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葡菌败血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开学季多地官方通报校园群体性呕吐发热事 [复制链接]

1#
中国食品安全唯一中央网络媒体

一转眼,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步入九月,各家的“吞金兽”终于喜迎开学,又可以回到校园学习和生活。不过,开学仅十天不到,就有多地幼儿园和学校出现群体性呕吐、发热等事件。

01.

成都一幼儿园多名幼儿和老师发热腹泻有家长收到病危通知

9月2日,成都市武侯区金苹果龙湾幼儿园数十名幼童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呕吐、发烧等症状。据幼童家长介绍,有的小朋友症状较为严重,查血的时候C—反应蛋白值达到了多,是正常值的28倍。一名2岁幼童家长甚至医院下达的病危通知单。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截至9月5日,共计报告30名幼儿、4名教师出现发热等症状。经临床诊断,30名幼儿中,11人上呼吸道感染,4人扁桃体炎,5人急性胃肠炎,2人腹泻待诊,2人细菌感染,6人未就诊;4名教师中,1人细菌感染,3人上呼吸道感染。

02.

官方通报:系沙门氏菌引起

据了解,该幼儿园9月1日开学,9月2日孩子开始发烧、拉肚子等症状,送医后诊断出急性胃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有家长们怀疑和幼儿园的饮食有关。

据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官方微博通报,

武侯区疾控中心对9月1日、9月2日幼稚园两日所有食品留样进行检测,发现9月1日留样的外购生日蛋糕中沙门氏菌呈阳性。

9月6日15时,武侯区疾控中心会同市疾控和临床专家研究分析,初步认定4名幼儿患病是由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另有5名疑似感染。

03.

严重时可致死的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最为常见的致病菌,一不小心就会让人上吐下泻。在我国,沙门氏菌食物中*多年来一直位居细菌性食物中*的首位。而蛋及蛋制品,是这类细菌最爱出没地之一。

人感染沙门氏菌后,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症状以胃肠炎多见,表现为头痛、恶心、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多数病人在2-3天后胃肠炎症状消失。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发展得比较严重,如小孩、孕妇、老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沙门氏菌病严重时可发生败血症或致死。

04.

贵州多名中学生疑似食物中*

成都一幼儿园发生食物中*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

分享 转发
TOP
2#
今年以来,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让全球几乎所有国家沦陷。而大众的焦点,无一不与抗疫相关。转眼九月了,澳洲仍在二次疫情中挣扎。墨尔本更是仍处于宵禁、全城封锁的状态。但随着冬天即将结束,夏天悄然临近一种恐怖*菌又出现在了澳洲的大地上,这种细菌以极强致命性,可直接将感染者置于死地!恐怖的噬肉菌又回来了!“肉食菌”再次在澳洲蔓延蚊子咬,吃海鲜,伤口触碰生水都可能感染!轻则导致皮肤坏死、腐烂重则吃光您身上的肉、甚至截肢。最坏的后果,就是可能引发并发症,并在24小时内置人于死地DohertyInstitute的专家DeborahWilliamson称:一些患者体内钻入噬肉菌后,不幸感染了气性坏疽,并在24个小时内就丧命了!去年,澳洲健康与人类服务部门(DHHS)表示,这种病*第一次在人们生活密集的大都市区被发现。如果传播开来,后果不堪设想。每年天气转暖的时候正是澳洲人感染噬肉菌的高峰期就在最近墨尔本又出现了恐怖噬肉菌的身影

澳洲女子清洗水池险丧命

今年50岁的JodieWylie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护士,她在工作之余,还喜欢亲手打理花园植物,园艺水平极高。然而Jodie万万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竟会住进工作过的这间重症监护室;而导致她性命垂危的,却正是一次平常无奇的园艺活动!原来,Jodie曾在一次打理植物的过程中,右腿不慎被擦出一块瘀伤。随后不久,Jodie便出现了严重的偏头痛症状,但当时她还不曾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Jodie后来说,她当时的症状非常严重,她甚至已经记不清具体发生了什么:“当时我的喉咙很痛,而且有呕吐症状。但我以为那只是一次糟糕的偏头痛发作而已。”但病痛来得如此猛烈又毫无预兆,Jodie隐隐察觉到不对劲:她这才注意到自己腿上那道因园艺活动造成的瘀伤,这块皮肤已称漆黑斑驳装,令她疼痛难忍到无法行走。到她入院的时候,甚至不得不坐上了轮椅。但我医院的时间,结果(当我不得不入院时),差点为时已晚。”Jodie回忆道。Jodie入院时情况已经十分危险,她的血压陡降,心跳过速,医生直接把她推进了外科手术室急救。当医生割开她受伤的那条腿时,才终于找到了Jodie突发病痛的根源:Jodie在从事园艺时不慎受伤,导致噬肉菌入侵到了她的皮肤中,造成严重的细菌感染,细菌所携带的*素也迅速流进了她的血液里。医生诊断,Jodie患上了有致命危险的坏死性筋膜炎。为了保住Jodie的性命,医生不得不切除她右大腿和臀部的大部分皮肤和肌肉组织;为了彻底消除坏死和感染的组织,Jodie此后还连续进行了13次手术,她所承受的痛苦可想而知。同时她还出现了败血症的症状,因此在自己工作过的重症监护室里呆了整整2周,她的家人甚至一度被告知“要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所幸Jodie最终坚强地挺了过来。医院里接受了高压氧疗法以彻底杀死致病的细菌,医院内度过了2个月的康复期。最终,Jodie得以再次站起来走路,但她受伤的腿部失去了许多皮肤和肌肉,神经损伤依然很严重。除了身体的康复期外,Jodie也经历了整整一年的心理康复期,才终于能直面对花园的心理阴影,再次踏足这个令她一度生命垂危的地方。而对于她的家人、尤其是她的两个女儿来说,她们依然在为母亲可能再次入院的想法惊慌担忧。两个孩子要完全走出阴影,恐怕还需要更长一段时间。此外,Jodie也表示,希望能用自己的经历来警示所有人:如果出现了病症,就一定要尽快采取行动,及时就医!千万别再像当时Jodie那样自认勇敢,试图在家自行克服,结果差点耽误了救治!而这种恐怖的病菌,还在澳洲其他地方蔓延...

澳洲每年上千人感染

噬肉菌是一种人感染后致死率极高的细菌,一般出现在热带地区!一旦感染上发病很快,48小时内死亡率可超过30%!大部分国家都基本没有这个病菌而澳大利亚正是这种恐怖病菌的发病重灾区澳洲及非洲国家是该病重灾区仅去年,据了解,这种噬肉性溃疡早前出现在凯恩斯北部的Daintree和Mossman流域。而后向南蔓延到维多利亚州的Mornington半岛,已有人感染。食肉菌菌最喜欢生活在咸咸的海水里,是海洋里的一种混合细菌,因此许多海鲜也都携带了这种致命病菌,世界各地每年有很多人感染这种致命病菌。年1月,一名33岁的澳洲女子RachelStarWithers,在使用了公共卫生间的洗手液后,不幸感染了食肉僵尸病菌。起初她只是感觉面部有些灼热,出现了类似于痤疮的红色皮疹。但慢慢的,她脸上红疹处的灼热感开始不断增强,最后发展成难以忍受的疼痛,Rachel居然吃惊的发现,她的脸上灼热的地方出现了几个大“洞”。这可把Rachel吓个半死,医院治疗。最后医生确诊,她感染的是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Oxytoca),是一种皮肤深层组织的感染病,也叫做噬肉菌,澳洲清洁专家警告,每天有数百万澳洲人在酒吧、餐馆和酒店使用壁挂式的肥皂器,他们自认为这样做,可以做好清洁工作,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些在公共场所卫生间的肥皂器,恰恰是很多细菌的滋生地,会让人们感染很多病菌。微生物学家CharlesGerba博士曾经做过一次研究,对家餐馆的肥皂器进行卫生测试,结果表明,竟有15%的肥皂器卫生不达标,并检测出了许多有害细菌呈阳性,其中就包括臭名昭著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令人闻风丧胆的克雷伯氏菌(噬肉菌)。CharlesGerba博士最后表示,如果手上出现一些小的伤口,最好别使用公共场所中的肥皂器,因为你也不知道,它是否卫生,很多细菌都会通过这些破损的皮肤趁虚而入。国内的央视也做过一次这样的调查,对北京很多商场和餐厅的卫生间洗手液进行了采样,结果发现,有些公共场所里的洗手液,细菌含量居然超标倍。一些汽车站、公厕以及KTV等公共场所的大肠菌群的超标竟然达到1万倍以上!可见,公共场所的清洁设备其实并不那么卫生。推广

吃海鲜也可能中招!

去年美国一名55岁的女子,和朋友一起去捕蟹,随后,两人还食用了市场挑选的生蚝,后来就感到身体不适。最初,她的症状看上去像是过敏,但在随后的48小时内情况便不断恶化,最后不得不入院治疗。医生诊断,她患上了噬肉菌病,在与病菌抗争了21天后,最终不治身亡!这名女子的腿上当时有很多处伤口,都是感染了这种病菌所引发的。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介绍,“人类可通过接触咸水河流以及食用生蚝患上噬肉菌病。”“如果人们真的知道在吃生蚝后36到48个小时内有可能发生什么,那他们或许就会问问自己,这么做究竟值不值。”“如果我们知道这么做居然会有如此高的风险,那我想她当时一定不会吃那些生蚝了。”而这样的悲剧,绝不是个例。此前,一名汽车销售员AngelPerez在捉蟹时,被蟹钳弄伤,不幸感染了噬肉菌,没过几天,AngelPerez的四肢全部被病菌入侵,开始变黑,场面相当恐怖,就如同埃及木乃伊一般,最后不得不做截肢处理。AngelPerez的女儿说到,很难相信这一切只是因为一个微小的伤口,就被细菌入侵了,先是整条右腿、左腿,接下来是右手及左臂…而这起事件,刚刚发生不久,就又有一名男子因感染噬肉菌而死亡。澳洲每年都有数百人不幸中招噬肉菌,有些人失去了生命,有些人即使活过来了,也失去了四肢。它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经破损皮肤感染:

破损皮肤感染,主要通过伤口接触海水或被海鲜刺伤形成感染。比如,有的人伤口破了,去海里游泳,就有可能感染这种细菌,或者人在清洗海鲜时,手被海鲜扎了而被感染。

生食海鲜感染:

生吃海鲜,尤其是暖海水中捕获的蚝,同样容易导致细菌感染,而肝炎、肝硬化、免疫功能缺陷人群则是噬肉菌的易感人群。

如何预防感染?

噬肉菌是海洋里的一种混合细菌,

去海边玩如果不小心被礁石刮伤,

或是被一些生物弄伤,

就有可能感染噬肉菌。

平日里如果身上有伤口,

最好妥善包扎,并尽量选择不要下海。

在处理生的贝类海产或其他海鲜时,

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被海鲜划伤。

如果不幸被刮伤,

一定要马上用消*药水清洗伤口!!!

切忌海鲜一定要煮熟了吃,

那些肥美生蚝还是别生吃了吧!

编辑:Derek来源:7News,DailyMail,WHO等,悉尼印象综合整理悉尼印象吃喝帮,有吃有玩有折扣,欢迎本地小伙伴添加Yin仔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