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是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炭疽主要发生于食草动物炭疽病,比如牛、羊、马等。人接触患炭疽的动物后,可以受染而患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炭疽,其次为肺炭疽和肠炭疽,还有脑膜型炭疽和败血型炭疽。炭疽对机体的损害主要是感染组织或器官的出血性浸润、坏死和严重水肿,并同时引起全身*血症状。
疾病分类
皮肤炭疽
皮肤炭疽呈痈样,周围组织坏死,皮下组织严重出现血性炎症和间质水肿。
肺炭疽
肺炭疽大多是由吸入炭疽杆菌芽胞所致,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支气管和纵隔淋巴结肿胀、充血和出血,可见大量病原菌。肺除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出血外,有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
肠炭疽
食用生的、未煮熟的肉或相应制品引起,肠炭疽的病变主要在回盲部,表现痈样病灶和出血性浸润。
脑膜型炭疽
多继发于伴有败血症的各型炭疽,偶有原发性患者。
炭疽败血症
多继发于肺炭疽或肠炭疽,由皮肤炭疽引起者较少,病情会迅速进展而死亡。保护性抗原或荚膜保护病原体不被吞噬,或被吞噬而未杀死,相反可由吞噬细胞带至局部淋巴结,繁殖后再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
传播途径
主要包括三种传播途径,分别是接触传染、呼吸道传染、消化道传染。
好发人群
参与动物屠宰、动物饲养、动物制品加工等人群。
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接触受染动物的实验人员。
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比如艾滋病患者、免疫相关疾病患者。
典型症状
皮肤炭疽
此型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约占90%以上,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开始为斑疹和出血疹,第2日为疱疹,肿胀区扩大,组织硬而肿胀,随后出血病灶中心出血性坏死,周围有成群小水疱。第5~7日,坏死区破溃成溃疡,血性渗出物逐渐结成炭黑色黑痂,即为炭疽痈。黑痂在肿胀后逐渐消退,黑痂在1~2周脱落。
肺炭疽
较为少见,但通常是致死性的。病初有短期、非特异流感样表现,2~4天后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高热、发绀、咯血、喘鸣、胸痛和出汗。
肠炭疽
极罕见,其症状包括持续性呕吐、腹泻、腹痛、腹胀、高热、呕血、排血水样便、黑便,并很快出现腹水。
脑膜型炭疽
大多继发于伴有败血症的各型炭疽,原发性偶见。临床症状有剧烈头痛、呕吐、抽搐,以及明显的脑膜刺激征。病情凶险,发展特别迅速,患者可于起病2~4日内死亡,脑脊液大多呈血性。
炭疽败血症
除原发局部炎症表现加重外,全身*血症症状更为严重,如高热、寒战、衰竭。
预防措施
对参与动物屠宰、动物饲养、动物制品加工等人群和在炭疽病流行地区的人注射炭疽杆菌活疫苗。
对可疑病人要隔离,尤其是肺炭疽病病人。
对炭疽病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分泌物、敷料等均应销毁。
防止水源污染,严格把控肉类食品、乳制品的食品安全。
对流行地区的动物也要定期接种。
作者:LXX
免责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