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葡菌败血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家禽气囊炎及其防治 [复制链接]

1#
文章标题: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专场音乐会文末有 http://www.caojianhai.com/bjlstjt/541215.html
为防大家走失,请大家点击上方“安徽母婴圈”→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或置顶,就不会找不到啦!

新生儿在出生后的30天内,皮肤总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小问题,比如这里有点红斑,那里有点脱皮,护理时总是有些担心。其实,这些大多都是暂时的生理变化,科学护理,宝宝就会平安无事。

01

新生儿红斑

宝宝在出生后1~3天后会在其臀、背、肩等受压部位的皮肤甚至面部出现散发的红斑样皮疹,或多或少,直径约1厘米或更小些,或融合成大片。红斑中央往往有一小的白色或淡*色的风团,高出皮肤表面,7~10天后红斑可消退而自愈。

新生儿红斑又称新生儿过敏性红斑,发生率为30%~70%,一般足月新生儿多见,早产儿则比较少见,所以妈妈不必太过担心。

(新生儿红斑)

护理方式

如何预防新生儿红斑?

1、新生儿用品应柔软、清洁、刺激性小,衣物清洗时一定要将化学洗涤剂洗涤干净。

2、洗澡时最好用中性洗浴液,用清水洗澡也可以,不一定每次都用浴液,可一周用一两次。有些浴液冲洗不干净可对新生儿娇嫩的皮肤有刺激性。

3、减少探视,新生儿住院期间家属尽量不要摸孩子、抱孩子,远离新生儿小车。新生儿是保护性隔离对象,减少探视可以防止交叉感染,减少新生儿红斑的发生。

(新生儿红斑)

02

生理性脱皮

新生儿在出生后,往往出现脚踝、脚底及手腕皮肤干燥粗糙,从而出现脱皮的现象。这是因为刚出生的婴儿皮肤最表面的角质层太薄,表皮和真皮之间连接得也不紧密,所以出现了脱皮现象。通常在第8天最严重,随后逐渐减轻。

护理方式

●给婴儿做清洗时水温不要太高。

●不要过度使用婴儿皂或其他清洁品。

●不要用毛巾或手用力搓皮屑,让其自然脱落,以防引起皮肤损伤而形成感染,甚至败血症。

●如果想滋润皮肤表层,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全、温和的保湿品。

03

胎脂

刚生下来的新生儿皮肤上有一层白色的油腻的东西。有的部位多一些,有的部位少一些,这是娘肚子里带出来的脂肪,医学上称为“胎脂”。这一层薄薄的胎脂是保护胎儿皮肤不受羊水浸润的影响,如果没有这一层胎脂,胎儿的皮肤早已溃烂不堪了。出生后仍能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出生后环境的温度较低,身体的热量要向四周散发,使体温降低。这一层胎脂有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发,维持体温的恒定的作用。

护理方式

通常在出生后1~2天内会自行吸收,不必擦掉它。

04

新生儿痤疮

有许多新生儿的脸上会出现像痘痘一样的东西,这其实是新生儿痤疮,非常常见,男宝宝多于女宝宝,是来自母体血液中的激素所致。主要发生在面颊、额及颏部,以丘疹和脓疱为主,一般在数周内消退。

护理方式

●孕妇在妊娠期避免滥用激素类药物,通常在婴儿期患严重“新生儿痤疮”者,在长大进入青春期时也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痤疮。

●皮疹一般在数月后自动痊愈。不要用母乳擦洗,也不要用手去挤压,更不要涂抹激素类软膏。

●症状较严重者及时请医生采用抗菌治疗,以免损伤面部皮肤。

05青记

一些新生儿在背部,臀部,常有蓝绿色色斑,此为特殊色素细胞沉着所致。俗称青记或胎生青痣。多数在2~3岁消退,个别7~8岁时自然消退。

(宝宝小屁股和脚腕上都是青记,无需特别护理)

06

栗粒疹

常常出现在鼻翼、鼻尖、或两侧面部,呈*白色的小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栗粒疹,这是受母体雄激素的作用而使婴儿皮脂腺分泌旺盛所致。

护理方式

切忌用手去挤,避免发生局部感染,一般在宝宝4-6个月之后就会字形消退。

07

皮肤变*

有时候新生儿虽然表现出一般情况很好,如吃奶有力、四肢活动好、哭声响亮等,但却出现了皮肤淡*,眼白也微*,尿色稍*但不染尿布,这种现象其实是生理性*疸,7~9天后开始自行消退。早产儿生理性*疸出现较晚,常在生后3~5天出现,6~8天达到高峰,以后开始消退,2~3周左右退净。

护理方式

●满月婴儿不需特殊治疗,多吃母乳多排便。

●如果出生3天后出现,但10天后尚不消退,或是生理性*疸消退后又出现*疸,以及在生理性*疸期间,*疸明显加重,如皮肤金*色遍及全身(手足心也深*),医院就诊。

●对早产儿应密切观察,医院做光疗和药疗。

08

皮肤色素斑

很多宝宝生下来的时候就会带有深色的“胎记”,如果长在看不见的地方还好,长在脸部或其他地方,总是让父母很担心宝宝的样貌会受影响。这其实是由皮肤深层色素细胞堆积形成的色系斑,常表现为在婴儿的臀部和腰部之间,或者在骶尾部和背部有青色或蓝灰色、蓝绿色斑,或许只有一大片,也可能有好几块,形状不定且不规则,东方人大部分婴儿都有这种色素斑。

护理方式

●通常无需进行治疗,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变淡,7岁以后慢慢消失。

●如果色素斑颜色变为咖啡色,特别是数量多且范围大,医院就诊,以防患有神经皮肤综合征中的一种病——脑结节性硬化。

09

皮肤出血点

婴儿猛烈大哭,或者因分娩的缺氧窒息,以及胎头娩出时受到摩擦,均可造成皮肤下出血,这是因为血管壁渗透性增加及外力压迫毛细血管破裂所致。

护理方式

●出血点不需要局部涂药,几天后便会消退下去。

●若出血点持续不退或继续增多,或者有其他出血倾向,可请医生进一步检查血小板,以排除血液病及感染性疾病。

10

胎头水肿和胎头血肿

许多婴儿出生后头上有一个“包”,这是在分娩时,胎儿头部受产道挤压,尤其是受子宫口的压迫而形成局部头皮水肿。若使用了产钳或胎头吸引器助产,就会造成胎头损伤,在头骨骨膜下,形成血肿即称头颅血肿。

护理方式

●胎头水肿的包块是分娩中的正常现象,无需处理。

●头颅血肿的肿块切莫用手去按摩,更不能用注射器穿刺,不然会引起感染。应密切观察婴儿情况,出血情况严重会使*疸症状加剧。

快乐当孕妈·轻松带孩子

编辑丨浮浅图片丨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欢迎各位妈妈们在下方留言交流哦

精彩课程空

期丨产轻松做爸妈,省妇幼保健院主任汪家安教您应对新生儿常见问题!

期丨产后乳腺炎的防治,妇幼保健院主任杨清峰教你这样做

课期丨科学坐月子,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姚轶老师教你这样做

期丨母乳喂养,省妇幼保健院刘娟主任教您守护宝宝粮仓

转发!收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白癜风怎么治疗效果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50629/4646689.html

近年来,肉鸡气囊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多集中在15~25日龄,呈现高死亡率,给肉鸡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一:发病特点

1、首免以后的鸡群容易发生。

2、传播快,前期症状较轻,中后期多为混合感染。

3、病程长,治疗不及时会发展成菌血症,包心包肝,死亡率增加。4、前期主要以甩鼻、咳嗽、呼噜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且逐渐蔓延发展。病鸡眼睛变形,眼结膜发炎,流泪,打蔫。

5、发病中后期或病重鸡群,鸡群精神沉郁、采食量不升或明显减少,病鸡拉*白或*绿色稀粪,个别鸡拉蛋清样粘稠粪便。

二:诱发气囊炎的原因

1:气囊是属于鸟禽类的特殊呼吸系统。鸡的呼吸系统是由“喉头—气管-肺脏-气囊-骨骼”相互连通的,结构比较特殊,除肺外还有气囊;气囊共9个,鸡的气囊壁很薄,而且血管很少,与肺相通,气囊又广泛的分布在鸡的胸腔和腹腔没有横膈膜相隔而相互联通,其生理的特殊性为发生气囊炎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2:饲养环境差也是气囊炎频发的重要因素之一,饲养密度过大,湿度过低,舍内可吸入性灰尘严重超标,通风不合理导致的有害气体超标,氧气不足,或因通风换气导致的雏鸡反复感冒,都会对鸡的上呼吸道产生严重的损坏,为气囊炎和细菌性败血症提供有利条件。

3:免疫不当也是气囊炎的诱因之一,选用的疫苗*力过强(中高等*力的*株),或倍份过大,免疫方式的选择如:幼龄期喷雾免疫和滴鼻点眼免疫等,对雏鸡上呼吸道造成的损伤,会为气囊炎和细菌性败血症创造条件。

4:气囊炎的病原比较复杂:(1)、病*类引起气囊炎的病原体有新城疫、H9、传染性支气管炎。(2)、细菌类引起气囊炎的病原体有大肠杆菌、支原体、鼻气管鸟杆菌。单一或混合感染上呼吸道时,破坏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给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打开门户,为混合感染创造了条件。

三:临床症状与剖检病理变化

1、临床表现症状:大群前期甩鼻、呼噜、咳嗦、鼻腔有粘液,个别的鸡眼睑微肿,发红,流泪,中后期出现腹式呼吸,怪叫。

2、解剖病理变化:气管内有脓性粘液,潮红或环状出血,肺部出现水肿或充血,二级气管内有大量脓性粘液,个别有栓塞,胸气囊有*色干酪物,气囊浑浊增厚,坏死,心包炎,心包积液,肝周炎,肝肿大色深,胆汁色浅充盈,脾微肿发白或坏死,腹部气囊浑浊,坏死,有大量唾液样分泌物,肾肿色浅,死鸡大多伴有坏死性肠炎,肠系血管粗大,个别死鸡包心包肝,败血症。

四:预防与治疗

1:根据季节,气候,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实时分群,加强饲养管理,在保证目标温度的同时,一定要保证最小通风量,不留通风死角,不要贼风入舍,缩小温差(温差保证在2度以内),合理控制湿度,密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