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葡菌败血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其实阳后更容易出事的是年轻人 [复制链接]

1#

乙类乙管了,出入境也恢复正常了。

朋友圈的年轻人纷纷感叹:

“三年了,疫情终于结束了。”

你们的喜悦我能理解,我也感同身受。对此我只想说:

结束个der啊!疾控措施解除了,所以病毒就没了呗?还是你以后不会重复感染了?

年轻人们表示:是的,没了,不重复感染了。

还真是离谱的乐观,一说就是世界杯,我都快不想一一举例了:

1.世界杯阳了的:巴西队阳了,但队医不让核酸,因为确诊要隔离5天。罗纳尔多阳了,被隔离了。

2.交织感染的:法国队3个人感染了骆驼流感。

3.重复感染的:去卡塔尔采访的小姑娘,一个月感染了两次。

4.猝死的:美国的体育记者格兰特·沃尔,当着全世界的面猝死了。媒体纷纷报道:死因不明。疑似心脏病。

怎么不明啊?感冒+疯狂咳嗽+支气管炎那么多天,你说这跟新冠没关,谁信啊?

沃尔生前采访时说漏嘴了:“记者们核酸检测都是阴性,但他们每天都咳嗽个不停,听起来就像垂死的挣扎一样。”

说白了就是新冠,但为了不影响世界杯的气氛,核酸测不出(后面我会解释原因),欧美媒体纷纷指鹿为马。

沃尔不是孤例,卡塔尔当地的摄影记者Khalidal-Mislam报道世界杯时也死了,同样的死因不明,疑似心脏病发作。

反正不想写死于新冠的,都写心脏病发作,你猜猜为啥?

这段时间给我的感觉是,专家和青年们都是无症状,朋友圈都是39℃,热搜都是讣告。

大家的心情我能理解,封了三年,谁不盼着出去玩啊。再说年轻身体好,阳了也不怕,挺几天就过去了。重症和致死率高的,基本都是老年人。

但我后面发现,好像不是这么回事——某种程度上来说,年轻人更容易出事儿。

来看几个数据。

美国保险公司做的统计,各年龄段的超额死亡率(基准是%)。资本精算的东西,某个年龄段的人多死了,是要真金白银赔钱的。能看出什么结论?21年和22年,35-44岁人群超额死亡率最高(最高时翻倍了)。其次是45-54岁,之后是25-34岁。老年人反而最低。它和我们的直觉相反,但却是事实。

美国最脆弱的高龄老人,在年就“应死尽死”了。所以在年,85岁以上老人的死亡率出现大幅下降——Q2甚至是负的(92%,相当于少死了8%)。但与此同时,25岁到44岁的青壮年却多死了30+%。

到了年,青壮年的超额死亡还维持在30%以上——这个阶段的病毒已经是奥密克戎了——说明新冠把足够多的老人们送走后,转头杀向青壮年们了。

再来看一个数据。

美国商务部旗下ho-u-s-e-h-o-ldpu-l-sesu-r-v-ey新冠后遗症现患率统计:

患后遗症比例最高的是40-49岁,9%;其次是50-59岁的8.5%和30-39岁的7.6%。

后遗症风险最大的,还是青壮年们。

接下来说说,为什么不想写死于新冠的,都可以赖在心脏病上。

住院患者里,2.4‰会得急性心肌炎平均年龄38岁(还是青壮年)38.9%表现为暴发性心肌炎什么是暴发性心肌炎呢?

所以不想写死于新冠的,可以从心脏病,心肌炎,心脏骤停上找原因。

(你有兴趣可以搜搜某些讣告)

那年轻人感染新冠后心脏异常的概率有多大呢?

0.7%比例看着不高,乘个5亿试试。

这还只是心脏,CDC的数据是心脏问题只占新冠死因的7%。此外还有肺部问题(可以自己搜白肺),呼吸衰竭,败血症休克等其他病因。

但对年轻人来说,这些还不是最严重的,最致命的是这个——

被“小感冒”洗脑的青壮年们,不觉得自己有问题,他们觉得自己好了……

这里郑重提示:

核酸转阴不代表你体内的新冠病毒清零,只是代表上呼吸道的病毒载量低于检测的阈值。

其他器官(比如心脏/肺部)的病毒浓度有可能比上呼吸道的还高。

所以核酸转阴只代表你没有社会面的传染性,不代表你好了。

你离康复还差得远呢。

有症状的不要做任何运动,包括但不限于发烧、咳嗽、喉咙痛、鼻塞、流鼻涕、腹泻等。

记住,是任何运动,不用再问能游泳/爬山/滑雪/跑步吗?你只要还有症状,就不能做任何运动。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静养。养到症状消失后的7天,可以做一点点轻微的活动。

有条件的可以去做检查,肺CT,心脏,抽血——体内新冠病毒清零的唯一判断标准就是抽血化验血清,抽血化验无病毒才是真正意义的康复。

最后放一个完整的建议

简单总结:循序渐进,不要逞能,规律休息,听科学的意见。祝愿每一位感染者都能慢慢好起来。真心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