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资深专家联袂亲诊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据宁夏卫健委网站22日消息,年8月21日,医院确诊一例鼠疫(腺鼠疫)病例。
患者马某某(女,55岁,户籍为石嘴山市平罗县宝丰镇镇关村,现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兰镇查布公社,常年从事放牧工作),8月14日13时左右,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在鄂托克旗乌兰镇一诊所就诊;8月15日20时左右,由其子驾车接回平罗县城关镇,到金水湖畔心和堂诊所就诊;8月16日17时左右,再次到心和堂诊所就诊,20时医院就诊;8月17日零时30分左右,由其子驾车将其送至医院就诊,凌晨收住院;8月20日诊断为疑似鼠疫病例;8月21日确诊为鼠疫病例,病情危重。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宁夏回族自治区*府决定自年8月22日1时起,启动鼠疫疫情防控四级应急响应,全力救治患者,全面落实综合防控措施,确保疫情不传播、不扩散。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我国已发生多起人确诊鼠疫病例:
年7月5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年乌拉特中旗鼠疫疫情Ⅲ级预警的通告》称,年7月4日,医院报告了1例疑似腺鼠疫病例。
年8月6日,内蒙古包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达茂旗石宝镇1例肠型鼠疫死亡病例通报。
年8月6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接到包头市昆都仑区卫健委《关于一例发热病人的情况通报函》,通报乌拉特前旗一名患者在包医院就医。8月7日凌晨,该患者因多脏器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经自治区、包头市专家组会诊判定患者为腺鼠疫。
年9月24日,云南版纳州勐海县西定乡卫生院报告1例腺鼠疫疑似病例,于9月27日诊断为确诊鼠疫病例,该病例为一名3岁儿童。
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在法定传染病中位居第一位。鼠疫主要在啮齿类动物间流行,鼠、旱獭等是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鼠蚤为传播媒介。
历史上,鼠疫是导致高死亡率的大流行病。14世纪时它被称为“黑死病”,曾在欧洲造成约万人死亡。
鼠疫的特点是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特别是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疗,病死率为30%~%,鼠疫潜伏期短,一般为1~6天,个别病例能达到8~9天。
鼠疫是如何传播的?
鼠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强制管理的甲类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病媒生物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
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跳蚤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动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
接触传播是指人在宰杀、剥皮及食肉时接触染疫动物,或接触鼠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时,病菌通过皮肤表面伤口或粘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
此外,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时释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飞沫而短时间悬浮于空气中,此时他人吸入时也可造成感染。
鼠疫的潜伏期有多久?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可以将鼠疫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轻型鼠疫和其他少见类型鼠疫。
感染鼠疫后,都有哪些临床表现?
轻型病人:表现为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可能伴有化脓。
腺鼠疫: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除全身症状外,主要表现为急性淋巴结炎。在蚤叮咬的局部出现疼痛、红斑,可以形成疱疹、脓疱甚至发展形成疖、痈。叮咬附近区域的淋巴结出现肿大、疼痛,治疗不及时可以迅速化脓、破溃,使病人疼痛难忍,无法活动。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腹股沟区的淋巴结,其次是腋下、颈部及颌下的淋巴结。
肺鼠疫:病人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起病24-36小时内出现胸痛、咳嗽、咳大量鲜红色血痰,呼吸困难和发绀迅速加重,抢救不及时2到3天内死亡。
败血症型鼠疫:最为凶险,病人出现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有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便血、血尿等。病死率几乎达到%。
鼠疫的诊断与治疗
确诊鼠疫需要实验室检测。最好的办法是确认淋巴结炎的脓液、血液或痰液样本中是否含有鼠疫耶尔森菌。一种特定的鼠疫耶尔森菌抗原可通过不同技术进行检测。其中一项办法是实验室验证快速试纸检测,目前世卫组织正支持在非洲和南美洲广泛应用这一方法。
不加治疗的鼠疫可能迅速致死,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存活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如果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可使用抗生素和支持性疗法有效对抗鼠疫。若不及时治疗,肺鼠疫可能在发病18至24小时内致命,但如果及早使用常见抗生素对付肠道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即可有效治愈该病。
鼠疫疫情的管理
查找并阻断感染源:在人类病例有过暴露的地区确认最有可能的感染源,通常可以查找有小动物大量死亡的聚集区。采用适当的感染预防和控制程序。先开展媒介控制,然后开展啮齿动物控制。在杀灭媒介之前杀死啮齿动物会使跳蚤跳到新的宿主身上,因此应避免这一做法。
保护卫生工作者:在感染预防和控制方面向其提供信息和培训。直接接触肺鼠疫患者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常规防护装备,并应接受为期7天的抗生素预防治疗,或至少在暴露于感染患者期间接受抗生素预防治疗。
确保正确的治疗方法:确认向患者提供的抗生素治疗是否适当,以及当地的抗生素供应是否充足。
隔离肺鼠疫患者:应将这些患者隔离以避免通过空气飞沫感染他人。向肺鼠疫患者提供口罩可以减少传播。
识别和监测:肺鼠疫患者密切接触者,对他们采取为期7天的药物预防措施。还应该对腺鼠疫患者家人采取药物预防措施。
获取样本:应根据适当的感染预防和控制程序谨慎采集样本并送交实验室进行检测。
消*:建议通常用肥皂和水或用酒精搓手液洗手。可以用(每天新做的)10%稀释的家用漂白剂进行较大面积消*。
监测和控制
进行监测和控制需要调查有关地区鼠疫循环所涉及的动物和跳蚤种类,并制定环境管理规划,以了解在疾病周期自然环境中人畜共患病并限制传播。积极开展对动物疫源地的长期监测,加上在动物疫情期间的快速反应,成功减少了人类鼠疫疫情的数量。
为大力和高效地管理鼠疫疫情,极为重要的是,必须有一支了解情况和保持警觉的卫生工作队伍(和社区)来快速诊断和管理已感染的患者,识别风险因素,持续进行监测,控制媒介和宿主,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认诊断,并向有关当局通报结果。
专家提醒广大公众,预防鼠疫,切实做好个人防护,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如何预防鼠疫?
(1)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都可以作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如鼠类、旱獭等。因此要搞好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生态环境,严防鼠害。
(2)鼠疫主要通过病媒生物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因此要彻底灭蚤,减少被叮咬的机会;避免接触染病或死亡动物。
(3)从事野外工作的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几率大,感染的可能性较一般人群高,平时要注重防护,减少被叮咬的机会。
(4)从疫区归来或接触过可疑疫源动物后出现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及时的抗生素治疗可降低鼠疫的病死率。
(5)对疑似或确诊病例坚持就地、就近隔离治疗原则,同时应对直接接触者在单独隔离状态下进行医学观察。
疫区实行“三报三不三护”制度
“三报”:报告病死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
“三不”: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三护”:在野外活动或作业时,要穿长裤、长袖上衣。强化疫情处理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对从事高危职业人员如放牧人员、灭鼠人员、野外作业人员和疫源地内居民要每天进行健康监护,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报告;对出入疫点周围的人员,要进行必要的看护,防止人员在没有有效防护下进入疫点。
保护易感人群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人类在感染过鼠疫菌后可获得终身免疫力。因此只要是未感染过鼠疫的人,都应做好自我防护。
参与治疗或进入疫区的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穿胶鞋及隔离衣。对于生活在疫源地及毗邻地区的群众,进入鼠疫疫源地旅游和务工的人员要严格做到“不私自捕猎染疫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出疫区。对进入鼠疫疫源地的人群要防虫防蚤,防止节肢动物叮咬;远离旱獭洞穴,不要在鼠或旱獭的洞口周围坐卧停留。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避免去人群拥挤场所,去医疗机构就诊或个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时要及时佩戴口罩。
(2)若怀疑自己与病例有过接触,可向当地疾控部门主动申报,取得专业指导,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淋巴结疼痛、咯血或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3)外出旅游时尽量减少和野生动物接触,不去逗玩健康状况不明的旱獭,做好防蚤叮咬,通过使用驱避剂、减少躯体暴露等方式,避免被蚤叮咬,不私自捕猎、食用野生动物。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新华网陕西疾控
原标题:《关于鼠疫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