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鱼类生长的原因有很多,大家常知道的有天气、溶氧、温度、湿度等,很多人都忽视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水温,大家都知道鱼是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水温只有达到其生物学上限温度才开始摄食,因此水温对鱼的生长、发育、繁殖、活动和觅食,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水温对鱼的影响具体都有哪些呢?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天气变化水温对鱼的影响呢?
池塘
淡水养殖品种几乎都是变温动物。水温直接影响水产动物的体温,而体温直接影响着动物体细胞的活动及体内参与代谢的酶的活力。因而水温对水产动物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一、水温对生长的影响
任何水生动物都有极限耐受温度范围和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一般鱼类的最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在20-30℃,如果要获得最佳生产效益就要求养殖水温控制在最适合生长温度范围内。对许多养殖品种,在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内,就可能达到最佳的生长速度。
二、水温对繁殖的影响
水温对鱼类的繁殖有很大影响,尽量保持最佳繁殖水温。在养殖生产上总是抓住各种鱼类的适温季节,进行强化培育,以充分发挥鱼的生长潜力,而一般水温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高水温会加速胚胎发育,但也会增加畸形率和影响后代成活率。
三、水温对药物与毒物作用的影响
许多药物作用受水温影响。许多重金属盐类鱼药,如高锰酸钾、硫酸铜会随着水温上升而药效增强。许多微生态活菌制剂的功效受温度影响很大,如光合细菌在水温20℃以下,它降低氨氮的能力就会大大减弱。
池塘
四、水温对鱼病的影响
养殖鱼类疾病的发生、流行与水温关系密切,鱼类的致病菌基本上是条件致病菌。水温在25℃~35℃、久晴不雨时,草鱼出血病可能流行;当水温高于20℃时,鱼类烂鳃病可能开始流行,水温27℃~34℃时最易发生细菌性败血症、鲤鱼疱疹病
五、水温对鱼类摄食率的影响
水温在29℃以下时,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当水温超过30℃,随水温的升高,摄食量反而减少。24℃~29℃是鱼类最佳摄食水温。在低于4℃时,几乎停止进食,进入冬眠状态。因此可以说,在适温范围,一般鱼类的摄食量与水温呈正比关系
七、水温对溶解氧的影响
池塘的溶氧量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降低,如在一个大气压下,0℃的溶解氧饱和度为14.62毫克/升,在20℃的溶解氧饱和度为9.17毫克/升。但水温上升促使鱼类代谢增强,呼吸加快,耗氧量增高。加上其他耗氧因子的作用,池塘就容易产生缺氧现象,对鱼类产生影响。如冷水性的虹鳟鱼耗氧率高,需要较高的溶氧量,不适应较高的水温,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较高温度的水中溶解氧较低
八、水温对PH值的影响
另外,水温还是影响水体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子。温度较高有利于水中植物及浮游生物生长,而水中pH变化主要由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引起,白天植物及浮游生物在光合作用下消耗二氧化碳的速度大于鱼类等生物因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速度,pH值上升;晚间光合作用停止,二氧化碳含量快速上升,pH值随之下降。
所以详细了解了水温对鱼类的影响后,日常尽量做好管理措施,避免因为水温过大对动物的影响,如果是天气或者暴雨等不可抗因素对环境水温造成影响后,及时添加众邦维生素C可溶性粉预防应激,避免发生疾病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