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恒大的新闻不绝于耳,舆论对于恒大债务暴雷的消息议论纷纷,甚者拿之与引发金融海啸的雷曼兄弟相提并论。其实,恒大的症结在中国众多的房企中是司空见惯的,只是恒大太大且关联企业众多,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天的恒大肯定不会重现往日“豪气”,但作为掌门人的许家印,在中国房地产历史上绝对是一个值得一书一说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扒一下这位曾经的中国首富。
01
多灾之秋与“许工厂”
年6月,侵华日*进犯河南,国民**队抵挡不住,决定在花园口挖开*河大堤,借以淹没豫东平原,阻挡日寇西进。很快,东南方向的周口太康县一片汪洋,水面只剩一些地势稍高的“岗子”。高贤乡的聚台岗成为一座6平方里地见方的孤岛。
当年10月,共产*游击队到聚台岗开辟水上抗日基地,村里先后有多人参*。其中有一个16岁的小伙儿许贤高。许家几代单传,所以组织上安排他做一些放哨站岗的差事。但他坚持要跟船队搞运输、打*子,后来因表现好入了*。
到年抗战胜利后,国共关系破裂。在反围剿战争中,许贤高负伤被迫退出部队,回河南老家务农。新中国成立后,许贤高在生产队担任仓管员,干些看管物料、分发农具、记工分的事。农闲时种一些柳树去卖,以补贴家用。他娶妻生子后遇到了灾荒之年,妻子也许是病故,只留下一女。
50年代中期,许贤高又与一位带男娃的妇女重组家庭。年10月,他们家新添男孩。按族谱,孩子属于“家”字辈,取名家印。也许是出于农村人对“吃国家粮”的热切渴盼,许家印的小名被叫做“工厂”。
年,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份,许家再遭劫难。6月,生下许家印才8个月的妈妈得了败血症,好不容易捱到寒冬最终还是离世了。1岁3个月大的小家印成为了“半个孤儿”。痛失母爱的他跟奶奶长大。奶奶酿得一手好醋,所以许家印从小就跟奶奶走街窜巷卖醋。后来又跟爸爸卖柳树苗和柳木,算是接受了最早的商业启蒙。
农村老太太教育小孩子,要么溺爱要么打骂。小家印性格倔强,如果挨打就会坐在地上哭,怎么拉都拉不起来。转眼到了上学的年纪,那天许家印从学校学会了“我爱北京天安门”几个字,回家念给奶奶听。奶奶脸上绽放的笑容,让许家印在几十年后依然记忆深刻。
02
苦涩童年与“许窝头”
也许是奶奶对文化很看重,对孙子有期待,让幼年的小家印用功学习,成绩不错。当时条件艰苦,学校是茅草房盖的,课桌是泥糊土台子,一下雨教室就漏成一片泥塘。如果说这些还可以勉强接受,那么如何解决身上衣裳口中食,就成为了家里的最难题。
许家印的所有衣服被褥都是补丁摞补丁。到冬天,茅草房四面透风,把双手吹得跟萝卜一样肿胀,又像干旱的大地一样皴裂。后来许家印自己用泥糊了一个小火炉,冬天装上木炭带着去学校,才稍微好一点。
而在吃上基本就是地瓜,以及地瓜面做的窝窝头。到中学时因要住校,只能每次带满一周的窝头。大热天的,窝窝头两三天就长毛,许家印就用水冲一冲,把绿毛洗掉再吃。有一次窝头可能是霉烂得厉害,小家印吃了腹泻不止,好不容易折腾地救了过来,回到学校后还是没有别的可吃,只能继续吃发毛的窝窝头。
初二那年,许家印突发奇想,想去看一看城市是什么样子。于是就邀了几个同学,一起步行去太康县城。聚台岗离县城有40里路,路况差,几个孩子走了一整天才到县城。没钱住宿,就在马路边随便找个地方凑活了一夜,第二天再走回来。对于真正的城里人来说,当时的太康县能算什么城市呢?但是对许家印来说,却见识到了与村里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他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跳出农村,走进城市。
03
挺进武汉的“许清华”
18岁,高中毕业,在那个推荐上大学的年代,许家印的父亲就算是老革命,也因为自己没有背景,而不得不眼看着其他孩子被推荐上学。进城的念头在他的心里深深烙下了印记,听说邻居家有个亲戚在城里的公安局工作,许家印就满怀期望地给那个人写了封信,请他帮忙在城里找工作。可想而知,这怎么可能呢?许家印的信如泥牛入海。他只能选择留在生产队务农。
当然,作为村里少有的高中毕业生,许家印还是比一般的村民更占优势,他请大队干部喝酒,谋得一个拖拉机手的职位(差不多同一时段,俞敏洪也在干这个活),同时,还在生产队负责一些治保等工作。网络流传他当过掏粪工,严格地说不准确。在农村都是村民自己挑粪。当时,由于营养不良,许家印一米七六的个头,体重才九十斤。为改善生活,他得寻求一些别的赚钱门路。
看到搞运输能赚钱,他便搞了一个板车,跟着堂哥去运石灰。结果,瘦弱的许家印根本就不是拖板车的料,第一趟运输就在下一个陡坡的时候翻倒,石灰撒了一地,车子也摔散架。
年,国家恢复高考。这个消息令许家印异常兴奋,他马上就报了名。那一年,许家印报考了清华。考试时正值初冬,天气很冷。许家印从考场出来,数学老师陈学然抓着他问:“加印,考得咋样?”许家印擦着汗说:“噫,拜提了陈老史,俺啥也不会。”第一次高考,给许家印挣来一个“许清华”的称呼,成为村里的笑柄。
好在只相隔8个月,年的第二次高考就来了。这一次,许家印准备充分,考出了个周口第三的好成绩。不过也许是第一次报清华落榜的惨痛经历让他心有余悸,这一次他非常保守,只报了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他曾说,之所以选这个学校是因为他认为钢铁厂肯定在城市里。就这样,年秋,许家印来到了武汉求学。
当时的经济条件下,许家印本来是读不起大学的,好在国家资助求学*策,每月有14元的助学补贴,让他能勉强度日。这样的清苦日子里,能在武汉街头吃上一碗一毛钱的热干面,就是最奢侈的享受了。但就这许家印还是被老师发现,批评了一通,说他是“靠助学金生活,怎能这么浪费钱”?
高中的物理老师程守得和数学老师周然夫妇得知许家印生活窘迫后,给了他20元生活费。几年后,许家印回报给老师一台彩电,年他又赠给老师一套装修完好、家具齐全的房子,以感恩当年对他的照顾。
为让日子稍微好过点,许家印又起了做小生意的念头。他想起老家周口的苹果不赖,而武汉苹果贵,从周口贩苹果到武汉卖能赚钱。于是,他鼓捣几个同学一起凑了笔钱,在周口收购苹果贩卖到武汉。当时的运输和存储条件差,苹果到学校时很多都烂了,所以这次的生意不算成功。不过他的社交能力却得到了充分发挥,在班上许家印担任了学生会的干部,组织学生劳动和搞工作,都干得很好,成为班上较快入*的学生*员。
顺便说个细节,年,许家印大三,被老师派去看管学生会的库房(许贤高在生产队也是看库房,这不知算不算是子承父业)。库房里除扫帚拖把等杂物,还有一个贵重物品:电视机。当时正值中国女排挺近世界杯,许家印的工作包括了给大家直播女排比赛。那年11月16日,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当时全中国都疯狂了,所有人都跑到街上又哭又笑,又蹦又跳。武汉钢铁学院的学生想起学生会的库房还有很多扫把,就冲进去抢了当火把。许家印刚开始还拦一下,后来一看根本拦不住,干脆也兴奋地抡起一把扫帚,点起火加入了狂欢队伍。
28年后,对这一场景念念不忘的许家印,专程组建了一只女排队伍,并把头年刚率队获得奥运会冠*的郎平从美国请回来,担任了恒大女排的主教练。
04
进城圆梦的“小皇帝”
年,许家印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河南舞阳钢铁厂,小名“工厂”的他终于在24岁圆了工厂梦。不过这个工厂的位置,离许家印原来期盼的大城市相差甚远,位于离老家公里外的豫中山区。许家印心中并不满意,但那年代没有自谋职业一说,每个人都是“革命的螺丝钉”,国家把你安在哪儿,你就得老老实实待在那儿。
据说他是第一个分配到舞钢的大学毕业生,所以厂里很重视,车间主任亲自去火车站接许家印。在做了很短时间的技术工后,许家印很快就被委任为热处理车间的主任助理。他的管理才能很快体现了出来,入职仅两个月,他就组织制定“生产管理条”,在全车间推开。这些管理制度,很多都成为后来整个舞钢的标准管理制度。
脑子灵活、交际能力强,加上干活拼命,许家印很快就在车间里崭露头角,第二年就被提拔为车间副主任。在提拔的推荐表上,领导如此写道:“专业强,人朴实,能吃苦,很聪明,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管理上有一套”。许家印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多强呢?当时他被派到鞍钢去学习。在那里的短时间里,他就把鞍钢全套的热处理技术和规程都抄了回来。
要知道,想做到这一点非常难。因为技术和规程很多都是车间里那些年老成精的师傅秘而不宣的真经,只有关系够到位,他们才会传授。许家印只不过是短期学习,就能把全套弄回来,绝对是搞关系的高手。就连他的领导都不得不感慨:“许家印你可真有本事,我的面子都没那么大。”
工作三年后,许家印成为热处理车间主任,手底下管着多人。由于管理上说一不二,人称他为“小皇帝”。此时他才27岁。在许家印的管理下,热处理车间成为舞钢的明星车间,其他部门的人川流不息地来学习。后来,许家印干脆找人拍了一部专题片——《热处理在前进》,成为舞钢传遍全厂的学习资料。年,舞钢公司在冶金工业部评比中拿了23项奖,其中6项是许家印的。
除了工作上春风得意外,许家印的爱情也一帆风顺。进厂第二年,他就和同事丁玉梅结婚,并很快生下第一个孩子许智健。也许是太顺的缘故,冥冥中有一个平衡,30岁以后的许家印开始原地踏步。工作出众、社交能力超群,许家印的仕途却被牢牢钉死在了车间主任这个位子上。仅用3年就当上车间主任的他,后来整整在这个位子上待了7年,纹丝未动。年,许家印34岁,未来的路看起来依然没有任何改变的可能。
这时,他在厂里也越来越不如意,车间管理得好、效益好、福利多,无形中给了别人压力,甚至还被领导批评,说车间“怎么老是发东西”。有一次,许家印因卖掉车间废料给职工发福利,受到厂里调查。这件事终于让他下定决心要离开舞钢。
当然可能还有另一个原因,这也是在任何关于许家印的公开资料中都未讲道的,算是猜测吧!那就是计划生育*策的影响,因为许家二公子PeterXu就是在这段时间前后出生的。当时的计划生育*策要求,国企职工正常情况下只允许生一胎,Peter的出生意味着许家印不得不选择离开。这纯属豹纹君的臆测,但当时的很多事情是不便于明说的。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许家印选择离开的那一年,在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的鼓舞下,一大批体制内人纷纷跳出来选择下海,不少人后来成为了著名企业家,形成了一股独居时代特色的“九二派”现象,许家印也是其中的一员。
05
下海伊始与“许业务”
年,许家印跳出舞钢,怀揣工作10年的两万块积蓄,孤身一人到了深圳。由于积蓄不多,要省着用,许家印没有租房,也没有住旅店,而是借住在朋友家,在走廊上睡了三个月。为了找一份好工作,他精心设计了简历,把自己的过往经历和成绩满满地写了30多页。但这本厚重的简历投出去多份,却没有收到一个回音。
后来还是朋友提醒他:你的简历太厚,招工的人根本就不会看的。许家印才如梦初醒,把简历缩减为两页。这一次,他倒是拿到了3个0ffer,选取其中一家叫“中达”的贸易公司,当时的月薪给到他元。
之所以选中达,是因为他觉得中达的老板最具“才智和胆略”,是他的菜。后来这个老板果然教会许家印很多东西,让其一生受益。34岁的许家印,在中达做业务员。由于对市场什么都不懂,他嘴巴甜得很,见人就叫“师傅”;就连公司二十来岁的小姑娘,他都很客气的对待。他的社交能力和人脉关系,在贸易行业再次找到了用处。三个月的试用期后,他很快给公司拉来10万元的单子,并荣膺办公室主任一职。
为把自己在舞钢10年的人脉用上,许家印说服中达老板成立了一家名叫“全达”的公司,和舞钢合作做钢材生意。老板同意并任命他为新公司的总经理。成为全达的一把手后,许家印把妻子、岳母和两个儿子接到了深圳,和别人合租在一个两室一厅的小房子里。合租的人屋里有空调,而许家印和家人住的客厅及卧室却装不起。于是,在深圳的酷热下,丁玉梅和两个儿子只能睡在别人的卧室门口,蹭蹭门缝里透出的冷气。
好在全达生意很快有了起色,不知是因为中达老板搞关系厉害,还是许家印长袖善舞,全达拿到0万的银行贷款,业务迅速开展起来。年,中达的老板想派许家印去长春开拓业务,但许家印在做钢材生意中,敏锐地觉察到广州房地产市场的广阔前景,他向老板提出能不能不去长春,改去广州,打理老板在广州的房地产生意。老板答应了。于是,94年的国庆节,许家印带着几名员工开车从深圳到广州,当起了广州鹏达公司的总经理,正式涉足房地产。
许家印接手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是珠岛花园。全部资金就是全达转过来的1万。
对许家印来说,房地产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在珠岛花园项目前,他连容积率是什么都不知道。但他超强的办事能力和管理才能在这个项目上得到了发挥。当时,完成整个开发项目的手续,需要盖一百多个章。在那个年代办过事的人都知道,别说一百多个章,就是一个章都要费时很久。而许家印带着团队,当年就把这些手续全部跑完。
此外,与当时广州市场上时兴的大户型不同,珠岛花园第一期的几百套房子全部采用小户型、低价格的设计,很快就销售一空。资金的快速回笼,让鹏达1万元的启动经费不再捉襟见肘,反而在两三年里迅速滚动到2个多亿。
到年,珠岛花园成为广州著名楼盘。许家印的工资也比92年入职中达时有了大幅增长,一个月能拿0元。5年增长到6倍,这工资涨幅不可谓不高,但比起许家印为公司做出的贡献来说,还是有些“小气”了。许家印向老板提出再涨工资的请求没有通过,最终他决定离开中达。他把原来和中达老板一起成立的广州天帝公司独立出来,并在第二年将其更名为“恒大”。
日后谈及此事,许家印称:如果当时我能拿到10万到20万的年薪,可能就不会去想创业的事,也就不会有恒大。不过,尽管离开中达,他对中达老板一直心存感激,哪怕自己日后成为中国首富,每年都还是要拜望前老板,态度依然毕恭毕敬。
今年,当恒大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时刻,不知已经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许家印,能否顺利渡过此劫?
06
如日中天的“许老板”
从恒大开始,许家印终于拥有了一家完全由自己掌舵的大船。人们从此称他为许老板。许老板为恒大拿到的第一块地,位于广州工业大道。听此路名,大家也能想到当时是什么样的。路的两侧全是工厂,而许家印拿的地,是一块几乎不可能卖得好的地,因为它前身广州农药厂。
更难的是,许家印没有足够的钱。他打工几年工资不高,家累不小,并没存下多少积蓄。现在离开前东家的支持,要开发房地产,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广州农药厂地块总面积11万平,光土地出让金就需要上亿,根本不是许家印能承受得起的。
换作一般人,这种情况下估计就没辙了,也没能力做这样的项目。但,许家印可不是一般的人。
他用几招就让难题迎刃而解:
一是和土地出让方谈判时,确定“不还价,只谈付款条件”。对于对方提出的土地出让价格,许家印一分未降,只不过提出“可不可以分期付款”。最后把原本要上亿元的土地出让金,降为第一笔只需支付万元。
二是发挥自己搞关系的特长,拿下万元的银行贷款。除去万用来交付土地出让金首期,还剩万可以作为公司运作和项目营销费用。
三是拿地后,他把农药厂地块掘地三尺,原来的土石方全部清走,从外地运来新土填埋,解决土地污染问题,让购房者安心。
四是采用施工方代资的开发模式,降低前期的资金支出。
五是继续采用小户型、低单价的快进快出模式,采用高规格的设计和大手笔的营销,以追求房款的快速回笼。
六是许家印拿出了超强的执行力。在他带领整个团队玩命赶进度的情况下,这个名为“金碧花园”的项目,创造了“当年征地、当年报建、当年动工、当年竣工、当年售罄、当年轰动、当年入住、当年收益”的记录,是中国房地产开发史上的一个奇迹。
年8月8日,金碧花园小区公开发售,首期套房只用了半天就售罄,一下子回笼资金多万。有了这笔钱打底,后来的事情对许家印来说,就是水到渠成了。
此后,许家印陆续开发了金碧花园二到五期,将其打造成广州知名楼盘。恒大也很快就挤进广州房地产公司前十。但,许家印岂会满足于广州前十?从0年起,他开始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储备人才和土地,给1个工程部经理夸张地配备8个副经理。
4年时,恒大在广州已有十几个楼盘,按照正常工效只需人左右,但恒大的员工数超0,等于一半以上都是用来储备的。也是这一年,恒大开始从广州单一市场,变为在全国拿地,开始喊出“打造精品”的战略。此前由于恒大资金链紧张,许家印采取拼命控制成本的措施,在公司形成省钱理念。后来,为了改为精品策略,他又不得不花大力气调整公司的思路。
效仿海尔张瑞敏的改革突破力,许家印没有砸冰箱,而是不惜把已花0多万快要建成的某小区中心花园全部砸掉重建,还把公司员工叫到现场观看。这一招果然震撼,给员工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让购房者印象深刻,产生的广告效应也出乎意外,远超千万价值。此后,恒大就开始了全国的攻城略地,一步步成为今天的宇宙房企。
07
大象起舞与“许首富”
6年6月,许家印开始谋划恒大上市。他用一年半的时间做充足准备,终于在年3月向外正式宣布拟上市的消息并开始全球路演。根据当时恒大的经营情况和土储状况,如果上市成功,许家印将一举成为中国首富。当时诸多媒体已经把这个话题吵得火热。
这是一场极其疯狂的豪*:许家印此前一年半大肆扩张,不仅土储达到全国之最,手里同时在建的项目竟有33个。为维持这个规模,许家印手头的资金已经紧绷到无以复加,这也为他日后的疯狂举债埋下了伏笔。那个房地产暴富的年代,胆大举债的企业都膨胀得很快,危机隐于冰川之下,表面的繁华掩盖不住实在的危机。他大胆扩张,一方面想做大规模,为上市争取一个好条件;另一方面也因为有上市作为底气,希望能够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解决恒大庞大的资金需求。
但3月14日,受次贷危机拖累,美国五大投行之一的贝尔斯登宣布濒临破产,无法自救,被迫接受美联储的紧急救助,继而被摩根大通收购。这是自年大萧条以来,美国投资市场首次出现的情况,意味着次贷危机再升级,引发全球投资市场的风声鹤唳。
在此情况下,原先已和恒大谈妥的基金纷纷撤回投资计划,或者大幅压低招股价格。许家印被迫宣布暂停上市,这一下恒大如临深渊,随着上市计划的泡汤,原本已非常紧绷的资金链有可能断裂。市场普遍认为,恒大很快就要倒下了。
在紧急的情形下,许家印干得最多的事居然是打扑克。那段时间,不管多忙,他都要每周抽时间专程到香港,陪人打扑克,不是锄大地,就是斗地主,相当于在牌桌上班。不过,和他打牌的可不是一般人,而是香港巨富郑裕彤及其公子郑家纯。两三个月下来,许家印和郑氏父子的关系已无比紧密,而且还认识了刘銮雄、杨受成等香港大亨。
就在许家印耐心锄大地尚未收获时,他的资金链随时处于断裂状态。很多人都劝他卖掉一些地,许家印拒绝了。他认为,如果到了卖资产的地步,恒大品牌信誉就会一落千丈。年,汶川地震突然发生,震惊全国。许家印当即提出恒大捐款0万,这一提议在集团内部引起争议,很多高管认为,恒大自己的资金链已紧绷到如此地步,不应该捐这么多。
但许家印不为所动。他认为,0万除了体现恒大的社会责任感外,更重要的是让社会看看——恒大“不差钱”,远没有到不行的地步。这种心理效应后来迎来了一个契机——国家的“四万亿”救市大礼。
最终,6月的许家印与郑裕彤等人,以及部分国际金融机构达成了协议,恒大拿到5.06亿美元的融资,燃眉之急稍解。彼时,本就不胖的许家印,身体已整整瘦了四五斤。
那时的许家印得到了香港富豪的鼎力相助,而作为恒大的重量级股东,刘銮雄夫妇一直都很看好这家宇宙房企。当恒大在遭遇更严峻的危机,刘銮雄夫妇却忽然倒戈而去,富商的血是冷的,但也是很理性的。有福同享没的说,但有难同当有时候只是为了表达一种情感,却不一定是真的“有难同当”!
除了资本市场融资外,恒大当年还推出多个折扣空前的楼盘,开盘价格低至7.5折。这价让许家印多年后想起来,心还有些痛。但当时没办法,为回笼资金只能选择割肉。到年底,恒大全年销售收入从上一年度的30亿,一下子冲到亿,由此跨入中国房企“百亿俱乐部”。同时,随着国家发改委抛出的“四万亿”等系列刺激*策,国内房地产市场迅速回暖,到9年,恒大这只大象终于缓过气来。
9年11月5日,恒大地产上市成功,当日收盘市值高达亿港元,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民营房地产公司。而许家印也以亿元身家荣膺内地首富。值得一提的是,恒大为上市成功准备了盛大庆典。但随着福布斯也在当天更新了富豪榜,“许家印成为首富”这个新闻的热度,远远超过了“恒大上市”。许家印当即决定取消所有庆祝会和新闻发布会。
08
八冠恒大与“许英雄”
就在恒大上市的同一刻,与地产毫不相干的另一个赛场,一件大事发生了。9年11月,广州一支中超足球队涉及*球案件被曝光,原投资方宣布退出。年2月,这支球队受罚降级,从中超联赛落入中甲。一周后,许家印宣布入主这支球队,成立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
从此,中国职业足球一个新的时代开启。
如同15年前许家印开始干房地产时一样,一个连容积率是啥都不知道的门外汉,愣是在房地产圈里干成了大红人。当他涉足另一个陌生的领域足球时,他甚至连球都不会踢,可是却放出豪言:5年内,拿亚冠。这个在中国足球历史上看起来似乎有点违背自然规律的愿望,让许家印得到一个“球都不懂”的评价。
而许家印的做法是——只争朝夕。在年3月1日谈好合同后的10分钟,恒大1万资金就打到了俱乐部的账上。1小时后,俱乐部的注册资本从0万增至1亿。这速度,恐怕也是中国足球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记录。
当月,许家印邀请韩国名教李章洙来广州谈事。李章洙跟太太说,我到广州去几天就回。结果到广州后,许家印当天就跟他谈妥聘任,速度快到李教练都不敢相信——他没时间跟老婆商量,就发现自己已签好约了。这事还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因为球队原主教练直到宣布换帅前1小时才得知,而主管部门广州市体育局和广州市足协更是看到新闻才得知。后来,许家印不得不专门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现场向前主教练、主管部门及球迷道歉。
除速度外,许家印还采用了“重金+铁腕”的治队风格,花万年薪引进李章洙,又花上千万引进郜林和郑智,后来更是大手笔引进穆里奇、孔卡,直到最后以1万欧元年薪的天价引进传奇教练里皮。
至于比赛奖金,更是不在话下。只要踢赢,就奖万;哪怕踢平,也奖万;不过,如果输,就扣万。在管理上,许家印完全是铁腕式的,把管理公司的那一套用到了足球上。如“五必须”、“五不准”、“五开除”等。有一次,他在电视上看直播,看到郜林被裁判出示*牌后,向裁判提出抗议,就马上打电话给俱乐部负责人,说郜林违反了“五必须”里面的“必须无条件服从裁判判罚”,要求当场处罚郜林10万元,语气严厉:立即,马上,散场就办!
有足够的钱、有牛逼的人、有严格的纪律,这样的队伍,战斗力不强才怪。就这样,在许家印的调教下,这支被降级到中甲的球队,只用了一年就以中甲冠*身份回归中超,并于回归当年拿下冠*。此后连续7年,恒大都没有让冠*奖杯易手,创造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八冠王”奇迹。
而对中国球迷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恒大和年两度问鼎亚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年:当时,中国国足已经沦落为亚洲三流,连打泰国都能干净利落地输个1比5,被称为“中国足球最落魄时刻”。在此情况下,恒大成为当时中国球迷心中唯一的亮点。当恒大一路高歌挺进亚冠决赛,并最终问鼎时,许家印已成为球迷心中的“许英雄”。
此后,许家印在香港一顿酒,把马云也“忽悠”进来,恒大俱乐部更名为恒大淘宝俱乐部,并且成功上市,成为亚洲足球第一股。随着恒大足球队的所向披靡,恒大这个品牌,也在中国叫得无比响亮。
这种广告效应,以及其中赋予的文化、*治内涵,是多少个亿都买不回来的。
09
多元遇挫与“许土豪”
不过,在地产和足球领域屡创奇迹的许家印,也并非无所不能。年11月,借助恒大足球夺冠的东风,恒大推出“恒大冰泉”品牌。营销非常成功,很快就为全国所熟知。许家印向合作伙伴宣布:“要做就一定做强做大,恒大冰泉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年销售额要达到亿,年亿,年要做到亿。”
如果从今天看,我们不得不说,许家印布局的矿泉水这个产业是大有前途的。毕竟年,农夫山泉的创始人钟睒睒身家多亿,靠卖水为生愣是爬上了中国首富的C位。
但,恒大冰泉的经营却不尽如人意。在恒大足球大力推广和恒大大手笔的广告轰炸下,恒大冰泉销售额从没突破过百亿。反而每年都巨额亏损,最终在年,许家印被迫卖掉了“恒大冰泉”。
年6月,恒大又宣布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由恒大旗下的上市公司“恒大健康”具体操刀)。不过不知为何,他选择的合作伙伴是FF,也就是贾跃亭的法拉第。要知道,那时候乐视早已出现债务危机,贾跃亭也已滞留美国不归。与FF合作,风险大。
所以很多人都猜测许家印醉翁之意不在酒,至于在什么,那就见仁见智了。果不其然,在极短的蜜月期后,贾许之间很快就闹出矛盾,以至恒大健康和FF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
与FF的合作失败后,许家印并未放弃造车梦,而是先后入股瑞典NEVS、卡耐新能源、泰特机电、英国Protean等公司,并在全球范围招揽顶级人才。年3月,许家印放豪言,声称“要用3-5年把恒大汽车打造成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到年10月,以许家印预期最短的3年计,时间已过去一半,恒大虽然发布一些车型,但目前离量产还有一定距离。不过,尽管车还没有开卖,恒大健康的股票却已从年6月的亿港元,一路飙至多亿港元(已更名为“恒大汽车”)。从资本运作角度看,不管造车进程是否顺利,许家印都已取得商业的巨大成功。
不过,另一个项目的资本运作,许家印却遭遇了巨大压力。年,恒大入股A股上市公司深深房A,希望在内地借壳上市。为此,恒大引入1亿元的战略投资。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次资产重组迟迟无法进行。按约定,如果不能重组,恒大需在年1月31日之前偿还这些战略投资,并支付相应分红。
年9月24日,网上开始疯传一份文件,号称恒大因为深深房重组项目,需要省*府支持,否则只能违约,后果将十分严重。文件开头有“恒大集团有限公司”红头字样,结尾有“恒大集团有限公司”公章,中间带有极其罕见的企业向*府发出要挟的内容,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
几小时后,恒大辟谣,声称该文件系凭空捏造,纯属毁谤,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事情并未因恒大辟谣而降温,恒大股票和债券都经历了一段暴跌时段,一些网民认为,即便文件是假,1亿的战投终究是恒大需要处理的。而今天回头来看,恒大的债务危机确实是早有苗头,只不过大家没想到来得这么突然。
年9月25日,恒大发布一则公告,宣布公司账上还有两千多亿现金,销售回款同比增长51.3%,公司成立24年,共计借款两万多笔,没有一笔晚付晚还的。言下之意:第一,我有的是钱,1亿完全在受控范围之内;第二,我信誉良好,绝不会违约。此后恒大集团也是接连发布利好消息,一些国际顶级投行也站出来帮恒大站队。
当时在恒大筹集战投资源的同时,网上流传出一张许家印和一帮大佬喝酒的照片,其中包括与苏宁的张近东交杯的图片。这样的人脉圈,对许家印还真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在年,张近东与许家印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而他们的境遇也极有可能像这张交杯图一样,命运相似(张近东退位,苏宁易主国资团;而恒大,目前得到的消息是有可能会引入战投,大概率是国资系,而许家印自然也会选择退隐)。
10
备受争议的“许教授”
纵观许家印创立恒大的这些年,他想要做的事,多半都达到了目标。有过一些损失,但和他已经得到的成就相比,还是瑕不掩瑜的;遇到过一些挫折,甚至见过一些大风浪,但也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豹纹君看来,许家印的事业是成功的,他用超强的胆识、交际能力、抗压能力和管理能力编织了一个地产帝国。从胆识上讲,他从来不会因自己暂时不具备条件,而放弃自己想做的事。
身无分文就敢去争夺上亿的地产项目,买一只降级的问题球队就敢放言拿亚洲冠*,对汽车和新能源领域完全不懂,就号称要打造世界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对普通人来说,想都不敢想的事,对许家印来说就像喝水吃饭那么简单。
从交际上讲,他在自己白手起家时,就能搞定银行贷款;在没有地时,能以优惠的付款条件拿地;在需要跑开发报建时,能在最短时间就盖好一百多个章;在公司快没钱时,能搞定郑裕彤、刘銮雄等富豪投资人……
这等长袖善舞,难怪他可以从零开始,短短20多年就把事业做到今天。当然,恒大的问题其实不能全部归为许家印的战略失误,个中因素是极其复杂的。其实就像某位哲人说过的,战士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接受考验的,没有风平浪静的战场,一定会是充满了危机和血雨腥风的一段坎途。许家印目前面对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境况。
从抗压能力讲,他时刻处于“用1块钱去做20块钱的事”的状态,不仅工作强度极强、压力巨大,而且事情失败的可能性也高。几次重大危机,放在一般人身上,可能早已坚持不下去了。
但许家印完全已习惯这样的状态。在年上市失败后的最紧张时刻,许家印依然该干嘛干嘛,外人根本看不出来恒大的现金流已到岌岌可危的程度。甚至那时,许家印还能耐心地拿出三个月时间去陪人打牌,还坚持不卖资产,还要给地震捐款。
当然,今天在面对真实的“内忧外患”下,他也能理性地通过变卖资产、督促交楼、求助各方,以解决恒大目前的信任危机和债务难题……也许,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是这样,在别人看来绝对不可承受的压力,在他们来说都是需要正常面对的事,或者说面对困境对他们来说已是一种家常便饭。
从管理能力讲,恒大偌大的公司囊括了9万员工,在许家印手底下如臂使指。恒大的执行力强,可见一斑。实际上,在中国的大公司中,论执行力可能没有超过恒大的。他开发一个项目,“八个当年”已成标配。很多往往从拿地到开售,也就短短三四个月。
据悉,如果许家印上午想要成立一家子公司,下午这家子公司就已经组建完并开始办公,而其管理团队成员极有可能是当天从东北调到广东的。投资人蓬钢曾建议恒大搞一个活动,结果他上午提出建议,当天恒大就已把活动策划搞完,第二天全国媒体已邀请到位,第三天活动就成功举办了。这种执行力,实在吓人。
一位恒大内部人士曾举过一个例子:恒大在贵州大方县有个扶贫项目,要做一个20万方的园林工程,刚开始外包给一家公司,吭哧吭哧做好几个月都没成功。后来有一次许家印去考察,对工程极其不满,马上要求把前面做的推倒重来,由恒大自己人接手,10天内必须完工。
做过工程的人都知道20万方的园林工程是什么概念,小一点的公司做一年都很正常,大一点的公司起码也得搞三个月。10天完成,几乎不可能。但恒大的人楞是在时限内把这个事给搞定了。后来,这个工程的施工过程还被拍成录像,成为恒大企业文化建设的代表作。
许家印从舞钢热处理车间到恒大集团,再到恒大足球俱乐部,很多管理制度都是他亲自制定。恒大的管理已经成为很多商学院研究的经典案例。许家印也早已是武汉科技大学特聘的管理学教授和博导,带出多名博士。所以他在很多场合也被称为“许教授”,这也是他特别喜欢的一个称呼。
不过,许家印一切为目标服务的强硬做法,以及严苛的内部管理,也引起了诸多诟病。在恒大,如果老板定好了一个目标,下属只有拼命完成目标这一个结果,不能有任何理由和借口。这也造成了员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严重的加班文化。恒大不成文的规矩是:基层一周要工作70小时,中层要工作80小时,高层要工作90小时。当然,许家印本人更是一个工作狂,凌晨三四点回家是常事。
对恒大的一些供应商来说,恒大则是一个很可怕的存在。一位曾和恒大打过交道的朋友说,恒大经常晚上来活,而且要得急,搞得他们经常需要通宵加班(貌似作为甲方的地产开放商有时候经常是这样滴)。
而恒大内部的企业文化也比较“独特”,在恒大每个人都必须看《恒大报》,学习许主席讲话,学完还要考试。公司企业文化和司歌,要求做到人人会背会唱。公司人员必须在朋友圈转发恒大的宣传文章,还会有专人检查,并纳入考核。感觉很有点中央集权化管理的味道。
许家印在公司内部地位极高,威严极大,很多人言必称“许主席”,对许主席的指示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许家印本人常常会在内部会议上把高管骂得狗血喷头。而这种做法也上行下效,以至于恒大内部,领导骂下属的文化盛行。
久而久之,很多高管和员工对“许教授”敬畏有加,或者可以称之为“许叫兽”。网上流传一个许家印打篮球的视频,让人看着立马能感受到到古代大臣陪皇帝下棋的惶恐,轻易地明白什么叫“伴君如伴虎”。从另一个角度看,许家印对员工或者对社会,都非常慷慨。
早在全达公司时,他就重新定义了“双薪”。当时,他发给员工的年底双薪是按照全年每个月双倍薪水算的,而不仅仅是“12+1”。后来创立恒大,员工工资在同行里属于最高层级。在慈善事业上,许家印从未缺席任何一次需要他捐款的时点。早在年,恒大刚创立两年,他就给家乡捐了上百万,重修一所新小学;1年又给村里修水泥路。5年,村里还专门为他立了一块“功德碑”。
在98洪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大灾难面前,许家印都有慷慨捐款的记录。事实上,在福布斯中国慈善榜上,许家印已5次登顶。从捐款数额论,他也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首善”啦。如今在恒大遭遇最严峻危机的时候,许家印连夜开会要求确保交楼,确保不影响所有的投资者权益,这是一个企业家应有的表态和做法。
这个备受争议的许教授,在继续的奔跑。许家印,已经是年过六旬,不过这段时间尤其明显的是他的白发更多了。从39岁创业到现在,他一路狂奔,就像恒大足球俱乐部的不断登顶。而如今,恒大帝国已经成为一个涉猎房地产、钢铁、物业、文旅、保险、足球、排球、教育、健康、汽车等版图的真正的帝国,但盛极必衰,或许就是因为跑得太猛,恒大真的遇到了阻隔,他需要慢下来,也需要更冷静。
毕竟,这是中国企业发展最好的时代,恒大不应缺席,恒大要恒大,必须学会稳和准,这或许也是许家印最应该恶补的企业战略思维!
希望恒大渡过难关,希望许家印能顺利地退隐!恒大挺住,相信是众多中国企业和广大恒大业主最希望看到的。正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要知道,许家印,可不是一个普通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