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腾氏水产商务网报道:往期精彩报道:
年产量超过万吨,鱼价触底,今年能否“咸鱼翻身”?
这条鱼要火!行情爆发,大鱼遭市场哄抢,早批苗供不应求,养殖户需排队拿苗
溶氧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且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水质因子之一,水体的实际溶氧量受到其中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而时刻变化。当水中溶氧不足时,首先直接对养殖动物产生不利影响;其次是通过影响水体环境中其它生物和理化指标而间接影响养殖动物,致使其生长、繁殖甚至生存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轻则体质下降、生长减缓,重则浮头、泛塘,导致大量死亡。
01溶氧不足的忽略
溶氧不足或者长期低溶氧的问题,很多人会加以选择性忽略的原因有二:一是认为没有看到鱼儿浮头就不存在缺氧,其实可能早已处于低溶氧状态了;二是当鱼儿发病时只集中精力于用药或调水,没把溶氧当成头等大事,根本不理会在低溶氧状态下只会加重病情,用再多再好的药物也会疗效平平甚至是无效的。
因此,重视低溶氧的现象,解决低溶氧的问题,才会厘清科学养鱼和鱼病防控的实质内涵,否则,水产养殖就可能搞得来风声鹤唳,时有问题发生而不得安宁。本文拟就水体低溶氧状态下对水产动物影响作一肤浅简析,仅供交流!
02临界溶氧和致死溶氧
水中溶氧低于某一水平时,养殖动物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开始受到不利影响,但并不会导致死亡,这时的溶氧浓度称为临界溶氧。
若溶氧继续降低,到不能满足生理上的最低需要时,养殖动物会因窒息而死亡,此时的溶氧浓度称为致死溶氧。
临界溶氧和致死溶氧依动物种类和规格不同而异,并且受到水温、盐度等其它环境因子的影响,例如,随着水温升高动物的致死溶氧下降。
03水生动物对低溶氧的行为反应
当水中溶氧稍低于临界水平时,水生动物开始表现出摄食下降、生长减慢、饲料系数增加,虾类脱壳频率降低,且经常在浅水区活动;水生动物经常群集在增氧机附近。长时间持续低氧会降低水生动物对环境胁迫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常常导致应激性疾病的发生。
在接近致死溶氧时,水生动物将停止采食,因呼吸困难而大批游到水面吞取空气,发生严重的“浮头”现象。此时鱼虾运动活力很低,对外界反应迟钝。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如果浮头发生在上半夜或午夜刚过,表明水体严重缺氧,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否则会造成鱼虾大批死亡,甚至泛塘。
04水中溶氧与鱼病的关系
当鱼儿发病时,我们大多的精力集中于用药或调水的防控措施上,很少甚至根本没把水中溶氧量的多寡当成头等大事。其实,在溶氧不足的状态下,病鱼及病情只会加重,用再多的药也是无济于事的。
虽然水质恶化是鱼病发生的一个主因,使用水质改良药物调节好水质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些水质改良药物和鱼药本身就是耗氧性物质,施用后至少在短时间内可能导致水体溶氧急剧下降,可能会更加缺氧,鱼儿随着溶氧不断的下降,体质可能又更虚弱了。
另外,病鱼大多受病害的折腾,体质早已是弱不禁风,如果长期处于低溶氧状态又没重视或忽略增氧或加氧的工作,加上为了治疗鱼病又不得已投施药物。可想而知,再是特效良药也可能疗效不佳甚至无效,或者(在低溶氧状态下)还会加重病情。此时的我们,时不时的责怪买到假药了,甚者埋怨渔医的技艺不精。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常会出现鱼病反复、持续发作、久治不愈,这就和溶氧不足有一定的联系。
05水中低溶氧与水体缺氧的关系
溶氧不足和缺氧即相区别又相包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溶氧不足是低溶氧状态,也是临界溶氧状态而不是缺氧状态,人们不容易感知。水体缺氧,包含溶氧不足以致更加严重,鱼儿浮头是可见的,大家都知道要加水或开机增氧。而低溶氧是不可见的,才会让人忽视或者漠不关心。
水体缺氧可能翻塘死鱼,长期溶氧不足则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机能衰退。在这些问题上我们须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