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
第七节生命体征的评估
1.A袖带过宽,使大段血管受压,增加血流阻力,测得的数值可偏低。袖带太窄,需用较高的充气压力阻断动脉血流,使测得数值偏高。缠袖带的松紧度应适宜,过紧使血管在未注气前已受压,使测得数值偏低,过松则使测得数值偏高。被测肢体位置过高,由于血液重力作用的影响,可使测得数值偏低,肢体过低,则测得数值偏高。故选A。
2.B测量脉搏首选动脉是桡动脉。桡动脉是最常用和最方便的诊脉部位,患者也最乐于接受。故选B。
3.D弛张热体温在39.0℃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1℃以上,最低体温仍超过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等。故选D。
4.E药物降温有阿苯片、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酚麻美敏(泰诺)、阿司匹林、安乃近等药物的应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包括放置冰袋、冷敷、酒精擦浴(浓度为25%~35%)、温水擦浴等。故选E。
5.C酒精是一种挥发性很强的液体,在皮肤上迅速蒸发时,可吸收机体大量的热,以降低体温。且酒精具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的作用,其散热能力较强。故选C。
6.C体温超过37.3℃属于低热,体温低于35℃为体温过低。只要有炎症存在,通常都存在发热现象。甲状腺功能亢进常表现为代谢快,常出现低热;慢性消耗性疾病主要包括营养缺乏、营养吸收不良、营养消耗增加和代谢异常等几类,其体温变化各异,合并感染时可有体温升高,不可同一而论。故选C。
7.C凡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以及心肌梗死的病人不宜使用直肠测温法。故选C。
8.A发生鼾声呼吸是由于气管或支气管有较多的分泌物蓄积,多见于深昏迷病人。故选A。
9.B测量呼吸时护士的手仍按在病人手腕处保持诊脉姿势,以免病人紧张而影响测量结果。故选B。
10.D测量脉率、心率时,由两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起”、“停”口令,两人同时开始,测1分钟。又因其偏瘫,故测脉搏应在健侧。故选D。
11.B该病人是在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且散热不足或体温调节障碍造成内热蓄积导致的中暑,按其发生原因和临床表现分型属于中枢高热,对于体温达到41℃,并出现颜面潮红、昏迷、休克。此时最佳的降温措施应为: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故选B。
12.E危重或呼吸微弱病人,如不易观察,可用少许棉花置于病人鼻孔前,观察棉花被吹动的次数,计数1分钟。故选E。
13.D测血压四定包括:定血压计、定部位、定时间、定体位。卧位测量时肱动脉平腋中线,坐位时被测手臂位置平第四肋。故D选项错误。
14.A该患者的呼吸特点为由浅慢变为深快,再由深快变成浅慢,经过一段呼吸暂停后,重复上述过程,此为潮式呼吸(陈-施呼吸)。故选A。
15.D当发现血压异常或听不清时,应重测血压。注意应先将袖带内的气体驱尽,使水银柱降至“0”点,稍待片刻,再进行测量;握住输气球向袖带内打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使水银柱再上升20~30mmHg(2.67~4kPa),松开气门,使水银柱缓慢下降,当从听诊器中听到第一声搏动音时水银柱上所指的刻度即为收缩压,随后搏动声逐渐增强,当搏动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水银柱所指刻度为舒张压。故D项错误。
16.D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小于心率,即为脉搏短绌,又称绌脉。故选D。
17.C吸气性呼吸困难指吸气显著困难,吸气时间延长,有明显的三凹征。常见于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气管阻塞、气管异物、喉头水肿等。故选C。
18.C患者最高温度达39.0℃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可达1℃以上,可判断为弛张热。多见于败血症等。故选C。
19.E测口温时,当患者不慎咬碎体温计时,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以免损伤唇、舌、口腔、食管及胃肠道的黏膜;然后口服牛奶或蛋清以延缓水银的吸收。故选E。
20.C患者体温持续升高达39.0℃~40.0℃左右,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即为稽留热。常见于常见于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等。故选C。
21.D本题要求采集标本检查血常规及血沉,均须全血标本,因此应使用抗凝试管;干燥试管一般用于进行检测血清标本的检查;血培养瓶通过采血进行血培养,确定感染细菌类型;真空采血管依据其中加入不同的添加剂使用方式不同;如普通血清管红色头盖,用于生化检查,肝素抗凝管绿色头盖用于血气分析、血沉等检查,种类较多;普通试管现一般不用于抽血。故选D。
22.E临床同时采集多个血标本时,根据检查要求的无菌程度等一般顺序为血培养瓶-抗凝试管-干燥试管;血培养瓶要求最为严格,因此抽出血标本首先注入血培养瓶;抗凝试管次之,要求血液不能出现凝固;干燥试管最后,一般用于血清等检查。故选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