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军旅作家魏巍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笔下的烈士李玉安竟然还活着!
年8月17日,当66岁的李玉安出现在自己面前时,魏巍激动地握住老人的手,不禁热泪盈眶。
往日的一幕幕清晰而深刻地出现在脑海。
39年前,朝鲜战场松骨峰战斗打响,就是眼前的的这个瘦高老人,一人单挑3名美军士兵。
第六次阻击敌人冲锋,弹尽粮绝的李玉安扑向敌人,同归于尽。
……(左为李玉安,右为魏巍)当时魏巍采访了很多人,大家都以为包括李玉安在内的全连战士都牺牲了,可没想到他竟然活了下来,而且隐姓埋名近40年。
魏巍得知,老人是为了让儿子当兵跑到老部队说情,才最终“暴露”了自己。
那年2月份,李玉安的儿子第五次征兵被刷,万般无奈之下,老人带着自己的残疾证和那本印有《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教材,找到了自己当年的老部队。
那篇课文里有当年松骨峰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名单,李玉安指着名单说:上面有我的名字。
当部队经过一番调查,最终证实这个老人就是当年已经牺牲的“烈士”李玉安后,迅速引起了轰动。
李玉安当年在战场上是怎样活下来的?为什么要隐姓埋名40年?他的儿子实现从军的梦想了吗?
(李玉安和家人在一起)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李玉安老英雄的传奇故事。
1.硝烟中的英雄李玉安原本是河南台前人,抗日战争时期,家乡没法生活,他就跟随家人来到东北地区逃荒,靠做苦力勉强生活。
年,国共谈判开启,然而蒋介石却借着谈判的幌子大肆向东北地区增兵,形势骤然紧张起来。
当李玉安得知解放军是穷人的队伍,专门为穷人打天下的消息后,他义无反顾参加了我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
刚入伍,李玉安就赶上了四平战役。
那时候,国民党为了控制整个东北,向咽喉要地四平发起了全面进攻。
为了掌握东北战局主动,东北民主联军奉命死守四平。
防御作战中,李玉安人高马大,打起仗来格外勇猛,面对汹涌而至的国民党军,李玉安奋勇杀敌,最终因为表现出色荣立一等功。
(解放战争情景)这也是他军旅生涯中的第一次战功。从那之后,李玉安越战越勇,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在硝烟弥漫中,李玉安杀敌无数,先后荣立十余次战功。
最终,解放军取得了全面胜利,成立了新中国。
原本以为能过上和平幸福生活,可紧接着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从仁川登陆,全面介入朝鲜战争。
刚成立的新中国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不得不面对东北边境地区的威胁。为了永久消除威胁,毛主席做出了抗美援朝的伟大决定。
此时,李玉安已经成为三十八军师团的一名副班长。
他所在的部队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军长就是鼎鼎有名的梁兴初。
最初入朝作战,38军表现并不好,受到彭老总严厉批评。
为了荣誉,更为了胜利,38军从上到下,憋足了一口气要赢得属于自己的胜利。
很快,38军被赋予新任务:昼夜奔袭穿插至敌后,阻击逃窜的美军。
(志愿军战士在激战)那一天,38军师用14小时,奔袭70公里,到达上级指定的战略要地松骨峰地区。
为了彻底堵住敌人逃跑路线,李玉安所在连队迅速登上峰顶。
就在战士们构筑阵地的同时,一股美军向阵地发起了冲锋,载入史册的松骨峰阻击战打响了。
短短三小时内,美军凭借坦克、飞机的掩护先后向阵地发起了5次冲锋。可每次都被战士们打退。
疯狂的敌人为了打通撤退通道,竟然利用飞机向阵地上投放燃烧弹,与此同时坦克、炮兵轮番轰炸。
守在阵地上的战士们损伤惨重,李玉安身上也多处负伤。
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李玉安丝毫没有退缩,和仅有的几名战士死守阵地。
此时,38军其他部队已经把美军和南韩军队全面包围,被困死的敌人更加疯狂了。
李玉安为了节省子弹,只能把敌人放近了再打。
战斗到最后,李玉安几乎弹尽粮绝,阵地上也只剩下他一个人。
(松骨峰阻击战惨状)看着即将冲上来的敌人,李玉安焦急万分,双手在土里摸索了半天,他终于找到了一颗手榴弹,李玉安毫不犹豫拉响了手榴弹扔向敌人。
随后,李玉安和敌人展开肉搏,可就在肉搏中,敌人的刺刀击中了他。
很快李玉安就失去了知觉。
那一战,他所在连队足足阻击了敌人8个小时,给其他部队完成合围、彻底消灭逃窜的美军赢得了宝贵时间。
整个38军消灭了1万多美军和南韩军队,巨大胜利让38军赢得了“万岁军”美誉。
包括李玉安在内的全连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消灭了多个敌人,全连战士无一幸存。
也正因为如此,后来作家魏巍想要了解松骨峰阻击战的情况,竟然很难找到一个了解战况的目击者。
2.魏巍笔下的“烈士”松骨峰战斗结束后,魏巍来到战场上采访,他被眼前的境况惊呆了。
(魏巍在朝鲜战场上)据魏巍回忆,阵地上志愿军战士的遗体一个摞一个,山上的树木都成了木炭。
牺牲的战士有的抱着美军同归于尽,还有的战士用嘴咬着敌人的耳朵,宁死不放开。
还有的战士抱着美军士兵,用手榴弹砸敌人的脑袋,最后同归于尽,手榴弹上沾满了敌人的脑浆。
这是一场怎样激烈的战斗呀。
魏巍想找一个熟悉战况的人,可一打听,李玉安所在连队3连几乎全部牺牲,仅有的几个重医院。
后来,魏巍找到了营长王宿启,王营长当时在后面的指挥所里指挥战斗,他目睹了3连和敌人战斗的情况。
(油画《激战松骨峰》)据王营长说,战斗最后,急于逃脱的敌人恼羞成怒,派出飞机投下了大量燃烧弹,有十几名战士被熊熊烈火点燃,可他们明知一死也要和敌人同归于尽。
那十几名战士带着满身大火滚向山下的敌人,大多抱着美军同归于尽。
魏巍从营长那里拿到了一长串牺牲烈士的名字,其中就有李玉安。
年3月,魏巍返回国内,很快就写完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著名战地通讯。
其中就有这么一段话:
“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及用刺刀和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胡传九、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魏巍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很快在人民日报刊发,并迅速引起轰动。
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邓拓看了这篇文章后当场感动得热泪盈眶,马上表示,“它表达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对志愿军战士最崇高的奖赏。”
毛主席读到这篇文章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并建议其他领导人认真读一读这篇作品。
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议中当场表扬魏巍,“我感谢你为我们子弟兵取了个‘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称号。”
朱总司令甚至用两个“好”评价:“写得好!很好!”
这篇文章传到了朝鲜战场,也极大鼓舞了志愿军战士的斗志,战士们感受到了来自祖国人民的热情。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材封面)那段时间,国内纷纷传颂“最可爱的人”的光荣事迹,几乎所有人都加入到支前、捐助活动中。
后来,这篇作品还被作为教材,长期选入全国中学语文课本。
然而,魏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当年笔下的烈士竟然有幸存下来的,这个人就是李玉安。
李玉安并没有牺牲,那么他当时在晕倒后,又发生了怎样的传奇经历?
3.死里逃生,隐姓埋名当时李玉安被敌人刺伤后,流血过多昏迷了过去。
虽然敌人冲了上来,但很快被后续赶到的其他志愿军部队全歼。
战事紧张,志愿军战士没有时间打扫战场,而是继续追击逃窜的敌人。
(志愿军将士奋勇作战)几小时后,昏迷的李玉安醒了过来,可他发现阵地上一个人没有,他只能忍者剧痛慢慢爬下松骨峰寻求救助。
幸运的是,天亮时分李玉安遇到了巡逻的朝鲜人民军。
李玉安得救了,医院救治。
正是在此期间,作家魏巍来到阵地上采访。由于战事紧张信息不畅,加之李玉安所在连队几乎全部牺牲,并没有人知道李玉安已经得救,医院救治。
所以,李玉安才会被当做牺牲的烈士出现在魏巍的采访本上,并最终登上了报纸,进入了中学教材。
几天后,由于李玉安伤势严重,很医院救治。
医院病历记载,李玉安全身有多处伤口,最严重的就是右胸部的贯通伤,已经严重化脓。
后来,有严重后遗症的李玉安又被辗医院救治。
(朝鲜战场的伤员)到医院后,医生再次对李玉安进行全面检查会诊,发现他身上伤比想象的更严重。
李玉安身上不仅有严重的胸部贯通伤,而且体内肋骨、胸骨多处骨折,头颅里还有残存的单片。
当看到检查结果后,所有参与救治的医生无不热泪盈眶,从这么多复合伤不难看出志愿军战士战斗的勇猛顽强。
医生马上制定了综合救治方案,首先最为严重的就是李玉安因为伤口太多太深,并发严重感染,已经出现败血症症状。
败血症才是最要命的因素。
为了保住英雄的生命,医院召集了最优秀的医生进行会诊,用最好的药物进行治疗。
最后经过90多天的精心治疗,终于挽回了李玉安的生命。
伤好了之后,李玉安依旧多次强烈请求继续上战场杀敌立功。
然而,由于身体严重伤病,李玉安已经无法回到部队。无奈之下,医院帮助他办理了残疾证,让他复员回到了入伍地黑龙江省巴彦县。
(李玉安,右一)回到家乡,李玉安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把自己以往的军功章也妥善保存起来,默默来到了当地粮库当起了一个普通工人。
就这样,李玉安在平凡岗位上一呆就是40年。
40年里,没有人知道他在战场上经历的惨厉战斗,没有人知道他是国家的功臣。
十几枚军功章在箱子底一藏就是40年。
4.平凡中的伟大粮库是最基层的岗位,可李玉安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虽然身上有伤病后遗症,但他认真敬业,为人热情。
后来,领导让他担任检斤员,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岗位,必须严谨细致,否则就会给粮库带来损失。
尤其是一些人为了占便宜,经常私下里贿赂李玉安,让他在斤两上“抬抬手”。
每当这时候,李玉安从来不徇私情,严词拒绝那些讨好他的人,在称量售粮户的粮食时,一丝一毫都不差。
(李玉安)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送给了他“一杆公平秤”的称号。
结婚后,接连生了几个孩子,家里人口多了起来,但只有着他每个月50多元的工资。
虽然日子过得非常清贫,但他从来没有向组织提过要求,更从来不占公家便宜。
有一年,单位调整工资,但名额有限,虽然大家极力推荐兢兢业业的李玉安,但却把这个名额让给了生活更困难另一个同志。
大家都说他傻,可李玉安却说,自己家生活还能过得下去,别的同志更需要。
后来,单位考虑他家人口多,而且房子破旧,在有了新的家属房后,想优先分给李玉安一套住房。
可就在家人欢天喜地的时候,李玉安却拒绝了领导的好意。
李玉安对家人说,粮库有很多年轻人还挤在宿舍里,他们更需要一套住房,我们的房子虽然旧些,还能住。
就这样,李玉安又把分配新房的名额让给了别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材)转眼间,孩子们长大了,上了中学。有一天小儿子李广忠学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
李广忠知道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那天放学回家就告诉父亲,课文了描写松骨峰战斗中,有一个和他同名同姓的烈士。
那一刻,李玉安知道,课文里的“烈士”就是自己,可他却搪塞道:只是重名重行姓而已。
后来,李玉安的事迹被外界知道后,他表示,自己连队的战友全部牺牲了,自己能活下来就已经是万幸,自己只想隐姓埋名,为国家建设做自己的微薄贡献。
当时,全国人民都在学习抗美援朝战士的光荣事迹,也大多知道朝鲜战场上有一个牺牲的“烈士”叫李玉安。
可没人知道,这个已经牺牲的烈士在最基层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
5.“烈士”复活,引发轰动儿子长大后,李玉安极力鼓励孩子报名参军,延续自己保家卫国的理想。
那年,儿子李广忠满十八岁,李玉安第一时间给他报了名。
可因为名额有限,李玉安的儿子并没有录取。
李玉安并没有灰心,第二年又给孩子报名,没想到还是失败了。
就这样接连5年都被刷了下来,李玉安焦急万分,如果孩子在录取不上,就错过了应征年龄。
李玉安连续几天都睡不着觉,一天他想到了自己的老部队,经过一番打听,他得知老部队38军在河北保定住房,为了儿子能参军,他决定亲自“出山”,却找自己的老部队。
(李玉安和部队干部在一起)年2月,已经66岁的李玉安购买了一张火车票,坐上了去保定的火车。
那天,他身上带着的是自己的残疾证,还有一本中学课本,那个课本上就有《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
经过一天一夜的颠簸,他终于来到了自己的老部队营门前。
卫兵看着眼前的老人格外疑惑,但当老人述说来意之后,卫兵马上把情况报告给领导。
很快政治机关的一味姓谢的干事来到接待室。
谢干事认真听李玉安讲述自己的经历,当李玉安指着课本上“李玉安”的名字说,这就是他本人后,谢干事惊讶不已。
尤其是李玉安讲述松骨峰战斗的经过,比部队军史记载的还详细、还丰富,谢干事马上意识到,眼前的老人非同小可,马上报告给上级领导。
最终,部队领导确认,这个60多岁的老人就是早就牺牲的“李玉安”。
“烈士”复活的消息很快引起了部队的极大轰动。
(魏巍和李玉安会面后的合影)人民日报、新华社纷纷发布文章报道这一消息。《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也得到了这一消息,为此还专门赶来会见李玉安。
一时间,大江南北媒体也纷纷报道,“活烈士”李玉安再次引发全国轰动。
后来,在部队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李玉安的儿子也被特招入伍,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2个月后,李玉安受部队邀请参加一次教育报告会,这一次他不仅参观了军营,还作为重要嘉宾走上讲台给战士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当战士们得知台上的老人竟然是40年前牺牲在松骨峰阻击战中的“李玉安”是,马上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在以往的教育中,战士反复学习过老前辈、老英雄的故事,可如今“烈士”竟然复活,带给战士们极大震撼。
而李玉安讲述当年松骨峰战斗的过程,更深深触动每名战士。
(李玉安作报告前披上绶带)李玉安在隐姓埋名40年之后复活的消息,很快在全国引发了现象级传播,人们纷纷向老英雄致敬。各级政府也高度重视老英雄的生活。
黑龙江省委领导亲自去李玉安家中看望慰问,就连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杨得志也亲切接见李玉安。
地方政府授予李玉安“无私奉献的好党员”、“特级劳动模范”等称号,民政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地民政部门开展向李玉安学习的活动。
年年底,中朝组织一次纪念志愿军赴朝参战40周年活动,李玉安被邀请赴朝参加纪念活动。
就这样,李玉安再次回到那篇曾经流下热血的土地。
在志愿军烈士陵园,李玉安认真抚摸着每一块墓碑,有些有名字,有些甚至连名字都没有。那一刻,李玉安热泪盈眶。
后来,朝鲜中央委员会授予李玉安一级国旗勋章,这是此次向中国同志授予的最高级别勋章。不仅如此,李玉安还被朝鲜领导人亲切接见。
6.回归淡泊,风尚依旧因为儿子当兵的事,李玉安出名了。然而,在参加完一系列活动后,李玉安很快回归本色,依旧淡泊名利。
(当地政府领导去慰问李玉安)当地政府为李玉安修建了一座新房子,在新房里悬挂了黑龙江省军区送给他的一块牌匾“您永远是最可爱的人”,不仅如此,还给他安置了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电。
可是李玉安却决绝了,自己生活的很好,不需要这些高档用品,并且表示只留下那块牌匾就可以。
在后来媒体的采访中,李玉安老英雄解释,“那一仗(松骨峰阻击战),我的多位战友都没了。他们还能开口说吗?俺活着就知足了……”
那一年春节,巴彦县领导看望李玉安,交给他元慰问费。
可是学校开学后,李玉安却把元分别捐赠给了家乡的两所小学,让学校为孩子们买些图书。
不仅政府慰问老英雄,全国各地一些单位和个人也纷纷表达对老英雄的崇敬,想要赠与他一些礼品。可无一例外都被李玉安拒绝。
他诚恳的对大家说:“俺做的一切都是一个共产党员和一名军人应该做的。大家的心意俺全领了,东西不能收。我们国家还不富裕,不要为俺乱花钱。”
李玉安任何时候都保持着一颗公心,从来不愿意占公家便宜。
有一次,部队邀请他去给战士们作报告,离开部队前,部队财务人员要给他报销来回差旅费。
可李玉安却拒绝了,“不报了,俺有工资。”财务人员再次表示一定要给他报销,可李玉安却直接说车票丢了。
年,相关机构拍摄一部抗美援朝纪录片,邀请李玉安去北京。
在招待所期间,工作人员想要给李玉安安排一道烤鸭,可李玉安坚决不肯,“吃一顿烤鸭的钱够一家人生活好些日子。虽然是公费,对人民的钱咱们可不能大手大脚啊!”
拍摄纪录片的一个月时间里,无论去哪,不管多远,李玉安都坚持坐硬座、吃自己带的干粮,从不睡卧铺、吃快餐。
陪他同行的工作人员感动不已,表示从李玉安身上“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真正品质,学到了一种宝贵的精神。”
李玉安时刻都保持着这样艰苦朴素的精神,永远想的都是为国家多做一点贡献。
进入晚年,有一件事他始终放在心上。
他在黑龙江的居住地兴隆镇是一个重要铁路货运枢纽,来往车辆多,可是公路却坑坑洼洼,交通极为不便。
李玉安多次向当地政府建议修一条高标准公路,以此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他的建议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公路建设项目很快启动,而且还邀请他担任指挥部顾问。
已经70多岁的李玉安并没有踏实呆在指挥部里“顾问”,而是身体力行到处找资助、跑资金。
在他的努力下,工程有了充足资金,迅速启动建设,一年多时间里,就把主路修建完毕,就剩下几条辅路了。
可就在这是,李玉安的身体却突然出现问题,于年病逝。
弥留之际,李玉依旧反复念叨着一定要把道路修完。
更让人泪奔的是,李玉安特意叮嘱家人,自己死后,一定把那些军功章上交给组织,因为那些荣誉是属于所有当年牺牲的战友的。
(魏巍写给巴彦县委、县政府的信)不仅如此,家人在整理李玉安遗物时,发现了一封特殊的信件。
这是当年魏巍和李玉安会面时,写给当地政府的一封信,请求当地政府对李玉安的生活给予照顾。
可李玉安回到家中后,却把这封信藏了起来,一直到他去世,这封信都没有交给当地政府。
7.精神永存,血脉传承
李玉安去世后,当地政府在兴隆镇玉安公园里为他树立了一座雕塑,同时以他的名字命名公园。
当地还组织编写一本德育教材,后代们全面向讲述李玉安的英雄故事。
不仅如此,在兴隆镇第二中学校,还建设了一座李玉安事迹展室。
展室里,陈列着数百件老英雄有关的实物、信件、老照片,这里俨然成了青少年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基地。
展室里还珍藏着很多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这些教材里都有《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
英雄远去,精神永存。他们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鼓舞着、激励着一代代人。
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李玉安舍身忘死、九死一生,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有一个胜利。
在和平年代里,李玉安淡泊名利、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信念,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人生。
无论任何时候,他永远都是人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参考资料:1.台海网,“活烈士”精神在身边,-10-23
2.澎湃新闻,烈士纪念日
让我们重读英雄的故事,两位志愿军“活烈士”的人生传奇,-09-30
3.老文秘网,“死”而复活的李玉安志愿军战士,-08-24
4.中国网,抗美援朝老兵李玉安:“死去”又“活过来”的“活烈士”,-03-24
5.解放军报,田广学,我采访过的“活烈士”李玉安,-03-20
6.台前网,永远是最可爱的人——活烈士李玉安传奇
7.北京晚报,重温《谁是最可爱的人》,70年前的那场战斗让人潸然泪下,-10-23
编辑:天色渐明
责编: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