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葡菌败血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黄膘肉形成的原因及鉴别和处理方法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最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摘要:目前市场上*脂现象普遍存在,不仅造成消费者的恐慌,而且给畜牧生产者带来的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脂形成的原因,及相关的鉴别与处理方法作一总结。

脂肪颜色对胴体质量评定具有重要意义,正常猪的脂肪颜色应为白色,有些商品猪屠宰后见到脂肪呈淡*色和*色,这种猪肉一般称为*膘肉。*膘肉脂肪除呈*色外,且松软不结实,有时有异常腥味,外观很差,失去了经济价值。近年来,*膘肉屡见不鲜,甚至越来越普遍,引起社会各界巨大的反响。

*膘肉是脂肪的一种非正常的*染现像,叫*脂。*膘肉分为*疸肉和*脂肉。*疸肉为病肉,坚决不能食用。*脂肉则可以视情况食用。如将*疸肉误判为*脂肉,则造成肉品安全问题,影响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如将*脂肉判为*疸肉,则造成肉品的浪费,影响经营者的经济效益。本文就*膘肉形成的原因及相关的鉴别和处理方法作一综述。

1*膘肉形成的原因

1.1*疸肉形成的原因

由*疸引起的*膘和药物原因引起的*膘,不能食用,称之为*疸肉。

*疸病引起的*膘,是胆红素大量进入组织液血液,并在皮肤、黏膜、脂肪以及其它实质器官组织沉着,使之*染的一种病理变化。胆红素主要来自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吞噬细胞体内,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可转变为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由血液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经过一些酶的作用,可转变为直接胆红素或肝脏胆红素,能够通过肾小球排出。直接胆红素在肝细胞内与胆周醇、胆酸盐等一起合成胆汁,并随胆汁经过胆道系统最后排入十二指肠,大部分经氧化后成为粪胆素排出。一部分在肠内再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其中大部分重新变为直接胆红素,再参加胆汁合成和排入肠道,小部分直接进入体循环,经肾脏随尿液捧出体外。正常情况下,体内胆红素的生成和排泄,维持着动态平衡。在某些情况下,行成胆红素过多,转化障碍以及排出受阻,破坏了这种平衡,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增高当达到一定浓度后,就出现*疸症状。可分为溶血性*痘、实质性*疸、阻塞性*疸及胆红素代谢缺陷病。凡是能引起上述变化的都能导致*疸肉。

1)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形成的疸红素过多。感染因素可以引起:产气夹膜杆菌及某些溶血性链球菌等所致的败血症;肺炎双球菌、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直接作用于红细胞;疟原虫感染,其他还有非洲锥虫病、弓形体病和附红细胞体等。另外某些化学物质(包括药物)和*物也可以通过氧化或非氧化作用破坏红细胞。

2)各种原因引起肝实质性损伤所致的胆红素转化障碍。主要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并发脂肪肝与肝细胞坏死心脏衰竭造成的肝淤血和肝细胞缺氧;传染病等原因,常见者有病*性肝炎、坏死后性肝硬变、伤寒病、败血症(合并细菌性肝脓肿)以及钩端螺旋体病、肝结核及大叶性肺炎等引起的肝损害;磺胺类、金霉素新生霉素及苯巴比妥等药物及重金属引起肝中*性损伤,另外还有饲料中*(主要是*曲霉中*),如棉子饼中*和霉玉米中*引起的肝胆病变;长途运输致使猪只产生免疫失调,而引起肝细胞损害。

3)肝内毛细胆管,肝胆管或胆总管的机械性阻塞所引起的胆汁不能排出,而郁积回收到血液,使血液中胆色素含量。常见的有氯丙嗓及磺胺类药物造成的胆汁性肝硬化;胆结石、蛔虫华支*吸虫血凝块的堵塞;胆管狭窄;胆管炎;输胆管通路受到外物压迫(如肿瘤、囊蚴等)。

1.2*脂肉形成的原因

*脂肉,主要与饲料的种类和质量有关,如鱼粉不正宗,劣质油,豆粕、棉菜粕、DDGS等搀假并被染色而带有色素,变质的淀粉也容易导致胆汁外泄。另外还可能与遗传和年龄等因素有关。

1.2.1色素沉积

长期使用带有天然色素的植物饲料(或药物)和动物性饲料会导致*脂,如芜青、南瓜、紫云英、胡萝卜及*玉米和棉籽饼、鱼肝油、生鱼渣、蝉蛹下脚料等。研究表明*脂中的色素与*玉米、胡萝卜等的色素极为相似,至于色素如何引起脂肪变*,是色素的直接积累还是色素代谢障碍,其机理还不清楚。

1.2.2氧化反应

脂肪组织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易被氧化,生成蜡样质(ceroid)色素在脂肪细胞中沉积。蜡样质位于脂肪细胞或存在巨噬细胞内使脂肪呈现*色,且蜡样质具有刺激性,可引起脂肪组织发炎。饲料中的抗氧化剂,能阻止或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促使脂肪细胞将不饱和脂肪酸转变为脂肪贮存。当饲喂过量不饱和脂肪酸饲料或维生素E缺乏时,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增强,蜡样质在组织中积聚,使脂肪变*。饲料中的不同的场子或地方氧化的原因不同,环境的高温高湿加剧了氧化反应。这种*脂肉有异常腥味,这是一种以脂肪组织严重炎症和脂肪细胞内沉积蜡样质色素为特征的营养代谢疾病,称*脂病,也称为脂肪组织炎(steatitis)。

1)  饲料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

添加各种动物性蛋白或下脚料,这些原料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如:油渣、鱼粉、蚕蛹,饲喂量超过日粮的20%连喂一个月引起本病;育肥后期饲喂了大量的米糠、玉米、豆饼、亚麻饼及DDGS等,脂肪含量较高,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易产生软脂,软脂易被氧化;

2)  缺乏维生素E和抗氧化剂缺乏

维生素E添加绝对量偏少;用了劣质维生素;维生素的相对量少,如鱼肝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维生素E的效能,所以鱼肝油高的日粮,正常水平的VE会相对偏少。同理,其它抗氧化剂缺乏或抗氧化剂造假也在考虑之列。

3)高铜饲料和劣质胆碱饲料

高铜和劣质胆碱都会造成油脂氧化酸败。追求粪便颜色微量元素含量没有随大原料更换而发生调整。尤其是高铜,导致饲料氧化加快,更大VE需要量,尤其在湿热的条件下更是如此;一般条件下,摄氏30度时,VE与饲料硫酸铜混合存留时间约为3天,损失过半;而湿润条件下,这种损失更快和明显。肉*中带绿,可能与胆碱有关,因为缺乏胆碱会造成肝变质。

4)加工工艺

据反映,猪肉发生*脂的猪大部分是使用了全价配合饲料,而使用浓缩料和预混料的猪基本没有问题。可能与全价料加工过程两次升温有关:一是玉米配料仓,二是制粒机。这两次升温过程如果降温系统出现问题,可能就会导致部分原料结构性质发生变化,主要怀疑脂肪变性或不饱和脂肪酸变异。而且加工过程与环境温度脱不了关系,一般冬季不会发生。另外配合料从生产到使用时间间隔长,储存中间易出问题,所以自配料*脂现象少。

5)饲料霉变

霉菌*素会导致肠道吸收障碍降低抗氧化剂的吸收,并促进自由基的形成引起抗氧化剂耗竭。

1.2.3其他因素

在出现*脂肉的猪中多为肉脂兼用型猪,也就是当地说的三杂猪,而瘦肉型猪(纯杂)没有发生,这意味着可能与猪品种有关。某些品种的动物存在遗传缺陷,造成动物体内色素代谢机能失调。李克俊等(发现*脂与遗传有关。Barton等()在肉牛中的研究也表明*脂现象与品种有关。蒋洪茂等()研究还发现*脂现象还与年龄有关系,年龄越大*脂越长见。加拿大的调查也发现此现象。

2感官检验

*膘肉可见皮下脂肪、肾脏周围脂肪组织呈深*色,肌间脂肪着色程度较浅,其他组织均没有*染现象。多数情况下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色逐渐减退,具有这些特征的*膘一般可认定为*脂肉。若*膘肉除了脂肪组织染*外,皮肤、粘膜、结膜、关节滑液、组织液、血管壁、肌腱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染现象,同时脂肪松软不坚实、伴有异常腥味、外观差,且随放置时间愈长*色愈加深,具有这种特征的*膘认定为*疸肉。*疸肉还伴随着内脏的病变,肝肿大、松软,呈粘土色或赭土色,苦胆一般肿大1.5倍左右,肾松软呈暗红色或暗褐色而微带绿色,往往有多数血点。非传染病弓l起*疽,一般无传染病的病变特征;传染病引起的*疸.具有传染病的一些病变特征,如淋巴结大理石样变,皮肤粘膜出血等。

*疸和*脂的鉴别有原则上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关节液、组织液、血管内壁发*是*疸的重要特征;②*疸猪的表皮发*;③*疸猪的肝脏和胆道,70%~90%的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④*疸肉*色不但不随放置时间长消退,反而会加深。

3实验窒检验

3.1氢氧化钠乙醚法

当*疸时,脂肪组织里有胆红素存在,在含有氢氧化钠的水中胆红素与钠离子结合形成水溶性钠盐,使水呈*绿色:如脂肪中仅沉积天然色素,则不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但能被乙醚吸收,醚层呈现*色。

取*脂2g置于试管中,加入5%氢氧化钠溶液5ml煮沸lmin,振摇试管在流水下冷却到40-50~C(手摸试管温暖)为止,加2.5ml乙醚摇匀加塞静止,待溶液分层后观察。若上层乙醚液呈*色,下层液体无色,系天然色素所致的*脂;*疸反应为上层乙醚液无色,下层因生成胆红素的水溶性钠盐而呈*呈*色;若上下层均为*色,则表明*脂与*疽同时存在,应按*疸处理。

3.2硫酸法

称取被检脂肪2g,剪碎,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0%乙醚溶液约40mL,振摇提取,过滤。取滤液8mE置于试管中,滴加浓硫酸10-20滴,振摇混匀,观察变化。①当滤液含有胆红素时,滤液呈绿色,如再加入硫酸,经适当加热,则变为淡蓝色。此时证明肉样为*疸肉。②当滤液无胆红素时,滤液呈阴性反应,即不出现绿色现象。此时证明肉样为*脂肉。③被检肉样中同时存在*疸与*脂时,即此肉既是*脂肉,又是*疸肉,肉样也表现为①中现象

4处理

4.1*疸色较重,放置一昼夜*色更深,并伴有肌肉变性变化和异常臭味者,肉尸作工业用油或销毁;若无肌肉变性变化和异常臭味者,可作盐腌或炼制食用油处理;不可销毁和传染病并发生的*疸按传染病具体处理。

4.2患传染病*疸肉畜的皮毛,经消*处理后出场。

4.3*脂轻微,其肉尸不作任何限制食用;若*脂严重,但无异样臭味可作腌渍和高温炼制食用油;若有异味,作工业用油或销毁。

5防止措施

形成*脂的原因很多,针对*脂形成的机制,找出具体的原因。实际上只有饲料等原因造成的*脂才可以控制。当各种因素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脂。如氧化油脂、工艺问题、米糠、DDGS、高温、维生素抗氧化剂偷工减料等是带来正分,而添加维生素E、维生素C、现配料现用等方案就是负分,即有利于防治*脂。如果氧化严重,以至于仅仅通过这点负分值已经无法阻挡了,这也是解释为什么有人说添加维生素E等没有改观的原因,所以应该在选择原料或做配方及加工和储存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如

(1)鱼粉、鱼肝油下脚料、蚕蛹粕等含多量不饱和脂肪酸饲料应少用或限制在10%范围内,一般1天不得超过~克,并在宰前2个月停喂。

(2)芜青、南瓜、紫云英、胡萝等含天然色素饲料,要多种饲料搭配饲喂,避免单一饲喂,在育肥后期最好不喂或少喂。

(3)在猪育肥后期应尽量少喂米糠、玉米、豆饼、亚麻饼等含不饱和脂肪酸高的饲料,在宰前2个月应改换含不饱和脂肪酸低的饲料,可防止形成软脂。同时米糠也应引起注意,米糠脂肪易于氧化,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注意通风、温度和贮存时间。

(4)原则上不宜喂剩菜饭泔水下脚料,如确需利用,应在宰前2个月改换其他含不饱和脂肪酸低的饲料。

(5)在新鲜青饲料缺乏时,应定期补喂含维生素E多的饲料,如禾本科的种子胚芽(6%小麦胚芽等),另外可以按每千克日粮添加11U维生素E,或加米糠等都可以预防。

(6)做好品种的选育工作,即淘汰*脂病的易发品种,选育抗该病的品种。

作者:燕富永,刘云华,曹霞,肖淑华

来源:畜牧人论坛

更多精彩文章

一名配方师的思考:如何给猪料做稳,禽料做巧?

食糜黏度的影响因素和它的危害及解决措施

玉米感官图解

普罗顿去锅炉造粒工艺方案及合作模式

麸皮对母猪的危害!

教槽料使用的管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