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
一般治疗:解热、止咳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经验性抗菌药物选择:1.我国成人CAP致病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超过90%,且多呈高水平耐药;另外,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耐药率也在70%以上。因此,怀疑肺炎链球菌和(或)肺炎支原体所致CAP时不宜单独应用大环内酯类。但大环内酯类对肺炎衣原体、嗜肺*团菌保持高活性,仍可临床应用。
2.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对肺链耐药性高到92%,但对于非典型病原体敏感性高,用来治疗非典型肺炎,门诊轻病人可单独应用或住院患者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3.门诊选阿莫西林/棒酸,二代头孢可联合阿奇霉素,或呼吸喹诺酮。4.住院选阿莫西林/棒酸、三代头孢、四代头孢联合阿奇霉素,或呼吸喹诺酮。5.对于危及生命的重症CAP,肺炎链球菌感染最常见,其他要考虑金*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科菌、嗜肺*团菌、流感病*等病原体。6.青壮年、基础疾病的重症肺炎:肺炎链球菌、金*色葡萄球菌、流感病*、腺病*、*团菌为主,多重耐药菌(如:CA-MRSA、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少见。因此,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的患者(包括收住ICU患者)应慎用美罗培南,亚胺培胺碳青霉烯类及抗MRSA药物(IIB),可选用以下药物:①阿莫西林/棒酸、二代头孢菌、三代头孢菌素、厄他培南联合大环内酯或四环素类;②单用呼吸喹诺酮类。
7.老年人(年龄大于65岁)或有基础疾病:肺炎链球菌、*团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菌、金*色葡萄球。治疗可选择加酶抑制剂的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三代头孢菌素、厄他培南、头孢他洛林联合大环内酯类或四环素类。8.反复住院及结构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抗生素需覆盖铜绿假单胞菌。抗感染治疗一般可于热退和主要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后3~5d停药,但疗程视不同病原体、病情严重程度而异,不能把肺部阴影完全吸收作为停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对于普通细菌性感染,如肺炎链球菌,用药至患者热退后72h即可;对于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或厌氧菌等容易导致肺组织坏死的致病菌所致的感染,建议抗菌药物疗程≥2周。对于非典型病原体,疗程应略长,如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建议疗程为10~14d,*团菌属感染的疗程建议为10~21d。其他治疗: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CAP患者预后,其中对低血压CAP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可能是降低严重CAP病死率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低氧血症患者氧疗和机械通气也是重要治疗手段。重症CAP的辅助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大环内酯类药物和他汀类药物,但到目前为止确切证据证明其有效性。
二、常见并发症
常见病发症有肺不张、肺脓肿或脓胸,较少见的并发症有心肌炎、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及肾功能不全等。
三、预后
CAP病死率随患者年龄增加而升高。日本报道15~44、45~64、65~74和≥75岁住院CAP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1.4%、3.3%、6.9%和9.3%。CAP的病死率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德国CAP监测网数据显示,成人CAP患者的30天病死率为8.6%,门诊及住院患者病死率分别为0.8%和12.2%。而多项研究表明,ICU重症CAP患者病30天死率可达24~47%。我国目前仍缺乏CAP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公开报道,只有两周患病率和死亡率的报道。根据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年我国肺炎两周患病率为1.1‰,较年(0.9‰)有所.上升。年我国肺炎死亡率平均为17.46/10万,年龄小于1岁人群死亡率为32.07/10万,25~29岁、30~34岁、35~39岁人群的死亡率均小于1/10万,65~69岁人群死亡率为23.55/10万,大于85岁人群死亡率高达.17/10万。
四、随访
大多数CAP病人在初始治疗后72小时有治疗反应,但影像学改善滞后于临床症状的变化。应在初始治疗后72小时对病情和疗效进行评价,部分病人对治疗的反应相对较慢,只要临床上恶化表现,可以继续观察,不应急于换药。1.初始治疗有效:经治疗后达到临床稳定,可以认定为初始治疗有效。临床稳定标准包括体温≤37.2℃,心率≤次/min,呼吸频率≤24次/min,收缩压≥90mmHg,氧饱和度≥90%(或者动脉氧分压≥60mmHg)。
初始治疗有效的处理:①经初始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者可继续原有抗菌药物治疗。②对达到临床稳定且能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改用同类或抗菌谱相近、致病菌敏感的口服制剂进行序贯治疗。③对于达到临床稳定、能接受口服且意识障碍的患者,在序贯治疗当天予以出院是安全可行的。2.初始治疗失败:患者对初始治疗反应不良,症状持续改善,需要更换抗生素或一度改善又恶化,病情进展,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认为治疗失败。临床上主要包括3种形式:①进展性肺炎:在入院72小时内进展为急性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支持或脓*性休克需要血管药物治疗;②反应肺炎:初始治疗72小时,患者不能达到临床稳定标准。③出现局部或全身并发症:肺内有类肺炎积液、积脓症、肺脓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外有静脉插管处静脉炎、转移性感染、败血症及败血症后末梢器官后遗症。
五、预防
戒烟、避免酗酒、加强营养、保持口腔健康,有助于预防肺炎的发生。注意手卫生,有咳嗽等症状时戴口罩或纸巾遮挡口鼻有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播散。预防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可减少特定人群罹患肺炎的机会。目前应用的肺炎链球菌疫苗包括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PPV)和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PCV)。流感疫苗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的发生,对肺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建议适用人群每年流感季接种1剂。联合应用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对于预防CAP更为有效。
瑞琦霖?注射用阿奇霉素的简明处方资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