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葡菌败血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治百病黄水疮 [复制链接]

1#

*水疮

*水疮是以皮肤起脓疱、疱破流*水、浸淫成片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皮肤病。相当于脓疱疮。是因*热郁于皮毛而致。多发于夏秋闷热时节,在托儿所、幼儿园中集体传播。皮损好发于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亦可蔓延周身。

诊断依据

1、皮损初起为红斑,继而出现浅在水疱、脓疱,周围绕以红晕,界限分明,小者

如豌豆,大者如梅李,疱壁极薄,易于破溃,溃后糜烂,色红湿润,渗流*水,干燥结痂而愈,愈后不留瘢痕。多伴有口干,大便干结,小便*赤。舌红,苔*腻,脉濡滑数。

2、好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亦可蔓延全身,易接触传染,有自身接种性。

3、多发于儿童,成人亦可感染。夏秋季多见。

4、自觉微痒,可伴有附近淋巴结肿痛。

5、一般无全身症状或有轻度发热;重者可有高热、畏寒、颜面水肿、尿少等症。新生儿发病,因形体娇嫩,正气未充,故而症状重,常发生并发症,如肺炎、脓*败血症等,而出现生命危险。

辨证论治

1、暑湿蕴表证

脓疱密集,色*周围绕以红晕,疱破溃后有*水溢出,致潮红糜烂面,附近淋巴结多肿痛,发热或不热,口干咽燥,小便*赤,大便秘结,舌红苔*腻,脉滑濡数。

清暑解*,泻热除湿。

清暑汤加减。连翘12g,天花粉12g,赤芍12g,金银花15g,甘草10g,滑石15g,车前子10g,泽泻10g.

2、脾虚湿盛证

发病较久或反复发作,脓疱稀疏,色灰白或淡*,红晕不显,溃后*水溢流,糜烂面淡红。面色萎*,纳呆,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细。

健脾利湿。

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10g,茯苓12g,白术12g,白扁豆12g,陈皮10g,薏苡仁18g,山药15g,甘草10g,莲子12g,砂仁10g,桔梗12g。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牛*解*丸,冷水溶化,调敷患处。

(2)*连粉香油调搽患处。

(3)苦参30g,艾叶6g,大*6g,水煎取汁,外洗患处。

(4)热甚者用青蛤散或青黛散;湿重用三*丹麻油调敷;渗出多时用虎杖60g或五倍子、千里光各30g,煎水取汁湿敷。

2、食疗平日可适量饮用绿豆汤、金银花露等,并可多食西瓜。

预防与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夏秋季节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被。

2、幼儿园、托儿所、学校在夏秋季节应作定期检查,如发现患儿则立即隔离治疗,并对衣被等进行消*,以免引起流行。

3、患病部位应避免搔抓,如抓破流脓则应立即清洁并保持干爽,以免脓流他处引发新的皮损。

4、皮损处禁用水洗或用10%*柏溶液擦洗。

5、注意调理患儿的饮食,增强体质。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