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臣倍健新上市的舒百宁是否是保健品?
温馨提示:本文仅从个人视角分析上市的基本情况,受制于认知范围,研究角度无法覆盖上市公司全部,仅作为交流与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分享内容如需要进一步了解,请联系具体分享人员(详见文章下方)
年7月20日,汤臣倍健发布最新科研成果“舒百宁”植物科技辅助降血脂。
汤臣倍健联合专业机构进行科学营养研发,与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青岛大学、荷兰国家应用科学院等多所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开展了营养干预与血脂健康的深入研究,与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一起成立了老年慢病临床营养干预研究中心,开展血脂健康临床营养干预研究。
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最终推出“植物科技”的新一代辅助降血脂产品舒百宁?纳豆红曲胶囊。
舒百宁以精准营养相关的新型检测技术、评价方法、人群数据库等为技术研发要点,采用经过发酵工艺的纳豆和红曲,更大限度保存原材料活性。每6粒舒百宁R纳豆红曲胶囊含源自红曲粉的洛伐他汀6mg。
红曲、纳豆源自植物,可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合成,从源头降低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坏的胆固醇)水平,起到辅助降血脂的作用。
舒百宁的发布,是汤臣倍健“科学营养”战略在心血管健康领域的重要落子。目前汤臣在心血管领域已经有鱼油软胶囊、辅酶Q10天然维生素E软胶囊、大豆磷脂软胶囊三款产品。
汤臣的鱼油软胶囊原料产地为冰岛、挪威的深海鱼,如三文鱼,秋刀鱼,沙丁鱼等,提取鱼油中富含DHA和EPA两种Omega-3系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鱼油主要功效为降低胆固醇,预防血管疾病,有效的调节血脂。深海鱼油含EPA被称为“血管清道夫”,它具有疏导清理心脏血管的作用,从而可以防止血液凝固,预防脑溢血、脑血栓和老年痴呆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目前鱼油已经有很多积极的人体试验数据支持。
大豆磷脂软胶囊是具有较强的乳化、润湿和分散作用,还具有促进体内脂肪代谢、肌肉生长、神经系统发育和体内抗氧化损伤的作用;适合服用的人群有:患有“三高”人群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想提高记忆力和预防老年痴呆症患者,过量饮酒或肝功能失常患者、患有胆结石以及糖尿病的患者,以及若是女性皮肤粗糙以及患有*褐斑的患者也是可以服用;上述人群是可以在专业药师的指导下选用本品服用治疗。
汤臣的辅酶Q10天然维生素E中的辅酶Q10原料产地为日本Kaneka,天然维生素E原料产地为美国。辅酶Q10它在人体的心脏保健、抗衰老、抗疲劳和提高免疫力等方面有一些效果。年Kaneka首次从一种特定的酵母菌株发酵生产出最高质量的辅酶Q10,还原型辅酶化学性质不稳定,所以稳定原料生产成本高,导致最终成品价格也偏高。
舒百宁,主要成份纳豆和红曲,是优质辅助降血脂原料。
据悉,纳豆中因含纳豆激酶,被赋予“血管清道夫”的别号,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促使纤维蛋白溶解,辅助降血脂的作用。
红曲粉源自植物,《中国药典》记载红曲含有的洛伐他汀成分,可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合成,从源头降低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坏的胆固醇)水平。
注: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保健品是否有保健作用?
保健品行业总是伴随着各种争议。从神乎其神的功效,到与传销一线之隔的销售模式,有很多人相信,也有很多人称之为“智商税”。让小孩变聪明,让女人变美,让孕妇安胎,让男人更行,让老人长寿……各种各样的产品层出不穷,企业不惜重金砸向营销,大肆宣传之下,总能找到各自的“信徒”。三株口服液、太阳神口服液、养生堂龟鳖丸、脑白金、生命一号……都曾火爆一时。
查看汤臣倍健的年报时,除了对外申报专利权、科研论文、*府补助项目申报出现过“保健品”字样,其它均是“保健食品”。据调研汤臣的人员所述,其内部更多是用膳食补充剂(VDS)来指代总称。
在年报中,对保健食品的定义是: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年6月22日-28日,江苏省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由江苏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的《食安委专家有话说》栏目,每天邀请一名省食安委专委会委员,围绕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话题进行科学权威的解读。在这次活动中,食安委的专家江苏省营养学会秘书长、主任医师江苏省食安委专家委员会委员袁宝君,指出了保健食品、保健品、药品这三者的区别。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许多消费者越来越觉得提高免疫力非常重要,由此也带动了一些增强免疫力的保健食品的热销。但是袁宝君指出,盲目的保健不可取,对于保健品,许多人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什么才是真正的保健食品?
消费者在保健食品的包装或标签上都会见到一个天蓝色的“帽子”型标志,俗称“小蓝帽”或“蓝帽子”,这就是我国保健食品特有的标志。“小蓝帽”下方有“批准文号”,如“国食健字GXXXXXXXX”,而这就相当于保健食品的“身份证号码”。
国家明确要求任何保健食品都应在保健食品标签上设置警示用语区及警示用语。警示用语使用黑体字印刷: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保健食品≠药品
保健食品本质上仍是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但保健食品也具有机体调节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3方面:
保健食品≠保健品
保健品是老百姓的口头语,泛指与健康有关的一切物品。例如某某药酒事件,实质是药品违规夸大宣传,不少人把类似事件也归咎于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替违法行为背了“黑锅”,严重影响了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保健食品在我国受《食品安全法》严格管控。在被你选购之前,它被要求……
以增强免疫力功能的保健食品为例:
动物实验要开展不同类型免疫功能评价,包括动物胸腺/体重比值、细胞免疫功能测定、体液免疫功能测定、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测定、NK细胞活性测定。
人体试验项目,包括细胞免疫功能测定、体液免疫功能测定、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测定(吞噬与杀菌试验)、NK细胞活性测定4种类型的试验。
保健食品行业仍然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因此,全面有效净化保健食品市场,提升保健食品安全水平显得更为重要。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印发《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方案(-年)》,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环节,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净化保健食品市场秩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综上,我们可以正确认识到保健食品带来的好处,对于希望通过保健食品增强免疫力的消费者,也要注意理性选购,购买时认准“蓝帽子”,认准正规商店、超市、网站。
保健食品的主要成份都是从动物、植物上提取的,很多时候,加工不当,或保存不当,容易被氧化,所以保健食品的生产工艺非常关键,一定要找大品牌的厂商,才有品质保证。
疫情与膳食补充剂
食用高质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来源的食物可以帮助人体维持健康的体重、保持良好的代谢状态;健康饮食所提供的充足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可以帮助人体内产生足够数量的免疫细胞和抗体,这在身体对抗感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目前我们没有数据表明营养因素与新冠肺炎感染风险及其严重程度相关,有许多研究评估了特定营养素的摄入量与某些感染之间的关系。举几个例子:
锌
锌是人体细胞内多种酶和转录因子的重要组成成分,摄入不足会限制个体对抗感染的能力。多项荟萃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汇总分析表明,口服锌补剂可将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减少35%,将流感样症状的持续时间缩短约2天,并提高患者康复几率。这些研究除了在美国外,还在印度、南非和秘鲁等多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进行。研究中涉及到锌的剂量范围从20mg/周到92mg/天,锌补充剂的剂量似乎不是决定其效果的关键因素。
维生素C
维生素C是多种酶的辅助因子。它通过与金属离子螯合保持其还原型形式,增强体内许多酶的功能。它还可以作为抗氧化剂,限制炎症和与免疫反应相关的组织损伤[5]。研究者对美国、苏联、英国和日本的士兵、男孩和老年人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评估维生素C的有效性。这些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C可显著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也有学者以美国、埃及和伊朗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维生素C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患者入院原因各异,包括严重的败血症、术后并发症、烧伤、肺挫伤和心脏疾病。在这些患者中,维生素C被证明可以缩短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时间,降低依靠机械呼吸机通气的需要。研究所涉及的维生素C剂量从1-3g/天不等,且剂量似乎不是决定疗效的关键因素。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医疗护理外,个体应避免每天服用2克以上的维生素C。
维生素D
几项临床试验和汇总研究的证据表明,补充维生素D可使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多数被认为是由病*引起)降低12%至75%。这些研究包括年H1N1病*引起的季节性流感和大流行性流感。维生素D补充剂对健康有益的证据在各个年龄段的患者以及已患有慢性病的个体中均得以体现。在那些被感染的人中,如果他们摄入的维生素D剂量大于IU,则流感症状会更少,并且康复时间会更短。与维生素D充足的个体相比,缺乏维生素D的个体补充该营养素受益相对更大。
微量营养素
老年人通常缺乏这些对身体有助益的微量营养素,因此通过补充剂可获得最大益处。
美国及其他国家的膳食调查显示,大多数人无法达到国家膳食指南的标准(这通常是由膳食可获得性及成本所限),且这样的膳食无法提供最佳剂量的必需维生素和矿物质。当前,新冠疫情大流行可能会让更多人面临食品不足的风险,使健康饮食更加困难。
现有证据显示,补充某些营养素的确可以降低某些病*感染风险或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尤其是对于某些食物来源不足的人群来说。因此,谨慎起见,建议这段时间尽量防止必需矿物质和维生素摄入不足现象的出现,这个时候营养补充剂能帮助你。
使用膳食补充剂也需注意风险:过犹不及服用大剂量的补充剂(摄入量是每日推荐摄入量的若干倍)是不合理的,而且甚至有时是对人体有害的。谨慎选择避免使用任何无确切证据支持其健康声明的补充剂。合理膳食营养补充剂不能作为合理膳食的替代品,因为没有任何补充剂可以替代均衡的膳食,给人提供膳食带来的所有好处。
盲目补维生素对身体有害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物质,是人体六大营养素之一。维生素可以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中国人维生素摄入不足或过量的现象普遍存在,盲目地大量补充维生素不仅对身体有害,还影响了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健康之道在于营养平衡”,所以只有科学监测维生素平衡状态,才能保证我们的营养均衡和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人类常见疾病有种,其中种疾病与维生素摄取不足有关!如果人体内缺乏维生素,或维生素摄取量不平衡,其他营养素就不能被人体顺利吸收、利用,从而引发多种严重的疾病。
参考资料:1、江苏卫视:《保健食品、保健品、药品,有什么区别?丨食安委专家有话说》2、中国经济网:《维生素检测,究竟有多重要?》3、iHELP全球健康:《哈佛营养系深度解读:新冠疫情期间膳食和营养补充剂的作用》4、《汤臣倍健:年年度报告》5、汤臣倍健官方网站IHELP声明:
资讯泛滥,质量堪忧;各说一词,难辨真假——这是新媒体时代健康信息与知识传播的不争事实。无疑,生命健康领域的科学家、学者们更需勇于承担传播“正知”的责任。iHELP和哈佛大学T.H.Chan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双方已正式签署法律文件,并于年1月起,将《哈佛大学营养资料来源》(TheNutritionSourceHarvardUniversity)部分精选文章翻译为中文,发表在《iHELP全球健康》官方平台。
招商证券漳州营业部吴文斌执业编号:S06
免责声明: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