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老板施粥65天后因无健康证被叫停
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从去年开始登陆我国沿海地区,两千多万农民工兄弟下岗失业,其中很多滞留在沿海当地,衣食无着,身无分文,露宿街头,当地民*部门无心过问,这时温州一位充满的热心的民营企业老板林如新站了出来,他自己掏腰包花钱请厨师买粮食,主办慈善餐点免费供应给孤苦无助的失业民工们。
这时施粥摊前已经排起了百来人的长队。从今年大年初五开始,在义乌打拼多年的温州老板林如新开办的施粥摊已经坚持了65天, 每天要分掉1000碗粥,2000个馒头。
而这天却是施粥摊的最后一天,林如新神色黯然地和领餐者一一告别。 一开始最要命的是资金、人手问题。现在天气越来越热,卫生条件实在是难以保障。 谈起收摊的原因,林如新很是无奈。
每天花费1200元
从正月初五施粥摊开办以来,早报就一直追踪采访林如新。 起初只想做15天的,因为春节后半个月往往是义乌人才市场民工最集中的时间。 林如新说,可是没想到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这段日子聚集在人才市场的打工者越来越多, 很多人一大早就等在这了,就是为了能喝上碗热粥,一直找不到工作他们连饭钱都成问题。看到他们颤颤巍巍的手,我总觉得要想办法把粥摊撑下去。
林如新在郊区租了间民房,请了两个师傅熬粥做馒头。他算了一笔账,每天2000个馒头需要500元,1000碗粥是400元,小菜150元,一次性筷子50元,还有送粥的车租金要100元,加起来是1200元/天。
爱心接力 不差钱
比原先料想的要累多了。 林如新毕竟还有自己的公司要打理,实在腾不出这么多精力, 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一份爱心在大家手中传下去。 林如新开始在朋友圈里四处宣传 1200元就能帮助1000人 的想法。
上月底,林如新回温州老家,向温州的同学、朋友 推销 施粥摊的义举,得到了他们的全力支持, 其中一位同学就答应出资20万。 与此同时,来自社会上的热心捐款也多了起来, 有位义乌人拿出了4800元,还有位诸暨老板捐了1万元。
林如新此前在接受早报采访时说,资金困难问题不大了。至于缺少固定的志愿者则可以雇人, 每天早上不到1小时就能分发完粥和馒头,人手的费用支出还是可以解决的。
管 与 扶 的尴尬
4月1日,义乌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到施粥摊检查,并口头提出了一些存在问题。 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施粥人员没有健康证;二是如何保证碗筷的消*。 林如新对卫生监督部门提出的意见很理解: 1000多号人万一出点什么事,我们的责任很大。 反复商量的结果,林如新决定从5日起停办施粥摊。 如果*府部门能在卫生、场地等方面给一些指导,我还是很想继续把施粥摊办下去的。 林如新说。
*府部门对这类民间慈善活动有没有必要去管理,一管会不会 管死 ,会不会适得其反?我们也一直在讨论探索。 浙江省民*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分析称。他认为,如果施粥摊要继续办下去, 社会团体必须要有业务主管单位才能在民*部门注册 ,仅仅这一点就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门槛。(:丹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