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葡菌败血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及其影响 [复制链接]

1#
点击上方蓝字光柱我们

我国每年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病率达到10人/10万人口,年增长率达18.7%。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和营养不良的高患病率致患者频繁住院,患者全身状况差和生活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营养不良的指标和患者死亡率、发病率紧密相关。这就提示我们应该对这些患者进行细微的营养监测和治疗。

一、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病率及特点

研究表明,营养不良是提示患者预后差的强烈指标。根据报道,慢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至少12%-40%;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轻度至中度营养不良占33%,重度营养不良达6%-8%;54%的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研究还表明65岁以上老年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51%,明显高于18-40岁和40-64岁年龄组的27%和3%。国内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56例患者在平均透析14.5个月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53.6%,其中轻一中度者占39.3%,重度达14.3%,明显地高于西方文献报道。

多数学者报道认为,大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与患者膳食摄入、EPO的使用、透析是否充分及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密切相关。

当膳食不能满足人体对蛋白质和能量的需要时,则产生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mal-quInton,PEM),其临床表现不一,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及能量缺乏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年龄、诱因和伴随疾病。

透析患者的蛋白质和能量缺乏常常同时存在,但有时仅以其中之一为主,这就导致临床类型多样化、复杂化,构成了营养不良综合征,如糖、蛋白质、脂类、钙磷代谢紊乱,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低蛋白血高脂血症、低钙、高磷血症及骨营养不良等。因此我们往往不能用一种或两种方法来判断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必须运用各种方法,综合分析评价,才能充分认识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

二、营养不良对透析患者的影响及预后

(一)对预后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患者的其他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有关。

据相关研究表明,血清白蛋白降低的程度与感染、肺水肿、瘘堵塞的危险系数呈明显相关。血清白蛋白浓度低于30g/L的患者住院率明显增高,住院原因多为肺炎、败血症、肺水肿、瘘栓塞及心血管并发症,死亡率也显著增高。

(二)营养不良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存活透析患者中,有些营养不良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炎症互为因果。一方面,营养不良可引起机体防御功能下降,致使患者频发感染,死亡率增高。另一方面,炎症通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1.6)等会引起肌肉蛋白质代谢增强,肌肉和脂肪体积下降,从而出现机体消瘦,同时血清白蛋白合成减低,出现低蛋白血症细胞因子可抑制食欲,降低蛋白和能量的摄入,加重营养不良的发生。多种因素可以引起透析患者炎症的发生,如腹膜透析中发生腹膜炎、生物相容性差的腹膜透析液及腹膜透析管相关感染等均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炎症。

(三)营养不良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营养不良可诱发和加重感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均表严重的营养不良本身可显著降低心肌细胞的体积以及心肌细胞纤维的含量,可引起心脏萎缩或扩大。营养不良也可通过引起一氧化氮(NO)前体精氨酸的缺乏,从而导致NO合成减少。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