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葡菌败血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卫生保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启 [复制链接]

1#
拉萨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5725.html

步入十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产养殖进入后期管理阶段,养殖的鱼类进入越冬前的最后生长期,由于池塘载鱼量较大,残饵及代谢物沉积较多,易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同时昼夜温差逐渐增加,上下水层对流加大,易使水质恶化。

这一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水产养殖发生的病害仍以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为主,各地在生产中应注意调控水质,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一)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

由一种*力很强的弹状病*引起鱼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虹鳟。虹鳟染病后,其死亡率因其品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50%到%不等。水温对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发病及死亡率影响很大,水温10℃时,死亡率最高;水温低于10℃时,病情不严重;水温高于10℃时病情较急,但死亡率不高;水温超过15℃后,一般不会发病。

(二)细菌性肠炎病

由肠型嗜水气单胞菌及肠鼠气单胞菌等感染引起暴发疾病。

在水质恶化、溶氧低、饲料变质或腐败、摄取含细菌的不洁食物、吃食不匀等都可引起鱼体抵抗力下降,继发细菌感染,是一种全国各地养殖鱼类的常见多发病。

(三)烂鳃病

一种传染迅速、病程长、比较常见的鱼病,一但发病便难控制其蔓延。水温15℃以上开始发病,20℃以上开始流行,常和传染性肠炎、出血病和赤皮病并发,水温越高,致死时间越短,各草鱼、青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四)赤皮病

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是草鱼、青鱼的主要疾病之一。此病多发生于2龄~3龄大鱼,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该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我国各养鱼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流行,水温25℃~30℃时为发病高峰期。

(五)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可感染除草鱼、青鱼外的大部分鲤科鱼类,具有病程较急、死亡率高等特点,特别是水温持续在28℃以上、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在25℃以上时发病率高。该病可通过病鱼、病菌污染饵料、用具以及水源等途径传播,鸟类捕食病鱼也可造成疾病在不同养殖池间传播,全国各淡水养鱼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六)锚头鳋病

又称“针虫病”、“蓑衣虫病”,主要发生在鱼种和成鱼阶段,引起鱼种死亡和影响亲鱼性腺发育。该病对鲢、鳙鱼种危害较大,在发病高峰季节,鱼种能在短期内出现暴发性感染,造成大批死亡。

(七)车轮虫病

车轮虫主要侵害鱼的皮肤和鳃、鳍条,对养殖的鱼苗、鱼种危害较大,鱼苗可出现“白头白嘴”或“跑马”(环游不止)症状;适宜发病水温20℃~28℃,全国各养鱼区都可能发生车轮虫病,特别是在越冬的密集鱼池,车轮虫病更易发生。

因此,10月份水产养殖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01

饲料投喂

要实行“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饵原则。饵料要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新鲜不变质,保证鱼吃饱吃好而又不浪费。10月中旬以后,水温降低,鱼的摄食量逐渐减退,可逐步减少投喂量,维持鱼不掉膘,保持正常的代谢需要。

02

水质调节

一要调控水质,使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H值7.5—8.5,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40厘米,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指标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二要及时注换新水,通常养鱼池塘经过几个月的养殖,水体受残饵、排泄物的积累影响,肥度较大,水质较差,因而须勤换新鲜水。

03

疾病防治

10月份不同的水产养殖品种易发生的疾病:

草鱼易发生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中华鳋病;鲤鱼易发生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

鲢鱼、鳙鱼易发生烂鳃病、疥疮病、白皮病、细菌性败血症、打印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中华鳋病;

鲫鱼易发生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败血症;

鲂易发生烂鳃病、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症、孢子虫病;

斑点叉尾鮰鱼易发生小瓜虫病和肠道败血症;

*鳝易发生出血病;

大*鱼易发生刺激性隐核虫病;

虹鳟易发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等。

04

管理措施

10月份,应保持较深的养殖水位,定期使用消*剂对养殖水体进行消*,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要适时开动增氧机,及时清除残饵,改善养殖水体水质,预防各种病害的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s://4001582233.114.qq.com/

冬春季是传染性疾病水痘的高发季节,为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确保幼儿健康,12月28日下午,启智幼儿园组织开展了预防水痘专题培训活动。

培训中,保健医生向老师们详细讲解了什么是水痘以及水痘的发病症状、水痘的传播途径、易患人群、日常预防等,重点强调了水痘预防的重要性,要求老师们坚持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通风、保证幼儿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一旦发现疑似症状的幼儿,第一时间上报,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通过此次培训,让老师们进一步了解了水痘的预防措施,相信她们今后能科学地运用所学知识,为幼儿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水痘预防小知识

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不挑人,大人小孩都可感染。潜伏期为10-21天,以14-16天为多。幼儿被传染后,开始出现发热症状,并持续1~2天,伴有头痛、流涕、咳嗽等症状。一般经过数小时到1天即见发疹,最初在腹部或背部出现蚊子咬了似的红色小疹点,开始时仅有1~2个,数小时后就发展到手腕和腿部等处,一部分变成水泡(由小米粒到绿豆大小)。出疹经过24小时后,面部、背部、腹部、四肢等处均出现红疹点和水泡,一部分结痂,看起来是三种疹形并存。该病一旦传入托幼机构、学校,极易造成局部暴发与流行。

水痘怎么传播?

水痘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病*存在于患者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发病前1-2天到痂皮干燥脱落后为止,都有传染性,易感者接触后90%会感染,成人与婴幼儿均有可能得水痘。水痘病*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了被水痘病*感染的食物、玩具、被褥及毛巾等而被感染。

水痘如何预防?

1、严格管理传染源。对可疑或确诊为水痘的患者应进行隔离,隔离应持续到全部疱疹干燥结痂时为止。其间,患者一切用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均应消*处理,防止易感儿接触病人。

2、减少集会,防止感染。水痘高发时期,医院及其他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水痘或带状疱疹病人,以防感染水痘。接触过病人要观察21~28天。

3、注意个人卫生,增强体质。要讲究个人卫生,经常洗澡、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勤洗手,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运动前后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防止着凉。

4、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教室、活动室、寝室要勤开窗保持空气流通。有幼儿出水痘的班级,可用84消*液配水(比例是1:)擦洗课桌椅和学习用具,或用1:的84消*液喷洒教室进行空气消*(给教室消*时需要关门窗),也可用紫外线消*。

5、幼儿的被褥要勤晒,衣服要勤换。

6、增强抵抗力,平时要让孩子多锻炼身体,坚持运动,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提高抗病能力。

7、接种水痘疫苗,提高免疫力。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当地的预防接种部门去接种。

家庭护理

1、水痘不能碰。水痘发病时常伴有发热症状,不要让孩子挠抓皮疹,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即便孩子感觉疼痒,也不能让其随便用手挤和抠,否则可引起局部细菌感染、蜂窝组织炎、脓*血症和败血症等。长水痘期间一定要护理好,不要抓挠,要不然很容易留下疤痕。

2、消*要做好。发病期间,要特别重视患儿皮肤清洁,可用干净湿巾擦拭患处周围。如有破损皮肤,可用洁尔碘或紫药水局部涂抹。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衣物、个人用品应当及时清洗、消*,避免二次感染。家长也要勤洗手。

3、饮食要清淡。水痘与其他热性病一样,忌食辛辣,家长应让孩子多饮白开水,食用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补充维生素。

4、隔离至出诊后七天。全部水痘发病过程要持续10~14天,患儿应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

撰稿:施琼芬

初审:陈秋燕

终审:施小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