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69821.html那是个与文明世界隔绝千年的村子,人们千百年来都没有自来水,年才用上电灯(每天只供应5个小时),土地贫瘠到农作物都存活不了……
伊朗朋友特维尔看着我难以置信的表情,笑了笑接着说:其实伊朗还有很多这样的村子,只不过这个村子更特殊,因为当地绝大部分人都是侏儒,人均身高仅1.18米(不计正常村民)。
特维尔所说的这个侏儒村叫马克胡尼克,位于伊朗与阿富汗边境约50公里的荒漠区,离最近的巴基斯坦边境也就70多公里,由于这里没有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植物也因土地贫瘠、气候干燥、降雨稀少而极难存活,自始至终都处于人迹罕至的状态中,数千平方公里面积只有13个村子。
年,伊朗考古学家在村子附近意外发现了一具长度仅25厘米的木乃伊,经研究表明是死亡于年前的早产儿,可这个身高长度却只有人类新生儿平均水平的一半,顺藤摸瓜后才找到了马克胡尼克村,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侏儒村。
随着研究的推进,科学家们在马克胡尼克发现很多难以置信的未解之谜,其一是当地饮用水的汞含量超过安全水平的多倍,接近0.3mg/L(合格矿泉水仅0.mg/L),正常人饮用数年便会出现脑组织不可逆损坏、器官衰竭以及败血症等症状,可当地人不仅没有这些迹象,智力也很正常,就连70岁高龄者都很普遍。
其二是自然环境的恶劣导致农作物无法存活或产量极低,畜牧业也几近于零,村民们亦无法保障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换句话说,这座村子是个名副其实的“素食村”,主要食物是大麦等高度抗旱的作物,以及相当稀少的萝卜、椰枣等等。
为了彻底搞清楚侏儒村的基因演化过程,科学家们对方圆千里内的所有族群都做了基因样本检测,甚至连阿富汗逃难来的难民也被列为研究对象,遗憾的是,上万份样本都没有与侏儒村接近的结果。
因而,科学家们又把精力专注在侏儒村上,从生活、环境、气候、饮食、血脉等各个角度入手,希望能找到马克胡尼克村民兼具“侏儒”、“抗*”与“长寿”特质的原因。
马克胡尼克村处在两座山脉围成的斜谷中,现有居民约人,但实际常住人口不足人,整个村子约有栋房屋,其中层高低于1.5米的超过栋,如果以这个比例计算,那马克胡尼克患有侏儒症的村民大约在人左右。
然而,事实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特维尔询问的那个“小姑娘(实际27岁、目测身高1.2米)”告诉我们,登记在册的、身高在正常水平70%以下的村民共有人,大部分正常身高的村民都已离开村子去了别的地方生活。
那么,难道是因为身高原因才建了这么多矮房子吗?身高固然是因素之一,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贫瘠,因为马克胡尼克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才有公路,在此之前,人们只能依靠牲畜来搬运盐、油等必需品,而建造房屋所需的建材只能就地攫取,哪怕如此,矮小的村民们也要往返几公里才能搬来碎石、枯草等材料。
从生活角度来说,建造低矮房屋在保温方面也有更明显的优势,夏季高温则以厚实的屋顶来隔绝,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早期动荡不安的年代,这种低矮的房间也不容易入侵者发现。
通过朋友,特维尔联系上了村里的猎人安特维奇,我们才得以实地参观,安特维奇一家五口住在一栋连通的矮泥屋内,后排居然还是双层的。然而令我倍感惊讶的是,安特维奇的父亲身高只有1.3米,而他却超过了1.75米,与传说中的“遗传侏儒”并不符合。
房屋呈圆拱结构,墙体厚约0.5米,内部以枯木为支架支撑房顶,正厅有一张巨大的地毯,四个角落都放满了蓄水的瓦罐,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室内湿润。
安特维奇从小跟着叔叔学打猎,可随着猎物越来越少,两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困难,平时去公路边收集点废弃物变卖维持生活,好在年伊朗实行低保户保障措施,这些贫困老人才算稳定生活。
与安特维奇家一样,叔叔家里也很矮,唯一的电器就是一盏昏暗的灯泡。
参观村里唯一一名“识字”的奶奶家时,老人翻出了她整理的“侏儒村日记”,其中收录了她所知道的所有侏儒村往事,比如第一个外国人是年来到这里的,给人们留下了一包可可种子,但没有种活;第一瓶可乐是7年进村的,9个村民分享了这瓶可乐,他们给可乐起了个“打嗝水”的外号;9年第一个志愿者教师进村,第一堂课有多个学生,但多数人都是凑热闹去的。
由于当地水源与食物的汞含量都已超标,我们没有在村里吃饭喝水,约好的车一直等到入夜才来,看到村里亮起稀稀拉拉的灯光,突然想到爱尔兰作家乔纳森写的《格列佛游记》,书中的利里普特岛上就住着一群小矮人,他们的房屋也跟马克胡尼克一样类似蘑菇房,不一样的是,书中的矮人村生活无忧无虑,而现实中的却是这般艰苦。
(纪实类旅游文章不好写,希望能得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