孢。芽孢的抵抗能力很强,在干燥的土壤当中可以存活20--30年,在腌渍的肉品当中也可以长期生存,在皮毛当中能存活数年。
芽孢没有直接的致病能力,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芽孢体变成细菌繁殖体,才会引起人畜的炭疽病。
人和动物体内温暖湿润,养分充足,是细菌生长繁殖的最佳环境。牛、羊、骆驼等草食性牲畜,在吃草时将细菌芽孢体吃到体内,芽孢在动物体内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生长,成为细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再生长分裂,1个变2个,2个变4个,呈指数增长,很快由少变多,形成很大的数量。
细菌在生长、分裂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炭疽毒素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损害牲畜机体,引起炭疽病。严重时导致牲畜死亡。
在牲畜内体大量繁殖的细菌,随粪便、尿液排出体外,以及病畜死亡后尸体腐烂,细菌进入环境中,在外界不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下,会再次变成抵抗力很强的芽孢体。风吹雨涮,这些芽孢就会污染到土壤、水源以及其他牲畜、野生动物的皮毛中。
如果人接触了带有芽孢的牲畜或其他野生动物的皮毛,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正好有伤口,芽孢进入到伤口里面——伤口也是一个非常适宜细菌生长的环境,芽孢就会变成细菌并大量繁殖,就导致人患上了皮肤炭疽。
如果吃了病畜的肉,就会有大量芽孢和细菌进入到人体内,引起肠炭疽,并导致败血症、脑膜炎等并发症,治疗不及时就会引起死亡。
由于炭疽杆菌繁殖体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5~30℃,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分裂快,产生毒素量大,致病能力强,因此气温较高的7-9月份,就成为皮肤炭疽和肠炭疽的高发季节。
另外一种类型的炭疽病——肺炭疽很少见,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一般是由于皮革毛刷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吸入芽孢引起,与皮革制品的加工时间、环境有关系。
预防炭疽病,首先是要管理好传染源。病死牲畜严禁剥皮或食用,应焚毁或加入大量生石灰深埋在地面2米以下,病畜、疑似感染患者要严格隔离,必要时封锁疫区;第二要保护好易感人群,对从事畜牧业、屠宰、畜产品收购、加工人员和疫区人群,可以提前注射炭疽疫苗;第三,不吃来历不明、死因不明的肉和肉制品,第四,身体健康、免疫力强的人,偶尔皮肤接触少量芽孢一般不会引起感染,因此日常注意锻炼,勤洗手、洗澡,搞好个人卫生,也有助于防止炭疽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