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吉林省舒兰市发生的聚集性疫情,让大家本已放松的神经再次绷紧。此前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中国仍然面临新冠第二波疫情的挑战",张伯礼院士也在央视《开讲啦》上预测"估计一年之内口罩还是摘不掉"。已经发生的事实和专家的论断都在提醒着我们:疫情尚未过去,千万不能松懈。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很多人的生活都发生了改变。中国青年报此前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更加注重个人卫生了,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采用分餐制、不再吃"野味"、游玩先预约……多数人表示疫情结束后仍旧会继续保持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卫生远离病*。
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值得肯定,但需要注意的是,日常生活中仍有不少卫生"重灾区"被我们忽略了,其中就包括很多人每天都会接触到的汽车内饰。不用时车门车窗紧闭,开车时经常开窗通风,我们习以为常的用车方式让大家产生了一种"误会",觉得汽车内饰虽然不是特别干净,但至少不会密布细菌。
但国内外的一系列研究表明,事实恰好与大众认知相反。车里的细菌种类高达数千种,细菌总量预计超过十亿个。而大家最常接触的方向盘上,每平方厘米附着的细菌达到余种,污染程度是公共坐便器的10倍以上,智能手机的6倍以上,电梯按钮的2倍以上。包括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肺炎链球菌、溶血链球菌在内,汽车里"隐藏"着几十种致病细菌,时间一长容易引发呼吸道、胃肠道疾病,皮肤病甚至是肺炎、败血症,严重威胁车内人员的身体健康。
在新冠肺炎疫情阴霾还未完全散去的当下,广大车主朋友必须高度重视汽车内饰清洁和消*,绝对不能麻痹大意,让病*有可趁之机。与此同时,一些汽车制造商也在思考,如何从源头上消*灭菌,将车内健康隐患扼杀在"摇篮"里。其中行动最迅速、成果最显著的当数吉利汽车。
面对疫情引发的公众健康出行焦虑,吉利汽车先期投入3.7亿元人民币,在行业内率先启动"全方位健康汽车"研发工作。截至目前已经有两大成果相继落地:其一是国内首个"车规级CN95高效复合空调滤芯"研发成功,并且已经在吉利在售车型出厂时进行标配,并会为全国老车主免费更换;其二就是汽车内饰抗菌材料通过广东微生物研究所的权威鉴证,并已经成功研发出全面抗菌方向盘。
据了解,为了给驾乘人员打造一个无菌自洁净健康座舱,吉利在车内方向盘、把手、换挡球头、按键等高接触率内饰部件上都采用了抗菌材料。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专业检测显示,材料抗菌性不仅满足国标抗菌率>99%的Ⅰ级要求,甚至能够达到抗菌率99.9%、近乎无菌的状态。
就拿吉利ICON搭载的全面抗菌方向盘为例,其采用了有机复配抗菌剂,兼具有机系的即效性、持续性与无机系的安全性、耐热性,能够对细菌表面的蛋白质进行变性破坏,阻止其嵌入人体细胞,从而有效灭活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及活性。简单来说,就是具有高效的抑制、杀菌、除臭等功能,可以达到真正的无害化、无菌化、自洁净效果。
随着吉利"全方位健康汽车"项目持续推进,相信拥有高抗菌性的汽车内饰材料将在更多车型上进行应用推广,为更多用户的健康出行保驾护航。除此之外,吉利还与国内科研机构展开深入合作,赋予全方位健康汽车强大的进化能力。在汽车内饰材料研究领域,吉利和广东微生物研究所组建了行业首个微生物联合实验室。通过打造业内首个覆盖面最广、针对性最强的菌种库,共同推动车内抗菌产品的研发和检测。不久前,吉利又与南京海关纺检中心合作组建了车内生态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双方将专注车内绿色环保材料研发和质量管控,共同促进车内生态健康水平提升和相关行业标准制定。
经历过疫情冲击的中国社会,对健康的重视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此背景之下,吉利汽车对车内环境健康、车内人员健康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