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
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危险
我们也冒不起险
文/暖暖妈
前两天,看到一条新闻,一女子给孩子一勺一勺喂食活蝌蚪,单是看视频就很触目惊心。
七八只游来游去的滑腻腻的蝌蚪,被家长一边哄着说是小鱼,一边被喂进肚子里。而这位妈妈的说法是为了给小孩“下火”,还说偏方说,上了火喝活蝌蚪能好。因为池塘里的蝌蚪有营养,孩子吃了之后能够强身健体。
看着视频中孩子天真懵懂和无辜的眼神,我的心揪成一团,心里说不出的难过、气愤和心痛。
你的孩子你不心疼,好歹也放蝌蚪们一条生路吧!
蝌蚪能不能“下火”并无科学依据,但可以肯定的是,蝌蚪体内含有一种称作裂头蚴的寄生虫,如果吃进体内,将引发疾病。
曾有媒体报道,一名河南男子为治疗皮肤病,生吞两大碗活蝌蚪,然后感染上了裂头蚴。
吃掉活蝌蚪后,蝌蚪体内的虫卵先是吸附在人的肠壁上,然后孵化成幼虫,再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脑、眼睛并在人脑中游走,吸取脑细胞营养,发育长大,裂头蚴可移行至感染者全身软组织内,使之局部呈现炎症、红肿热痛,在经手术切除的肿块中可找到裂头蚴虫体。
央视的《走进科学》有一期“追踪裂头蚴”就展现了裂头蚴在人脑中蠕动的情景,看得我毛骨悚然。不敢想象,一个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孩子,如果也是这样的情况,后果将是怎样。
不敢相信,在这个日新月异,人工智能的时代,还有如此愚昧无知的行为。但有过之而不及的事例还不仅仅如此:
活吃青蛙治癫痫
5岁的冬冬得了“癫痫”,父母听老人说,癫痫这病是治不好的,医院也都是白花钱,不如用村里老中医留下的几百年的偏方“活吞青蛙”来治疗。就这样,冬冬被父母要求着活吞了三个多月的小青蛙,结果父母在孩子阴囊根部发现有1cm的包块儿。
去医院检查后,泌尿外科的医生随即在孩子体内取出一条白色长约1.5cm的裂头蚴幼虫,医生表示虽然现只在包块中发现寄生虫,但不排除其他部位或者肠道也有寄生虫,如若不能及时手术,孩子的生命将岌岌可危。
生吃泥鳅包治百病
深圳卫视的《解密》栏目播出的“要命的偏方”,受访的姑娘,有的说是为了消除青春痘,有的说是为了去肝火、降血压,有的为了美容,总之都相信生吃泥鳅包治百病。
结果事与愿违,不但没有得到想得到的东西,反而添加了不想要的东西:
有的眼皮肿胀,不痛不痒,却在里面找出了20厘米的寄生虫;
有的脑袋胀痛,拍片子怀疑是恶性肿瘤,打开脑壳一看,一堆寄生虫;
有的内脏被查出癌症,结果发现内脏里全是寄生虫,而寄生虫把内脏已经块吃光淘净了...
总之生吃泥鳅后的恶果奇形怪状、五花八门,一百多位生吃泥鳅的患者无一例外,全*覆没。
眼镜蛇咬手腕“治病”
河北一8岁女孩不幸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受病痛折磨。为了救治女儿,父亲找了不少偏方,但尝试后都失败了。最后从朋友那里听到一条能治女儿病的偏方,托朋友从南方带回来剧*的眼镜蛇,咬女儿手腕“以*攻*治病”。
结果可想而知,女儿的身体随即出现不适,医院治疗。在注射抗眼镜蛇*素血清后,才脱离生命危险。
这些愚昧无知的令人发指的行为,看得让人心塞、气愤万分,孩子如此信任父母,但父母却以“爱”之名伤害,甚至是谋害着孩子。
如果说上面那些行为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但下面这些则更有可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无花果水洗脚治腹泻
医院连着两个夜班接诊同样的孩子,均是老人为了治疗腹泻等病用无花果水给孩子洗脚,形成了化学性的皮肤灼伤。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无花果含有一种成分——呋喃香豆素,这是一种自然的光敏剂,这个成分自身不会对皮肤形成伤害,但当接触到紫外线UVA的映照时,便会产生光敏反应,进而招致皮肤晒伤。
除了无花果会产生光敏反应,浓郁气味的香菜、芹菜、茴香、香椿等,野菜类的荠菜、苋菜、灰菜等也容易引起日光性皮炎;水果类的除了无花果,还有柠檬等也容易引起日光性皮炎。
淘米水治鹅口疮感染败血症
32岁的刘芬剖腹产下儿子,宝宝两个月大时,患上鹅口疮。刘芬的母亲支招,将淘米水放一周后,用来灌洗孩子的嘴跟舌,洗几次后就可见效。
有着博士学历的刘芬没有多思考便照做,连续洗了两次后,孩子的病情没有改善,还发高烧,口腔内的白点也溃烂了。刘芬急医院,此时,孩子已经因感染得了败血症,医生说,如果再晚送来几天,孩子就有生命危险。
其实预防鹅口疮很简单,如喂完奶后可给孩子多喝点水清洁口腔,孩子所用的奶具等用开水煮沸消*。但很多家长因缺乏科学育儿知识,自己盲目擦拭,结果使孩子的病情雪上加霜。
发烧捂汗退烧
*女士的宝宝一岁半,患上感冒后随即出现高烧症状。连续服药两天,孩子丝毫没有退烧的迹象。到了周日,宝宝的小脸烧得通红,还不停哭闹。
情急之下,*女士想到“捂汗”可以退烧的土方,便决定试试。周日晚,*女士给宝宝穿了两件毛衣和一件小棉袄入睡,同时还盖了两床厚被子。一觉醒来,*女士发现孩子嘴唇和脸上发乌、昏迷不醒、呼吸微弱。医院急救科经过抢救,最终孩子再也没醒过来。
医生表示,宝宝是患上了“蒙被综合征”,这种病多发于冬春季节,患者一般为6个月以内的婴儿,致病原因是由于盖得过暖、过严实造成孩子捂闷缺氧。患病婴儿会出现大量出汗的症状,造成脱水、代谢性酸中*、脑缺氧和脑水肿等严重后果。
看得惊出我一身冷汗,我们都知道孩子高烧不仅不能增加衣物、盖得过多,还要适量减少衣物以便散热退烧。
其实不仅是发热中的宝宝,不能穿得过多,对于低年龄段的宝宝来说,穿太多衣服也容易导致神经受损。
因为婴幼儿的呼吸、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健全,如果捂得过久或保暖过度,孩子身体周围的温度就会急剧上升,使机体处于高热状态。而由于婴幼儿无力挣脱捂热的环境,只能大量地出汗导致脱水,严重的会导致孩子脑部神经系统受损。
一些家长怕孩子冻着,总给孩子穿得过多,实际上,孩子正确的穿衣标准是,穿衣件数和大人一致或者比大人少一件。
扎针用生姜搓至全身发热
东莞2岁小彬彬病危入院,医生发现其肚子肿胀、全身淤青,皮肤上满是针孔。追问方知,因孩子突发抽搐,奶奶就用“土法”——绣花针往孩子身上四处扎并用生姜搓至全身发热,导致孩子感染金*色葡萄球菌,引发脓*血症,幸经抢救保全性命......
看这些资料时,我心里五味杂陈,那种愤慨和深深的无力感,心疼于那些无辜的孩子。孩子对我们父母总是那么无条件信任,即便是有所疑惑,最终也会选择相信父母。
身为母亲,我深知父母对孩子的那种心底抑制不住的爱,想抱在怀里亲亲抱抱的亲昵,想给他一切美好的初心,是那样急切和坚定。
我相信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又事与愿违。归根结底,不是每位父母都会“爱”,也许每个父母对孩子爱的方式都会有所不同,但至少爱的底线不能是愚昧无知。
我很喜欢的一句对“爱”的诠释,“爱是信任,是无限理解,不求一致。”但今天我却想说,“爱是警醒,是无限警惕,不止小心。”
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他很坚强却也很脆弱,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危险,我们也冒不起险。别让愚昧、无知,害了孩子。
『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