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葡菌败血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明朝爆发鼠疫,京城4个月死亡15的人口, [复制链接]

1#

欢迎来到照理读史!

“瘟疫”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即使是发生在现代社会,像“埃博拉”、“鼠疫”等疾病还是能够造成极高的致死率,而古代交通不便,医疗水平也不高,发生在古代的瘟疫,最终又是怎么消失的呢?

明朝末年,中国爆发了一场烈性瘟疫,根据记载,城内昔日热闹的街巷全部人烟稀少。据说这场瘟疫的原因,是因为起初发生了旱灾,继而引发饥荒。

不少人没有食物可吃,有的会去和老鼠抢夺食物,极端情况下甚至把老鼠吃了,这才让鼠疫病*传播到了人类的身上,引发了鼠疫。

这场鼠疫发生在年的山西,年传播到北京。当时,眼看着身边的人短短几天里呕吐腹泻不止,最终死状凄惨恐怖,很多人开始到处逃亡,而这也就导致最终整个华北地区都被鼠疫肆虐。

当时的文字记载是这样说的:“街坊间小儿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已二十余万”。仅仅年8月到12月之间四个月的时间,京城内就有五分之一的人都死于这场疾病。

而且,明朝末年还面临着李自成和清朝*队对抗明*的战争,如此大规模的*队迁徙,更加速了瘟疫的传播,同时也给了本来就日薄西山的明王朝致命的一击。

李自成攻进京城的时候,面临的是一座“人*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到底当时的情况有多么凄惨,咱们可以通过当时的一些记载来想象一下:患者“饮食不进,目眩作热,口吐败肉,或阖门皆殁”。

当时人们都管鼠疫叫“疙瘩病”,史书描述道:“夏秋大疫,人偶生一赘肉隆起,数刻立死,谓之‘疙瘩瘟’,都人患此者十四五。至春间又有呕血者,或一家数人并死“。可见,当时的鼠疫究竟有多么可怕了。

一直到次年十月,北京城内至少五分之二的人死亡。就在这时,北京来了一位后补县佐的福建人,开始用“刺血法“治病,每天排队等待医治的病人多达数万人。

随着冬天来临,气温骤降,不少老鼠都被冻死,再加上那位大夫的诊治,北京城内的鼠疫最终才逐渐消失。

明朝末年的这场鼠疫给大明王朝造成了极其重大的损失,同时伴随着罕见的低温、干旱。旱灾、蝗灾、瘟疫并发、再加上李自成和清朝*队的入侵,明朝的统治也就走到了尽头,成为了历史。

即使是放到现在,鼠疫仍然被人类视为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被列为甲级传染病,传染迅速,致死率高。

一般来说,常见的鼠疫分为两种,也就是腺鼠疫和肺鼠疫,腺鼠疫的死亡率大致在50%-90%之间,而肺鼠疫的死亡率则是70%-%,得了鼠疫的病人,希望渺茫。

除了这两种,还有败血症型鼠疫,患者往往在患病两天之内死亡。当然,也还有其它种类的鼠疫,但这几类最为常见。

说到这,咱们平时还是得注意一点,不要乱吃、乱摸野生动物,保持卫生,预防大于治疗,不论哪一种疾病,健康的生活环境和习惯才是王道。

原作者:李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