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http://www.zgbdf.net/m/本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违法必究。
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的冰箱里都塞满了美食,许多人都习惯下班回家后直奔冰箱,拿出自己喜欢的食物或者饮料一饮而尽。
这种感觉,想一想都觉得舒坦……但你知道吗?就在我们装美食的冰箱里,竟然藏着一种“杀手”,随时都会将魔爪伸向我们的健康,尤其是孕妇和宝宝更容易“中招”。
芽芽妈已经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新闻了,心痛!
●年11月,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报道,扬州一名孕妇感染李斯特菌,导致新生儿早产夭折。
●年9月,浙江在线报道,杭州一孕妇感染李斯特菌致死胎。
●年8月,浙江在线报道,嘉兴二胎孕妈就因为食用了冰箱里拿出来的水果后感染李斯特菌。
●年8月,西部网报道,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儿科收治了三名感染李斯特菌的宝宝。
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一个家庭或者爸爸妈妈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
“李斯特菌”到底是什么?
李斯特菌,全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四大食源性病原菌之一。
李斯特菌特点■分布广:存在于土壤、水域(地表水、污水、废水)、昆虫、植物、蔬菜、鱼、鸟、野生动物、家禽。■生存环境可塑性大:能在2-42℃的环境下生存(也有报道0℃能缓慢生长)能在冰箱冷藏室内较长时间生长繁殖。■适应范围大:酸性、碱性条件下都适应。
一旦感染李斯特菌,轻则出现恶心、腹泻、发热、头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重则出现呼吸急促、痉挛、昏迷、败血症、脑膜炎,甚至死亡。
新生儿、孕妇、老人以及免疫缺陷者是李斯特菌病易感人群。
世界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风险评估报告中指出,李斯特菌病导致的疾病平均死亡率约为20~30%。
孕妈感染后宝宝受累极大
李斯特菌的易感人群主要为新生儿、孕妇以及老年人,单增李斯特菌在孕妇人群的感染风险是非孕妇女的17倍。
孕妇感染单增李斯特菌并无特异的临床特征,病情一般较缓和,但是该病对胎儿或新生儿的影响却极大。
有数据表明,孕妇感染的概率要比普通人高20倍左右,因为单增李斯特菌能够突破胎盘屏障,随着胎盘传递给腹中的胎儿,引起胎儿李斯特菌感染,导致流产或死胎。
而且,妊娠相关李斯特菌病增加了胎儿和新生儿大约21%的死亡率。孕妇感染以后,发热和流感样综合征是孕妇最常见的症状,30%孕妇感染后可有发热、腹痛、白细胞升高、阴道流血、流液,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等症状,幸存的新生儿可发生失明、新生儿脑膜炎、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病死率高。
这些食物易被李斯特菌污染
☆罐装或生的海产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对多种食物进行了李斯特菌安全性测试,结果显示最可能含有李斯特菌的是熏制的海产品,咸鱼和生海鲜测试结果也非常高。
☆各类水果
根据FDA对李斯特菌的一项风险评估,所有水果检测样本中有超过11%李斯特菌检验呈阳性。但是,李斯特菌只存在于水果表皮,它不会传播到整个果肉中。
☆冷藏时间较长的食物
食物一旦受到李斯特菌感染,冷藏并不能将其杀灭,高温能杀死李斯特菌。所以没有加热的食物是一个潜在的污染源,奶酪就是其中之一。
☆腌制及熏制的肉类
据FDA称,热狗、香肠、腊肠和所有形式的即食腌制肉类都是潜在的李斯特菌污染源。取样调查发现,6.4%的香肠样本、4.8%的热狗样本和6.5%的肉馅、肉酱中都存在李斯特菌。
当然,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食物,在其他方面也要小心。
该如何远离“冰箱杀手”?
1.注意食物包装
在选购易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尤其是保质期较长的冷藏即食食物)时,应注意查看食物包装是否完好。如果发现包装有破损,最好不要购买。
2.注意个人卫生
在个人卫生方面,应该注意在处理食物前后、进食前、上厕所后或更换尿片后清洗双手。平时做饭时,也要保持清洁、生熟分开、保证食物彻底加热,并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3.食物选择要谨慎
要避免饮用未经杀菌处理的牛奶,或进食未经杀菌处理的乳制品。孕妇、小宝宝、老年人及免疫功能受损的人士应避免进食高风险的食物。
4.定期清理冰箱
冰箱不是保险箱,在冰箱里一样有可能滋生李斯特菌。平时一定要定期对冰箱进行清理、消毒,存放在冰箱里的剩饭剩菜、熟肉制品也最好充分加热之后再吃。
芽芽妈爱叨叨
食物安全,永远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孕妈、宝宝,都很容易感染细菌。一旦感染李斯特菌,后果不堪设想。
冰箱的发明,便捷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考验着我们对待食物、对待病菌的观念。
处理食物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犯懒。但别忘记,我们最初的目的,不正是为了好好吃饭,吃得更健康、更营养吗?
所以,准妈妈和妈妈们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只贪一时的口腹之欲哦!
参考文献[1]李玉萍,王敏.2例新生儿感染李斯特菌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6(06):-.[2]陈伟伟,吴晓敏,廖冬冬,曾妍,郑盈翔.年福建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临床病例及食品来源菌株的分子特征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35(02):-.[3]黄琼,郭云昌.食源性疾病防治知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1-22.[4]管成康,管帅.单增李斯特菌与细胞自噬[J].科技与创新,,2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