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葡菌败血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吴佩孚视死如归旧军阀遗作满江红雄烈悲 [复制链接]

1#

“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想当年吉江辽沈人民安乐。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到而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

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权堕。江山如故,夷族错落。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

--吴佩孚《满江红-登蓬莱阁歌》

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后北洋时代的著名军阀吴佩孚。该词成于一战之后,中国是战胜国,但仍无法避免被列强瓜分的悲惨命运。尤其山东被日本强占,使身为山东人的吴佩孚义愤填膺。借岳飞的《满江红》曲调,歌词雄浑有力,情感丰富,唱起来非常悲壮。通过这首作品,他要让士兵们时刻牢记“一战恢复旧山河”的神圣历史使命,要打得日寇连西北风都喝不上!

毕生仇日是吴佩孚最鲜明的性格特点;

前清光绪三十年(年)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使馆副武官青木宣纯(曾任北洋军教官)与袁世凯面商日中联合组织情报机构和招募东北“马贼”等事宜,袁从北洋军中挑选数十名精干士官,与其组成了联合侦探队。这些北洋军官大多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测绘科,故工作颇有成效,其中就有吴佩孚。参加日军的谍报活动后,几次进出东北,其间曾被俄军俘获,但拒不招供,被判死刑后跳车逃生,战后晋升上尉军衔,日军授勋以资表彰。虽然成为日军的『战斗英雄』,但这段经历让吴佩孚有机会近距离观察日军,并得出日本将是中国第一大患的结论。这也是他对日本一生保持警惕的源头。

阻击北伐军失败后,吴佩孚痛快地认输下野。年1月31日到北平定居,期间吴佩孚受到张学良的优待,以种花、养鸟、著作、研究佛学安度晚年,他倡办“救世新教会”,自任教统,江朝宗任副教统,暗地纠集北洋直系势力,乘时局动荡之际,借“抗日”为名妄图再起,此举受到蒋介石指责。年1月18日,上海各团体忠告段祺瑞、吴佩孚勿受日人利用,段祺瑞应蒋介石之请南下,吴佩孚仍滞留北平。年11月2日,吴佩孚和蒋介石在北平黄郛之宴会席上相遇。

寓居北平时期的吴佩孚

吴佩孚本是北洋军阀的领袖之一,被认为有“号召力”。日本人认为可以利用,当时任陆相的板垣及著名的特务头子土肥原妄想让吴与曾任辛亥革命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的唐绍仪合作,成立较大规模的傀儡组织。这个阴谋当时被称为“吴唐合作”。这一段历史,张夫人(吴佩孚夫人)详尽地讲述了那天日本医生在楼下为吴“治牙”时,注射一种毒剂,使吴立时晕倒,张夫人闻讯下楼,吴已气绝身亡。

年12月20日,日本侵略者为了分裂中国而搞“华北五省自治”,请吴佩孚上台当傀儡,冀察政务委员会聘吴佩孚为高等顾问。他坚决拒绝。

年11月,他因吃羊肉饺子被骨屑伤了牙齿,日本特务芳太郎介绍一个日本医生为他治疗,却得了败血症,离奇地结束了一生,是为年12月4日。从突患牙病到蹊跷辞世,只有短短的10天。离吴佩孚强硬拒绝日军招揽只有4天。噩耗传出,北平的日本占领军和汉奸政权重重祭奠了这位不肯屈就的大人物,甚至连日军侵华最高司令官也参加了公祭仪式,而华北沦陷区的各省市三日之内均下半旗志哀。

年1月21日,国民政府于吴佩孚移灵之日,举办了吴佩孚将军追悼大会。

蒋介石亲临致祭并送挽联一副:“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

民国三十五年(年)12月16日,国民政府为吴佩孚举行国葬,葬于北平玉泉山,由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主祭,民国军政要员等近万人参加。

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后的吴佩孚

吴佩孚一生最高光的时刻是第一次直奉战争,其时吴佩孚以少胜多,大败不可一世的张作霖东北军集团,威振全国,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以至于惊动了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一通采访之后,吴将军创了一个历史纪录--首位亮相《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就连自称“纵情山水、不问时事”的“逃亡帝”康有为,在逃经洛阳时也写了一副马屁对联凑热闹,傍一傍这个实力人物,为自己找个护身符,对联是这样的:

牧野鹰扬,百岁功名才半纪;

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

早年吴佩孚

我党对吴佩孚的评价颇高,革命老人董必武就曾评价吴佩孚有两点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的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吴佩孚的书法雄健有力,颇有颜真卿神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