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葡菌败血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微生物学检验必考50点 [复制链接]

1#
点击链接了解图书详情刷题必备:0年考点精析(送-2年讲解视频)

考前必备:密押两套卷

考前必备:必背考点记忆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副/正高)模拟题已上架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副/正高)模拟题已上架

临床基础检验(副/正高)模拟题已上架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知识点整理来自《必背考点记忆册》

.非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病*、亚病*、朊粒。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

4.微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最小的分类单位:种。

5.计量细菌的单位是微米(μm)。

6.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包括质粒)、核质

7.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菌毛(性菌毛、普通菌毛)、鞭毛、芽孢。

8.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共有组分/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

9.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

0.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外膜由内向外依次为脂质双层、脂蛋白、脂多糖(LPS)即内*素。

.G+菌和G-菌的细胞壁特点

细胞壁

G+菌

G-菌

强度

较坚韧,

三维立体网络结构

较疏松

厚度

磷壁酸

外膜

2.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细菌L型)特点:①其形态多形性,大小不一,革兰染色大都被染成革兰阴性。②培养条件:高渗低琼脂,生长缓慢,典型菌落为油煎蛋状/“荷包蛋”样。③回复(返祖)。④没有细胞壁,对青霉素不敏感。

3.质粒:①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②为环状闭合双股DNA。③质粒DNA的复制为不依赖细菌染色体而自主复制。④F质粒为致育质粒可编码性菌毛。⑤R质粒为耐药性质粒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4.核质:一条细长的闭环双链DNA反复盘绕卷曲而成的块状物,无核膜。

5.普通菌毛:有黏附、致病作用。

6.性菌毛:仅见于少量革兰阴性菌,细菌间经接合方式转移*力质粒和耐药质粒等遗传物质。

7.鞭毛:运动器官,有抗原性(H抗原)。

8.芽孢的生物学意义:①某些疾病的潜在传染源。②将芽孢是否被杀死而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③具有重要鉴别价值。④芽孢在适宜条件可以发育成相应的繁殖体。

9.内*素和外*素的区别

内*素

外*素

来源

G-菌的细胞壁成分

G+菌和少数G-菌

化学成份

脂多糖(热原质)

蛋白质

性质

性质稳定,耐热

性质不稳定,不耐热

抗原性

强,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素

*性

强,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制作成类*素

不能

释放方式

当菌体死亡、破裂、菌体自溶,或人工方法裂解细菌后才能释放出来

活菌释放至菌体外的一种蛋白质

20.类*素:如某些细菌外*素可用甲醛等处理后脱*的制品,失去*性,保留免疫原性,故仍然具有刺激人体产生抗*素,以起到机体对某疾病具有主动免疫的作用。

2.变异的方式

转化

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提供的游离DNA片段整合重组,使受体菌的性状发生变异的过程

转导

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基因转移到受体菌内,导致受体菌基因改变的过程

接合

受体菌和供体菌直接接触,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所带有的F质粒转移至受体菌的过程

溶源性转换

是噬菌体的DNA与细菌染色体重组,使宿主菌遗传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遗传型变异

22.微生物变异的现象①形态结构变异:鞭毛(H-O变异)。②培养特性变异:菌落变异(S-R变异)。③*力变异:沙门菌的V-W变异。

23.培养基的选择

普通细菌培养

血平板:可观察溶血现象。适合各类细菌生长,一般细菌检验标本分离

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巧克力色平板(含V和X因子)

肠杆菌科

强选择培养基(SS培养基)、弱选择培养基(MAC培养基、中国蓝平板、伊红美蓝平板)

结核分枝杆菌

罗氏(L-J)培养基

白喉棒状杆菌

吕氏血清斜面、亚碲酸钾血琼脂

百日咳鲍特菌

鲍金(B-G)培养基

金*色葡萄球菌

高盐甘露醇培养基

副溶血弧菌

嗜盐生长(3.5%NaCl)、TCBS:绿色

霍乱弧菌

碱性蛋白胨水、碱性琼脂、TCBS(*色)、含亚碲酸钾平板

L型菌

高渗低琼脂培养基

钩端螺旋体

柯氏培养基(Korthof)

立克次体、衣原体

活细胞

肠球菌/D群

三高培养基:高盐(6.5%NaCl)、高碱、高胆汁

产气荚膜梭菌

卵*琼脂平板

艰难梭菌

CCFA平板

真菌

沙氏培养基

*团菌

活性炭-酵母浸液琼脂培养基(BCYE)

解脲脲原体

含小牛血清和酵母牛心脑培养液

O57:H7大肠杆菌

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基

厌氧

刨肉培养基

24.细菌的接种与分离技术

接种分离法

用途

平板划线分离法

目的得到单个菌落

穿刺接种法

半固体培养基:观察细菌动力。①动力阳性:有鞭毛的细菌除了在穿刺接种的穿刺线上生长外,在穿刺线的两侧均可见羽毛状或云雾状浑浊生长。②动力阴性:无鞭毛细菌只沿穿刺线呈明显线状生长,穿刺线两边的培养基仍然澄清透明

涂布接种法

用于纸片法药物敏感性测定,也可用于被检标本中的细菌计数

25.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

压滴法、悬滴法检查细菌的动力及运动状况(霍乱弧菌)

暗视野显微镜

检查不染色的活细菌和螺旋体的形态及运动观察(螺旋体)

相差显微镜

检查不染色活细菌的形态及某些内部结构

荧光显微镜

细菌、病*等诊断或鉴别。检查菌体不同结构成分及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

26.革兰染色法根据细胞壁结构不同。程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复红复染(G+紫色、G-红色)

27.抗酸染色法/萋尼氏染色程序:石碳酸复红染色液→酸性乙醇脱色液→亚甲蓝染色液(背景蓝色,菌体红色)

28.血液感染的分类

菌血症

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侵入血流,但不在血中繁殖

*血症

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不侵入血流,只有*素入血,引起中*症状

败血症

病原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并产生*性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中*症状

脓*血症

化脓性细菌败血症时,细菌通过血流扩散至全身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内*素血症

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崩解释放出大量内*素

29.扩散法(K-B法):是一种半定量的方法,是目前公认的标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制备接种菌液:菌液调至0.5麦氏比浊(.5×08CFU/ml)。(2)接种(M-H)培养基(平板涂布法)。(3)药纸片中心间距>24mm,纸片距平板内缘>5mm。(4)孵育:35℃孵育6~8h。

30.敏感(S):表示常规剂量的测定药物在体内所达到的浓度时能抑制或杀灭待测菌。

3.耐药(R):表示常规剂量的测定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浓度时不能抑制检测菌生长。

32.最小抑菌浓度MIC:抗菌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浓度。

33.最小杀菌浓度MBC:抗菌药物能够杀灭99.9%接种菌所需要的最低浓度。

34.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常见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治疗应用亚胺培南。

35.耐甲氧西林的金*色葡萄球菌(MRSA)存在MecA基因编码的异常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所致。用头孢西丁纸片法、苯唑西林琼脂稀释法、mecA基因测定。治疗使用万古霉素。

36.消*灭菌 

灭菌

杀灭或去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芽孢

消*

指杀死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芽孢或非病原微生物可能仍存活

防腐

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将食物放入冰箱储存)

37.巴氏消*法(巴斯德):用于消*牛奶、酒类等食品。

38.高压/加压蒸汽灭菌法:杀死一切微生物,杀灭芽孢最好的方法。

39.金*色葡萄球菌①G+球菌,呈葡萄串状成堆排列,有些有荚膜。②血琼脂平板:金葡菌有完全溶血环(β-溶血)。金*色脂溶性色素。③血培养:浑浊并有凝块/胶冻。④选择培养基:高盐甘露醇琼脂平板。⑤触酶阳性,血浆凝固酶阳性。⑥有葡萄球菌A蛋白(SPA)。⑦可以引起食物中*、伪膜性肠炎。

40.链球菌的分类和特点

4.A群溶血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M蛋白变态反应性疾病:①Ⅱ型超敏反应-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②Ⅲ型超敏反应-急性肾小球肾炎。③急性化脓性感染,猩红热。④人类链球菌感染中90%为A群链球菌。

42.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链):属条件致病菌,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43.B群链球菌(无乳链球菌):是新生儿肺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的病原体。

44.D群链球菌(肠球菌):泌尿道感染。

45.肺炎链球菌①G+,球菌,呈矛尖状、钝面成双排列。有荚膜(是主要的致病物质)。②血琼脂平板形成草绿色溶血环。③生化反应菊糖发酵试验(+)、胆汁溶解试验(+)、Optochin敏感试验(+)、荚膜肿胀试验(+)。④所致疾病大叶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

46.肠球菌属(D群链球菌):①“三高”培养基生长:高盐(6.5%NaCl)、高碱(pH9.6)、高胆汁(40%胆汁培养)。②胆汁七叶苷试验(+)。③最常见的为尿路感染。

47.脑膜炎奈瑟菌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病原体。

48.淋病奈瑟菌是淋病的病原体,人类是其唯一的天然宿主和传染源。导致新生儿脓漏眼。

49.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为G-,菌体呈肾形,坦面相对,成对排列。培养特性:巧克力色血平板。初次分离时,须5%~0%CO2。标本需要保温送检。鉴别方法淋病奈瑟菌不分解麦芽糖,脑膜炎奈瑟菌分解麦芽糖。

50.卡他布兰汉菌(卡他莫拉菌)无鞭毛。菌落易从培养基上刮下。

购买图书+免费试听,qq/百度扫一扫功能,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