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1.与EB病*感染无关的疾病是:
A.鼻咽癌
B.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C.宫颈癌
D.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
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从东南亚入境一男子,3天前因突然剧烈呕吐,腹泻而入院,腹泻呈米泔水样,便检发现穿梭状运动的细菌,请问致病菌可能是:
A.副溶血弧菌
B.肠炎杆菌
C.鼠伤寒沙门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霍乱弧菌
3.男,32岁。左下肢肿胀、发紫、剧痛2小时。1天前用粪便在农田施肥,伤及左足、半夜感胀裂样痛,症状加重,左下肢肿胀,皮肤由紫红变成紫黑色、水肿有水泡。查体:局部失去弹性,皮下有捻发音,伤口处有恶臭的血性浆液渗出。该致病菌产生的酶中,*性最强的是:
A.胶原酶
B.卵磷脂酶
C.透明质酸酶
D.DNA酶
E.神经氨酸酶
4.男,25岁。头痛,全身痛,乏力伴发热。查体:T39.5°C,P次/分,神志清,球结膜充血,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腓肠肌压痛。此患者所患疾病的病原菌特点是:
A.菌体纤细,有12~18个螺旋体,镀银染色呈褐色
B.构体抵抗力弱,在干燥环境下数小时死亡,对常用的各种消*剂均无抵抗力
C.在含胆汁培养基生长更好
D.有菌毛,无鞭毛及荚膜
E.在PH7.0~7.5的潮湿土壤和水中,可存活3~6个月
5.男性,10岁,右足底被铁锈钉刺伤10天,突然出现张口困难,继之出现苦笑面容,角弓反张,声响及触碰患者可诱发上述症状,患者神志清楚,不发热。临床诊断为:破伤风。该病属于:
A.*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血症
E.以上均不是
参考答案
1.C。解析:宫颈癌的发生主要与HPV(人乳头瘤病*)感染有关,与EB病*感染无关(C错,为本题正确答案)。鼻咽癌(A错)、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B错)、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D错)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错)都与EB病*感染有关。
2.E。解析:男性患者从东南亚入境(沿海地区为霍乱弧菌流行地区),3天前因突然剧烈呕吐,腹泻而入院,腹泻物呈米泔水样(为霍乱泻吐期典型症状),便检发现穿梭状运动的细菌(动力试验阳性),根据临床症状、既往史和病原菌检查结果,致病菌可能是霍乱弧菌(E对),是霍乱的病原菌。副溶血性弧菌(A错)是进食海产品引起的食物中*常见的病原体,烹饪不当的海产品或因食物容器污染本菌后导致食物中*,可有腹痛、腹泻、呕吐和低热,粪便多为水样,经过治疗后,恢复较快。产气荚膜梭菌(D错)引起的食物中*为食入被大量细菌繁殖体污染的食物(主要为肉类食品)而引起,表现为腹痛、腹胀、水样腹泻,无发热无恶心呕吐,1~2天可自愈。鼠伤寒沙门菌(C错)导致的食物中*为摄入大量被细菌污染的食品引起,常见的食物主要为畜、禽类的肉食品,其次为蛋、奶食品,系动物生前感染剧加工处理过程污染所致,起病急,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恶寒、呕吐、腹痛、水样腹泻,偶有黏液或脓性腹泻,严重者可伴有迅速脱水,导致休克、肾衰竭而死亡。肠炎杆菌(B错)的说法不准确。
3.B。解析:结合该患者的病史及临床症状,符合气性坏疽表现,本病是由于细菌在局部生长繁殖并分泌多种外*素和酶,主要是α*素,是一种致命的坏死性溶血性*素,也是一种卵磷脂酶,可引起溶血、尿少,肾组织坏死等。有一些酶能液化组织,使病变迅速扩散、恶化,但细菌很少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由于组织中糖、蛋白质的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使组织膨胀、伤口恶臭。
4.A。解析:男,25岁(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头痛,全身痛,乏力伴发热(全身感染中*表现),查体:T39℃(正常值36~37℃),P次/分(正常值60~次/分),神志清,球结膜充血,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腓肠肌压痛(钩体败血症期典型临床表现),结合该患者病史、临床表现、查体,该患者诊断考虑为钩端螺旋体病,该病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钩体病原学特点为钩体呈细长丝状,有12~18个螺旋,长约6~20μm宽约0.1μm,菌体的一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钩体革兰染色阴性,在光学显微镜下,镀银染色呈褐色或黑色(A对)。钩体抵抗力弱,在干燥环境下数分钟死亡,对常用的各种消*剂均无抵抗力(B错)。钩体需氧,常用含兔血清培养(C错)。在pH7.0~7.5的潮湿土壤和水中,可存活1~3个月(E错)。电镜观察到钩体结构包括圆柱形菌体,轴丝(又称鞭毛)和外膜3部分(D错)。
5.A。解析:破伤风的致病物质属神经*外*素,主要为破伤风痉挛*素和破伤风溶血素。可沿神经纤维或经淋巴、血液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与脊髓运动神经细胞结合,阻止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介质,使屈、伸肌运动平衡破坏,而产生以角弓反张为代表的横纹肌强直性痉挛收缩和苦笑面容,是破伤风的临床特征。
仅需元,详询:或(同V)
往期回顾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练习题(51)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练习题(50)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练习题(49)
山西执业医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