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疾病的上上策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的都是患者看不到的未来病变,所以疾病的预期,包括更好的预期、更坏的预期,只有医生才可以作出结论的。
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口号叫了很多年,其实并没有理解其真正涵义。不清楚疾病的发生规律,不了解疾病发生的来龙去脉和影响因素。口号是落不了地的。作为渔医,不能看到疾病的发展趋势,其实并不能真正做到治未病。
1、未病先防:给机体修筑一道“长城”或者“防火墙”,以抵御外来“恐怖分子”的袭击。这个难度最大,因为我们不知道谁是侵入者。也无法真正评估“防火墙”的意义,也无法评估“防火墙”构建到怎样的程度,到底值不值得。很多养殖户都愿意为养殖构建“防火墙”,但总存在侥幸心理。并且,我们目前所说的未病先防,真正意义上来说,是“未死先防”、“有病早治”阶段。与中医上说的“未病先防”不一样。疾病防治,专业性很强,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干预。否则费钱费力,且徒劳无功。
2、既病防变:2.1:有病早治:一旦发现疾病,提早干预,把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是防在疾病未加重之时。真正要做到有病早治,必须做养殖健康档案和定期健康评估。否则等到有死鱼或症状明显时,其实疾病已经发展到较严重阶段,已经不是“有病早治”。“有病早治”在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过程中的意义是:当发现养殖动物大肚子、花身、体色发暗、无光泽、摄食不正常等现象时进行干预。此时需要采取的措施是:提高抵抗力,预防肠道微生物位移,预防败血症的发生。如鳜鱼体色发白说明水体溶解氧不够,鳜鱼有点应激;体色发黄,说明肝、肠功能出现障碍,此时需要预防鳜鱼出血病的发生。此时如果干预及时,既可以减少疾病风险,又可以减少耗鱼。有病早治在斑点叉尾鮰、中华鳖、长江吻等养殖品种上,意义很大。这些养殖品种抵抗力强,平时没有什么问题,一旦得病,发病极快,死亡率很高。只有提前干预,才能真正做到减少损失。
2.2:先安未病之脏:是防在疾病未演变之时。比如鳜鱼肠胃炎很容易引起肝脏受损。当发现鳜鱼肠胃炎时,务必护肝。否则一旦鳜鱼肝损伤,疾病处理难度将急剧增加,而且风险很大。疾病发展初期,脏器功能完备,干预及时,处理难度不大。一旦养殖动物脏器功能受损,疾病预后就很难预测了。比如鳜鱼肝受损,很多药品有顾忌,而且非常容易继发斜管虫。导致治疗过程中变数大。一旦不注意就会损失很大。
2.3:病后止遗:是防在疾病治愈之时。病后止遗是指疾病之后要预防疾病的后遗症。应激综合征就是应激的后遗症。我们一般只解毒抗应激,不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