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烦恼祛除白癜风打牢安全管理基础重在补短
中国论文
摘要:安全工作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技术、完善的措施、严格的管理、过硬的队伍是这个系统上的一块块木板,是环环相扣的链节,只有每个环节都发挥作用,才能保证整个系统安全运作。搞好安全管理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抓大不放小,取长更补短,不断发现薄弱环节,持续治理薄弱环节,才能真正实现段持续安全和谐发展。
关键词:打牢 安全 管理 基础 补短
为全面深化安全风险管理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全局上下都在开展“大家谈”活动,旨在提升全员安全意识、补强管理基础、消除安全隐患。应该清楚:铁路一贯强调,无论是班组建设,还是生产管理,都不能流于形式,务求实效,但是通过近期发生的很多事故可以看出,还有个别人的安全生产思想意识淡薄,平时干惯了、看惯了、习惯了,思想麻痹大意,忽视和无视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存在违章蛮干、简化或者遗漏作业程序等问题。即使在安全平稳时,也一定要深刻查摆反思安全生产我们还存在哪些问题,或许在我们的工作中,早已隐藏了“绳子最细处”到极限的状况,或许“木桶最短处”已到了崩溃的边缘,或许不经易间隐患已擦间而过,或许是纯粹巧合的误操作恰好没有发生事故等。后者最为可怕,它将进一步直接强化错误,给今后安全生产带来更大的隐患。
在这里提到的木桶理论,可谓众所周知。它是指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取决于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也不是取决于全部木板长度的平均值,而是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木板。要提高木桶容量的整体效应,不是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功夫补齐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安全工作亦是如此,说明我们不能只注意重点工程、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而忽视细小环节安全管理,更要及时发现和排除小的安全隐患。
对于建筑施工工程安全管理来说,人工、机械、物体、材料、环境等诸要素的每一个层面不可避免的都存在薄弱环节。关注安全管理中的木桶效应,我们既要努力取长,抓基础、重装备;更要在补短上下力气,认真查找隐患,及时拾遗补缺。
首先,要克服安全“短”不可治、“短”不可避的错误观念,牢固树立“事故可防、风险可控、灾害可治”的安全理念。
安全思想态度端正,安全认识深刻到位。力戒不出问题粗心、出了问题灰心、工作没有恒心和上进心的现象。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安全问题,既要认真总结工作之长,又要善于发现管理之短;既要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又要增强搞好安全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要提高对“桶”的本质管理,真正认识到安全工作是一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违章、麻痹、不负责任”是安全工作的三大“天敌”,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责任心不强,才会导致不注重细节,也才会对隐患视而不见,甚至任其蔓延,最终使隐患演变成了事故。在管理层面上,要认识到安全管理无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细小环节问题都有可能是大隐患、大问题;它是大管理,更是细小管理;只有抓好细小环节管理,才能保证大管理、大安全。要有“深、严、细、实”的工作作风,深度认识、深入现场,严格制度、严细过程,细心查找、细小环节,抓落实、提实效。施工中时刻把住安全工作的三个环节,即上一环节、中间环节和下一环节。看深看透三个环节的关系,统筹思考、换位思考三个环节的过程安全,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道工序都始终处于中间环节。首要考虑上一环节是否留有安全问题,再要思考本环节作业安全,还要考虑作业后是否留有安全隐患。超前思考,瞻前顾后,做实中间环节。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安全之“桶”少有或杜绝“短板”,实现同步协调发展,求得安全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要强化“短板”排查治理,突出抓好薄弱环节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类似于“木桶”,但又不同于木桶,木桶装水有量可计,而安全工作不可量计,这就更增加了工作的难度,需要我们时时扬长、分分避短。要定期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及时发现和认真整改各类安全隐患,切实消除安全管理的盲区和死角,确保设备安全。通过行之有效的排查治理,把“桶底”做实,把“桶壁”短板做长、长板做厚,增强系“桶”安全防范能力。
第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人身安全。
每位职工是安全规程措施的直接执行者,其安全程度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每位职工如同木板,客观上存在差异,不仅表现在业务技能的参差不齐,还表现在性格、态度、爱好、人际关系等生理和心理的各个方面。提高一个队伍的“蓄水能力”即安全能力,就要发挥团体作用,严格现场生产组织,工作前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工作中相互提醒,互相照应;工作后细心检查,消除隐患;实现整体效能的1+1 2 。因此,每位职工必须在做到“三个不伤害” 上下苦功、打基础、练本领。同时,充分发挥*员干部的取长补短的作用,引导带动职工群众在工作中自我控制,相互督促的积极性,使我们安全的“容量”不断增长,使“取长”的方案真正起到“补短”的作用。
抓安全生产,人的思想工作也不容忽视。我们要时刻增强安全意识,保持高度警觉;要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我注意过蚂蚁窝,只要是在平地的蚂蚁窝,都会在洞口边发现一圈高高的土,你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它们就是怕下雨的时候雨水流进洞来。一只小小的蚂蚁都能做到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对我们来说,更应该如此。
增强人的安全意识,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明白防患于未然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发生事故后的吸取教训;事前努力的意义要远远大于事后的追悔莫及和追究责任,要在安全时抓安全,不要在事故后去埋怨。因此,我们的安全意识和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一定要抓到点上,落到实处,不能盲目无序,要把“安全第一”当作首要的价值取向,只有真正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能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
抓好安全工作,最关键的和行之有效的还是要培养职工的安全思想,完善自我意识,做到自主保安全,换句话说,也就是要让我们自己做到“我要安全”。当然,“我要安全”这一意念,并不是在职工头脑中自然形成的,它需要外因――“要我安全”的催化。打个比方说,安全好比钟表,“我要安全”是钟表的发条,“要我安全”是给发条上劲,如果上劲不足,钟表就无法运转,反之,如果发条断了,你再怎么上劲也是白搭功。只有发条完好并上足了劲,钟表才会正常运转。安全工作正是如此,只有在“要我安全”的催化下,使职工人人形成“我要安全”的意念,安全工作才能做好,安全周期才能无限期地延长。
总之,安全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安全任何事情都无从谈起,我们只有时时刻刻保持安全的忧患意识,切实消除麻痹、侥幸和懈怠心理,工作标准上认真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才会明白工作中该想什么、该干什么、不执行规章将会造成什么恶果,潜移默化中形成自觉落实作业标准的良好习惯,用每一个作业者的实际行动诠释“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的基本要求。
同时,安全工作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技术、完善的措施、严格的管理、过硬的队伍是这个系统上的一块块木板,是环环相扣的链节,只有每个环节都发挥作用,才能保证整个系统安全运作。
参考资料:
【1】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任宏,兰定筠。建设工程安全技术与管理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张仕成。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广东科技,2006(9)